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细说《红楼梦》(二)

时间:2023/11/9 作者: 台港文学选刊 热度: 21645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这一回讲贾雨村,没有太多重要的地方,我们稍稍带过。有意思的是,追求名利的贾雨村,经过官场的打滚、攀缘,又恢复做官了。

  林黛玉进贾府,前面说过她是“姑表”,表妹进来了,很快,表姐也来了。薛家这个“姨表”的表姐薛宝钗也进来了。(薛宝钗的妈妈薛姨妈,是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妹妹;黛玉的妈妈贾敏,是王夫人的小姑。)

  薛蟠是宝钗的哥哥,外号叫“呆霸王”。这个人非常粗暴、霸道,他是被母亲薛姨妈宠坏了。他在外头看中了一个被卖掉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是谁呢?她也算是《红楼梦》里蛮重要的一个人物。还记得吗?甄士隐有个女儿叫英莲,小時候被家人带去灯会弄丢了,给人牙贩子拐去,可怜被卖掉了。英莲就变成香菱,变成了薛蟠的妾。

  香菱原本有机会嫁给冯家一个公子,蛮好的,冯公子看中了英莲,要娶她回去,薛蟠半路插进来抢人,劈里啪啦打一顿,把冯公子打死了。你看薛家,四大家族之一,有他的势力,又做生意有钱,这种身世打死了人也无所谓,一家子就来投靠更有势力的贾府,不过,薛家并非“穷亲戚”。

  薛宝钗进贾府,我们的主要人物一个个都来了,都到贾府这个舞台上来了。

  再看看贾雨村这个人,他也是有高度象征性的一个人,象征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为求功名利禄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凡俗之人。他复了官,刚好审到薛案,薛蟠打死了人,按律要逮捕。这时衙门有一个小卒,跟他使了个眼色,叫他不要轻动。这小卒是谁呢?原来,贾雨村在贫贱尚未发迹的时候,曾住在苏州一间葫芦庙里面,记得吗?后来葫芦庙一把火烧掉了,里面有个小沙弥逃出来了,他不当和尚去当衙卒,就是这个人,所以他知道贾雨村过去的身世。他一番好心,也几分逞能地告诉贾雨村:薛蟠你不能抓他的!为什么?因为每个做官的手上都有一个名单。什么名单?有钱有势大户人家碰不得的名单,你碰了,就准备丢官。

  贾雨村刚刚做官,还不太清楚。他就讲,贾、王、史、薛这四大家族是互相牵连、互相庇护的,你一动薛家,其他家族就暗中使力,根本没法去办他们。的确是!后来薛蟠又打死人,贾家去讲讲情也就过了。

  这回写得有意思在哪里呢?就是嘲讽贾雨村这种十年寒窗后的官场人,听了衙卒一番话,就稀里糊涂把那个冯家搪塞一顿,再给点钱,把人家的口封住,就过了。然后,他还把那个原是葫芦僧的衙卒,充军发配到远方。

  这就是《红楼梦》的社会写实。曹雪芹自己也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看世态看人生很透的。他不光是在讲神话,人情世故他看得清清楚楚。为官为政的这些人,像贾雨村者也是很典型的,一旦发迹,若从前是贫贱出身,他不愿意人家知道他的过去,哪个不长心眼儿的去碰他的过去的话,砍掉!因为他要维持现在的形象,掩掉过去。

  所以《红楼梦》在这个地方带一笔,也不多,加得合情合理,反映那时代的官场险恶。曹雪芹非常了解现实社会,所以《红楼梦》好看,一方面神话架构了不得,一方面它的写实主义(realism)也是到顶点的。

  这里稍稍点出贾雨村这个角色的人格,后来贾家没落的时候,贾雨村果然对有恩的贾家加踹一脚,这正是官场反复无情的写照。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五回是全书极重要的神话架构,应该说,作者从第一回开始,慢慢慢慢架起来,至此整个神话架构完成。

  庚辰本回目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我个人比较喜欢程乙本回目:“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很要紧,点出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书里面最重要的章节之一。真与幻,人与仙,是如何借宝玉神游联结起来的呢?

