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国际化视域下高校团学工作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8136
内容摘要:高校团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面对这个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团学工作应以文化同理为指导思想,创新高校团学工作模式,推动团学工作由内向型向国际化多元化的转变,变革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团学工作的梳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國际化背景下开展共青团工作,将团学工作推 上一个新的台阶 。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 国际化 探索

  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蓬勃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很好的培养了国际化人才、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而高校团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在新时期新模式下发挥好团学组织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团学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工作方式,建立了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新型结构,创新文化建设,搭建志愿平台,建立实践基地,提高维权力度为目标的服务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中英国际学院团学组织体系。

  一.国际化背景下团学工作的总体思路

  中英国际学院团学组织聚焦中外学生精神成长、学习生活、权益维护等共同需求,建立在国际化背景下以理想信念、文化同理、优良学风、创新创业为重点的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工作总思路。

  (一)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新结构,优化学生干部体系;

  (二)加强资源整合,有机结合文化艺术类社团与跨文化教育,进行一体化管理;

  (三)加强校校、区校联动的主体地位,搭建具有国际化特点的实践育人,志愿服务育人新平台;

  (四)推动权益服务工作,强化信息调研力度;

  (五)打造特色网络阵地,发好国际之声。

  二.新时期团学工作的方向和建设

  (一)加强思想引领,以党建带动团建

  开展主题教育,加强思想引领。以中外重要时事节点为抓手,以中外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开展团课学习,紧跟时代热点,以最新的热门实事为主题,在国际化校园氛围中双语普及党团知识,旨在潜移默化中将政治学习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推动学风建设,建立学习发展中心,国际教师线上线下同步坐班答疑,为中外学生打造随时随地的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

  (二)提高工作效率,探索新型组织结构

  完善团队运行机制,制定严格的例会制度,同时吸收国际生加入团学组织并强化组织内部交流与协作,打造一支国际化的学生团队。

  优化学生组织体系,通过定期培训与规划,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学生组织具有多元化和目标明确的工作要求。

  (三)统筹文化艺术类社团,助力跨文化教育发展

  在国际化校园中,多元文化并存,更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中英国际学院的团学组织以“文化先行”为口号,依托文化艺术类社团,将社团活动与跨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充分发挥大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中英国际学院探索式的建立了以“大师工作室制”为载体的校园文化育人新模式,遵循“全面育人,以优取胜”的方向和“服务社会、注重实践”的宗旨,培养大学生个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四)搭建育人平台,共建实践教育新基地

  成立志愿服务中心,规范实践项目体系。以职能部门与志愿者服务部门为核心成立志愿服务中心,,规范实践项目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

  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引进多样“共建”项目,知行合一,以行促知,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积极维护同学权益,强化信息调研力度

  加强协同合作,宣传维权工作。培养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优秀团学干部,加大与学术、图书馆等教务、行政部门的合作。设立生活(维权)委员并强化职责,建立微信学术监督汇报系统,发挥自治服务。

  (六)创新新型媒体模式,打造品牌网络阵地

  充分整合内部媒体资源,探索新型宣传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生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强互动性。结合不同板块工作要点和重点,将国际化育人、学院重大事项、学生心声等做好新闻策划,及时报送,形成新闻宣传的新声势,为学院发展发好声音。

  参考文献

  1.蔡君.论中外合租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程斌,程宜康.2000年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7.2

  (作者介绍:王燕,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助教,团委书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团工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