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让读成为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5082
叶海燕

  内容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揣摩、品味、联想和想像,实现再造想像和具有个性化的情感解读与生活体验。作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训练,以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在乐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育 阅读教学 体验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课堂,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只有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提高。

  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创设生动的交流情境和平等的交流氛围,引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体验感悟中解读文本,与文本及其中的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例如我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听老师读第四段,听一听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谁听出来了,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震惊?

  生:我可以好好珍惜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

  生: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出示第五句: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是的,这是作者说给自己的一句话。同学们,把手放在心口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生:心跳!

  师:对,这就是你的心跳,这就是你的生命!来,让我们认真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郑重地告诉同桌——(生齐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全体起立!自豪地告诉大家——接着读——

  学生一次比一次充满激情地朗读,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了一次又一次发自内心的热血沸腾的生命诉说,真正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境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反复吟诵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以读为本,读中积累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积累语言又是学会“写”的重要前提。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我在《秋天的雨》一课中是这样实践朗读与积累的:

  师:你们选择了这么多精彩的句子来读,读得真不错,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写“秋天的颜色”的,如果我们能背诵下来该多好啊!

  师:谁愿意先来试一试!

  生:(背诵了一句,但是背得一般。)

  师:你是最勇敢的,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真了不起!大家给他掌声鼓励!(掌声)还有谁能背诵?

  生:(背诵)

  师:指导背诵,并予以鼓励。

  师:这些都是作者眼中秋天的颜色,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眼中,秋天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畅所欲言)

  综合运用本堂课所积累的语言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也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对学生的背诵以及创造性的表达也及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背诵和模仿表达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了读写结合。

  三.以读为主,引导想象

  每一篇阅读作品,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想象阅读,再现出不一样的画面或是世界,接受不一样的教育,体味出不一样的人生和道理。如在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时:

  师:在刘禹锡的《望洞庭》之前,我想要给大家朗读一下,希望大家闭上双眼来认真感受,边听边想象洞庭湖在月夜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的美。

  轻声朗诵.....

  师:大家想好了吗?说说你们都听出来什么。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池的湖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山就像是一个大海螺。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月光之下,景色显得很和谐。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不仅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描画出一副洞庭湖的美景,那么,你能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洞庭湖的景色吗?

  在这次教学中,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来讲解诗句的意思,而是由孩子们自己通过合理的想象文本描写的景色来理解本诗,从整体上把握本诗的意境。可见,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对文本的解读就容易多了,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四.以读悟写,读写结合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选文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

  总之,读是一门艺术,读是阅读的生命线,教会学生读吧!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翔安东园小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