  贾敬。还记得吧?这位宁国公把世袭位子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求道炼丹去了。他生日也不要过,说不要来惹我,你们去做好了!于是做生日的时候,宁国府请贾母一群人去看戏吃饭,王熙凤、贾宝玉一起去了。宁国府有一个人在这本书里蛮要紧的,就是秦氏——秦可卿,她是贾蓉的妻子,也就是贾珍的儿媳妇。她可说是宁国府第一得意之人,大家都喜欢她,兼有林黛玉跟薛宝钗合起来的美貌。

  在曹雪芹心中,钗黛两个美人合在一起大概是最理想的美人了,秦氏就有这么美。在《红楼梦》书里,她也有很大的象征意义。秦,情也。曹雪芹取人名、地名,很多时候都有象征意义,看了这个梦就知道了。

  贾宝玉在梦中,跟一个叫作兼美、字可卿的女性在一块,她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的妹妹,也是秦氏在梦境里的化身。第一次,宝玉尝到了性爱的觉醒。所以对贾宝玉来说,秦氏象征唤起他情欲的人。是怎么引他进入梦境的呢?到宁国府这天,宝玉要睡午觉,于是给他一个房间,秦氏带路。一看房间里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要怎么求取功名,又有什么《燃藜图》,这种东西贾宝玉不喜欢,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说,这么漂亮的房间你也不要,那怎么办呢?只有我的房间让给你住了。别人说,宝玉是叔叔,住侄媳妇的房间不妥,秦氏就说他能多大呢!秦氏当然比宝玉大几岁,而且结婚了,没关系,就带他去看看。一进去就闻到一股甜香袭面而来,秦氏房间里面很香,香闺嘛!宝玉觉得“眼饧骨软”——闻那个香味,骨头都软掉了。再看,墙上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唐伯虎画美人很有名,美人画有秦太虚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秦太虚就是宋朝的秦观。

  庚辰本是“芳气笼人是酒香”。我觉得这个“笼”字不对,应该是程乙本的“袭”字,“芳气袭人是酒香”。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这个“袭”字比“笼”字好;第二,袭人两个字,我刚刚说曹雪芹用的词没有一个是随便用的,袭人是谁?贾宝玉最贴己的一个丫鬟,而且这一回跟她有关。所以这么一句联诗,他不是随便用的。

  作者在这里暗伏了许多线索,看《红楼梦》要细心地看,每一句诗,每一句词,每一句陈述,可能都有所谓“背面敷粉法”,准备在映衬什么,很多看似不经意却都有关系的。看看秦氏房间放了什么东西?武则天镜室中设的宝镜,(当然不会是武则天真正那面镜子,是复制品,我想。)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都是大美人,最性感的、最香艳的美人。还有,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是《太真外传》里写的,讲杨贵妃跟安禄山有这么一段情,安禄山拿木瓜一砸,哎哟,砸到杨贵妃的奶,那个木瓜珍贵了!这么多历代美人的东西放在这个地方,宝玉能不做春梦吗?梦到什么呢?出来一个美人、一个仙子。怎么形容她?

  《红楼梦》里常常有诗词歌赋,它们帮了《红楼梦》写作很大的忙。这一段像赋体,《楚辞》里面“兮”字很多,用很华丽的字句形容仙子,就像《湘夫人》《山鬼》那些词藻,都形容得很有味道。

  这个仙子是什么人呢?“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幻境,这整本小说一直在研究什么是真,什么是幻。曹雪芹常常在提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东西?什么是一场大梦?太虚幻境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心中一个理想的国度,一种幻觉的东西。

  宝玉带着我们来了。一开头看见“太虚幻境”四个字,它有一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作真时”,本书一开始不就借着甄士隐、賈雨村的两种生活态度,提出要悟道解脱,还是沉沦红尘?“无为有处”,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空?什么是色?贾宝玉这个时候还浑然不觉。浑然不觉的好!如果这时候懂了,就没有下文了。人生的真昧,人生的命运,警幻仙姑讲给贾宝玉听,他这时候还没开窍。要等到很后头,历经痛苦劫难,贾宝玉第二次再回到太虚幻境来看,那时他懂了,知道了认识的人的命运,他自己的命运,他才大彻大悟。

