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教材汉唐诗词中的三个植物意象赏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9601
殷新宇

  内容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因而收录了大量古诗词,而植物又是较为常见的意象,故本文以《渔歌子》、《江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就教材中汉唐诗词里的桃花、莲花和茱萸三种植物意象进行简要分析,感悟植物在汉唐诗词中的美。

  关键词:汉唐诗词 植物意象 桃花 莲花 茱萸

  古往今来的诗词中,人们总是对植物的意象分外执着。所谓意象,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具体形象,因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和文学意味。四季轮回,百花更迭,不同的时节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各自在诗歌里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树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桃花也就成了汉唐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意象。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里收录了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在这首词中有着两种意象:

  (一) 春天的意象

  《礼记·月令》写到:“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农历的二三月,既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又恰逢连雨纷纷,江河水暴涨,因而春汛又被人们称为桃花汛,桃花也就成了春的代名词。“桃花流水”一词,直截了当地点明所写的季节是春天。每当人们读到这里,总能联想起河岸边那一树一树的红,随着江河的流水,片片飘落,成为了独特的春日景象。

  (二) 桃源的意象

  桃源意象最初出现在《桃花源记》里,文中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劳动,生活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理想社会,寄予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词人张志和,其本身就是一位山水画家,于山水桃花之间,描绘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老渔夫头戴着箬笠、身披着蓑衣,在细雨中悠然地垂钓,不急不缓,闲然自适。桃花与流水相伴,叮叮咚咚,既像是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美丽又隐逸的桃源,又像是體现了老渔夫生活的宁静悠闲,为全诗增添了几许隐逸之意,反映作者对自由恬淡生活的向往及其高远脱俗的意趣。

  二、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夏日水边,我们总会与仙子般的莲花相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曲汉乐府民歌《江南》,把我们带到了夏日江南的荷塘里。莲花在《江南》里,也有着两种意象:

  (一) 劳作的意象

  汉乐府所收集的民歌,大多来自于民间,字里行间总是少不了对民间劳作生活的赞美与歌颂,《江南》也不例外。江南地区自古水多,逢水处大多植有莲花,采莲也就成了南方地区古有的劳作活动。再加上《江南》继承了《诗经》展现一边劳作一边歌唱的情境的传统,莲花也就有了劳动的意象。诗词中以简单的言语,勾勒出一副美丽的采莲图。莲叶田田,鱼戏莲间,亦有采莲女子灵动于丛中,一词一句包含了对于劳动的赞美与享受。

  (二) 爱情的意象

  自古以来,诗词中的采莲之人多为女子。莲花又纯洁美好,宛若少女亭亭玉立,很容易让人联系到爱情,再加上“莲”与“怜”音同,莲花亦有怜爱之情。闻一多先生曾经将鱼喻男子、莲喻女子,鱼戏莲叶,正似男女之间的爱慕与追求。清风拂动,小舟轻摇,莲花深处,采莲姑娘的低声吟唱,不知又会拨动谁家少年郎的心弦。

  三、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每逢九月九日重阳节,按照汉族的民间风俗,人们除了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以辟邪秽。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想象了重阳节当日,远在故乡的兄弟都佩戴茱萸、登上山顶眺望远方,却发现唯独少了自己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不能与兄弟共度佳节的遗憾。王维借茱萸表达思念亲人却终不得见的孤独,也寄托了对故乡、亲人和兄弟的思念之情。茱萸虽小,却被赋予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很好地融入到诗词里。

  四、结语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的意象也总是贯穿于文人的创作中,经久不衰。因而,汉唐诗词中关于植物的意象总是数不胜数,教材中收录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植物的意象也会在文学创作中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注:本论文指导老师为钱晶]

  参考文献:

  [1]王昭元.文艺学概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95页。

  [2]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第301页.

  [3]王艳.古代文学作品中“莲”意象研究——以先秦至唐为例进行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6,第11页.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育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