  这个时候还没有,他转过牌坊,宫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惊心怵目!我们处在孽海,都是一些孽债,佛家讲的都在这里。情天,一裂了以后,永远补不起来。多少人在孽海情天里面浮沉。旁有对联: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贾宝玉要经历各种“情”的考验,最后才悟道。此刻,他看太虚幻境,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他不懂。太虚幻境里头有什么?这个司,那个司,有很多册子,一看,也不懂。他就跑到那一个一个司去,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各种各种,春感秋悲,还有个薄命司,一看呢,橱窗里放了很多册子。他看到有一本“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载的就是这十二钗一生的命运。除了正册以外,还有副册,里面不是金陵金钗,还有很多女孩子,像那些大丫鬟的啰!那个副册还有又副册,里边大部分讲的是丫鬟,算是第三线人物,可是对宝玉很重要,其中有两个他最关心的竟在里头。

  宝玉打开又副册,里头一幅水墨,染得满纸乌云浊雾。写什么呢?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讲的谁?晴雯!晴雯是宝玉心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晴雯不幸夭折,她的死写得非常好,叫人一掬同情之泪。晴雯也算是《红楼梦》写得最好的人物之一。

  为什么第一个用晴雯?要注意曹雪芹写人物,他不是单线塑造的。林黛玉这么一个重要的人,曹雪芹用好几个人围着她,等于都是林黛玉的化身似的,是林黛玉的镜子意象(mirror image)。晴雯是第一个,龄官、柳五儿……绕着,等于黛玉放在中间,旁边都是镜子,这镜子里面映出黛玉很多影像(image)来。晴雯的个性、样子,都有点像黛玉,“眉眼像林妹妹”是王夫人直讲的。后来王夫人把她赶出去,就因“风流灵巧招人怨”。晴雯的命运悲惨,黛玉最后的结局也不好,曹雪芹把晴雯放在第一个并非偶然,第一个先出来,后面牵引着黛玉,黛玉的命运才是最重要的。

  宝玉再看,第二个,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谁呢?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最后嫁给蒋玉菡那个戏子,嫁给一个伶人。又是一大串故事了,慢慢再讲。这两个人对宝玉很有意义的,曹雪芹先写起来。下面金陵十二钗,一个一个都是谜语似的。

  这里,我要改一个地方。讲的是贾府皇妃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元春亡故很早,只做了二十年的皇妃。“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讲的是迎春、探春、惜春那三个春啰,当然不及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庚辰本“兕”应该是一个错字。“兕”是“犀牛”的意思,虎兕相逢没有意义。程乙本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年碰到兔年,元春亡故,元春一死,贾家垮掉。

  宝玉看到最后: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讲谁呢?讲秦氏,秦可卿。曹雪芹写秦可卿这个人物,一方面是个写实人物,另一方面,她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在里头。我说过,《红楼梦》中,秦=情。情动起来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给予生命的力量,也有毁灭生命的力量,情在《红楼梦》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层次。秦可卿这个人也是。

  作者在十二金钗的册子中,把陆续将上场的十二金钗的命运,老早写出来了。但他用谜语式的诗让读者去猜、去揣测。他告诉读者,一个人的命运,包括我们自己的,永远是一个谜语。

  我想命运是最神秘的东西,人这一生,到底是怎样一条路?没有人不好奇,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命运以后会怎样。你二十岁时绝对想不到你四十岁时是怎么样一个人,也许你有想象,可是命运要你走什么路子,老早已经定了。在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思想,西方的哲学、戏剧也有很多在说,人逃不出自己的命运,是吧?

  宝玉第一次看到十二金钗的命运时看不懂,要到书的最后,他又做梦,又回到太虚幻境去,那时候再翻开册子,那些他生命中的人,已经死的死、亡的亡……梦醒的时候,他知道了。他最后的了悟,是这样一步步来的。

  这个时候,他还懵懂一片,警幻仙姑让他游览太虚幻境,闻到一阵特别的异香,仙姑说这是“群芳髓”,所有花的精髓提炼出来的。又给他喝茶,什么茶?“千红一窟”,“窟”就是“哭”,贾宝玉不是希望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吗?这个茶,千万朵花的眼泪,他就是千万朵花的护花使者啊!接着,又喝神仙的酒,那个酒怎么酿的?“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万艳同杯,“杯”就是“悲”,万艳同悲。所以,《红楼梦》里面的文字,不能只看表面,它的背后有深意的。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警幻仙姑一直在提醒他,他还没有醒悟。仙女上来唱很有名的《红楼梦》的十二支曲子,这十二个曲子,我想是一首连串的挽歌,来哀挽大观园里十二金钗的命运,她们大部分都以悲剧收场。

  十二支曲子一开始: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庚辰本为“怀金悼玉”,程乙本为“悲金悼玉”。“怀”字的力量差远了,我想把那个字改过来,“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十二曲,等于也是延续了《好了歌》的主题曲,每一支都是在讲她的、她们的、我们的故事。我挑几支来跟大家讲一讲。

  看看这个〔枉凝眉〕,哀悼的是什么呢?就是贾宝玉跟林黛玉这段悲剧收场的爱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个“化”字不对,程乙本为“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有几个字,也是大家改一改。程乙本:怎“禁”得。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下面没有那个“尽”字。别忘了开始的时候那个神话,神瑛侍者跟绛珠仙草,他们一起到了红尘来,林黛玉是要还泪的,要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要把眼泪哭干了以后,这个情债才还得完。这曲子是哀悼他们两个人那一段悲剧爱情。

  十二金钗里面,我再举出两个人做对比:王熙凤和惜春。这两个人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王熙凤在滚滚红尘中,完全符合《好了歌》里面讲的对名利的追求、对权势的追求,最后她的下场,等一下再讲。惜春完全相反,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在书中只出现过几次,是贾府“四个春”里的最后一个,是贾珍的妹妹。这个女孩子,个性很奇特,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看破红尘,觉得这个肮脏世界、这个红尘她不要沾染,也老早看到动了情之后的人生悲剧,所以她最后解脱了。

  《红楼梦》里有几个人最后都出家解脱了,贾宝玉、紫鹃、惜春、柳湘莲,各人的原因不同。贾宝玉是历尽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看破人生悟道,惜春没有经过这些,她是从最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人生这些事,老早就有了出世的思想,所以解脱得最彻底的是惜春。她的这一首歌可以看到出世的思想,《红楼梦》里面的入世出世经常有一种紧张,两种思想在搏斗。这是出世思想的代表:〔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表面讲的是花、是植物,其实说的是人生,繁华易尽,无论那桃杏开得多么盛,到了秋天通通凋零了。不管贾府盛时多么兴盛,总有衰落的一天。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这说的是佛家无常的观念,无常,我们看起来好像是个悲剧,在佛家看,人所有的一切就是如此。佛教很理性地看待人生,看待一切的事物,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因为时间会破坏一切、会毁灭一切,有时间的转动,春夏秋冬的转动,就会有无常现象。人生无常,什么都无常。所以,“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这是惜春的醒悟!佛教的传说,佛陀释迦牟尼圆寂的时候,是在两棵宝树中间,那两棵宝树叫作“娑罗”。這个是不是曹雪芹误会了?佛教对“婆娑”两字另有所解。长生果,佛家讲修成正果,要悟道了以后,从而解脱。最后惜春出家了,我讲她是找到解脱最彻底的一个人物。

  再看《红楼梦》曲里头,王熙凤的命运: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确,最精明的是王熙凤,涉入红尘最深的也是王熙凤,《好了歌》讲:“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等到聚多之时缘尽了。凤姐放高利贷,到处攒钱,聚敛多时,一下子抄家抄得精光,一场空欢喜!她在贾府最得宠,掌大权,抄家的原因之一是她放高利贷给抄出来了,一世的颜面丢得精光。“反算了卿卿性命”,后来王熙凤的下场也很悲惨。

  对照一下,惜春走一条路,王熙凤走另外一条路,一个出世,一个入世,两种不同的道路。《红楼梦》常做对比,甄士隐跟贾雨村,也是出世和入世的辩证。曹雪芹从未批判哪方,他只是写出各人选的道路。《红楼梦》的高度在这个地方,没有为了袒护这种哲学,就去批判另外一种哲学。儒家的入世在《红楼梦》的结局也很重要,贾府衰败,王熙凤死了,也还有接班人,谁呢?薛宝钗,她把贾府重新扛起来,这就是人生。

  中国人的人生,常常有三种哲学的循环。年轻的时候有所求,中年醒悟,晚年一切看开。有这三种哲学,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三者相克相生,互用互补。《红楼梦》就把这三种哲学通通显示出来,而且有最具体、最动人的故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表现哲学思想,这是很难做到的。

  曹雪芹懂道家、佛家、儒家思想,又是大文学家,所以他能够用小说讲三种哲学,用绚丽的文字表现抽象的事物,非常高明。《红楼梦》曲最后收尾的曲子,又呼应了开头的《好了歌》: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佛家的看法:空。这不是悲观,佛家告诉我们本来就是如此。我们还在幻境里头,看到很多很多,其实,最后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支曲呼应到最后宝玉出家那个场景,那一回也是《红楼梦》最了不得的一笔,那一笔,在这个地方。老早就已经暗下伏笔了。

  《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也是一系列的挽歌,如果有个音乐家把这些曲子谱起来,一定非常美的。要是我会作曲,一定把它谱出来,很美、很动人的命运之歌。

  警幻仙姑看宝玉听了这些还没悟过来,就说,给你一个实在的经验,看看你醒不醒悟。她就先讲所谓色空的道理,比方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宝玉吓一大跳,说自己从来没动过歪思想,怎么变成第一淫人?警幻说宝玉是意淫。原因是宝玉的情最深,动的意最深,因之有“意淫”二字。警幻又说我有一个妹妹兼美,小名叫可卿,让她跟宝玉成亲,让他尝到性的觉醒。宝玉跟那个可卿缠绵至次日,突然间到了一条河的秘境,有怪物,就吓醒了。他叫了一声:“可卿救我!”原来可卿是秦氏的小名,别人都不知道的,秦氏觉得很奇怪。

  梦里的可卿,其实也就是秦氏的变形、幻影,有人说一定是宝玉跟秦可卿这个侄媳妇之间有什么暧昧之事。我想曹雪芹这样安排不是这个意思。秦可卿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也有极高的象征性。所以让她在梦里的太虚幻境,变成警幻仙姑的妹妹兼美,兼所有女性之美,给你这么一个人,其实是个引导。贾宝玉正当青春期,懵懂发情的时候,谁来引导他呢?就是秦氏,因为她叫“情”嘛!引动他发情的女性,未必跟他真的有性关系,现实中宝玉也不可能跟秦氏有什么肉体上的接触。我想曹雪芹不是这个意思。宝玉不是在她的房间里午睡吗?房间里面的布置完全是引导性的觉醒的环境,当青春少年从懵懂期步向发情的暴风雨,才真正进入人生。秦可卿的象征意义在这里。

  当然秦可卿也非常引起争议。她是宁国府的孙媳妇,贾蓉之妻,公公贾珍对这个媳妇宠爱超乎寻常,甚至有说他们之间有一种非常暧昧的关系,所以家里的老仆人焦大喊出来骂“爬灰的爬灰”,似乎暗示有这回事。脂砚斋曾批评,宁国府之败,从贾珍的乱伦开始。脂砚斋是眉批《红楼梦》的权威,好像是曹雪芹的亲戚,有人考证他们家,说是曹雪芹的堂哥,有人考证是叔叔辈,现在不确知是谁。不过脂砚斋非常清楚曹家的事情,他常常在眉批说,当年确实如此发生,当年凤姐是讲过这个话……还有个很重要的眉批,说原本《红楼梦》有一个回目“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现在的版本秦可卿是病死的,而那个回目是写秦可卿跟贾珍在天香楼正在有一段暧昧,被她的丫鬟撞见了,秦可卿羞愤之下吊颈自杀。这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有人考据,另一位评家畸笏叟,据说是曹雪芹长辈,主张这家丑不能写,因而现在版本没有,但后来有些蛛丝马迹引起讨论。

  秦氏死了之后,有好几次她的鬼魂又出来,在很关键的时候,警告王熙凤一番话;又有一次中秋夜赏月的时候,秦氏鬼魂“唉”地叹了一声。还有一次是在贾府已被抄家了,贾母过世,贾母身边最得宠的丫头鸳鸯殉主,正在想着要自杀的时候中了邪,秦氏的鬼魂进来了,教鸳鸯如何上吊。考证者认为,是不是秦可卿当初就是上吊而亡,所以教鸳鸯依样寻短。总之秦氏这个人物,在书中有多重的身份、多重的意义。

  从秦氏在《红楼梦》里的定位,也可以了解《红楼梦》版本的问题。有很多学者专家都是庚辰本的拥护者,对程乙本评价较差。我现在不是替程乙本翻案,我是觉得大家可以对着看,比较一下。里仁书局庚辰本的好处,是它的注解注得很好,但仔细对着看时,的确有些地方我不得不挑出来,若按庚辰本的文本,会觉得曹雪芹写到这地方,怎么一下子掉下去了!我想不可能,这么一个文学大天才,他写这一步的时候,怎么会变成这样子,两个版本一比较就知道了。

  问题点在下面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回,一开始的时候,讲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写得很露骨,我先挑出来比较。贾宝玉做了个春梦以后,梦遗了,叫丫头袭人来替他换衣服,袭人因此发现他梦遗了。这种与性有关的生理现象,因为贾宝玉很年轻嘛,等于一个青少年,当然不好意思,很害羞。袭人也是,她也是个年轻女孩子,当然也很害羞。贾宝玉这时候就吩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这是很自然的反应。看看庚辰本这一句: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可是程乙本是这样子的: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也含着羞悄悄的笑问道:“你为什么……”“悄悄”两个字用得好!“悄悄的笑问道:‘你为什么……”不讲下面了,没了,讲不出来,不好意思讲。她是女孩子!然后呢?说到这里,把眼又往四下里瞧了瞧。这一句要紧的。她四面且看一看,才又问他说:“那是那里流出来的?”我想,当时的情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袭人不可能讲“脏东西”。她自己也不了解,她也没看过,而且我想在她心中没有那种脏的意念在里头。庚辰本这个地方用得不好,程乙本写得比较含蓄:宝玉只管红着脸不言语,袭人却只瞅着他笑。看着他有点笑笑的,这个样子,就够了。再看庚辰本怎么写,她问他说哪里来的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这也不是宝玉的口气。宝玉是根本不好意思讲话了。

  再看下面。程乙本:迟了一会,宝玉才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然后,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这也不说了。下面讲宝玉,也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庚辰本怎么写这段呢?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下面更不像话了: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偷试二字,用得真坏!然后还有更糟糕的:幸得无人撞见。偷偷摸摸做这个鬼鬼祟祟的事情,这个写得不好。程乙本这么写的:袭人自知贾母曾将她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这才是袭人这个女孩子会有的反应。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就完了,没有说什么,没有说偷试一回,也没说什么幸得无人撞见这种话,那种话不像《红楼梦》,不像曹雪芹写的贾宝玉跟袭人。

  袭人这个角色我要慢慢讲,是《红楼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她的角色对贾宝玉来讲,是他的母亲、姐姐,是他的妾,是他的丫鬟、佣人,所有女性中的角色她都扮演了。她是他的另一个母亲。王夫人跟贾宝玉其实并不很亲近,所以对他母性式的照顾、慰藉、保护的是袭人。袭人对他充满母性的嘘寒问暖,对他的前途,他的一生,呵护备至。所以对宝玉来说,袭人是他的妾,是他的太太,他的妈妈,也是他的佣人。

  我自己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论贾宝玉跟袭人的關系,还有跟蒋玉菡的关系。后来袭人跟蒋玉菡结成夫妇了,蒋玉菡跟宝玉,袭人跟宝玉,都有很特别的关系。所以,宝玉的肉体,他真正在俗世上只给了袭人,他只跟袭人发生了关系,因为袭人对他来说,是女性的整个代表。

  对宝玉来讲,黛玉她是心灵的交流、心灵的恋爱,他们两个是“仙缘”,不能想象贾宝玉跟林黛玉发生肉体关系还要结婚生子。这是不可想象的。

  至于另外一个,宝姑娘,薛宝钗,跟袭人又不一样了。她的确是嫁给了贾宝玉,当了他真正的妻子,但那个时候,贾宝玉那块玉已经丢掉了,整个性灵已经失去,只剩下空壳在这世上。他跟薛宝钗发生肉体关系的时候,已成婚很久,是为了儒家的传宗接代而担起宗祧的夫妻关系,他真正的肉体给了谁?给了花袭人,所以他跟袭人的肉体结合,不能那么轻佻,还偷偷摸摸的!其实对他来说,是非常严肃的一次肉身的结合,在这世上第一次肉身的结合。我觉得这一段,程乙本写的是对的。庚辰本这一段,我特别不喜欢,觉得把这个写得有点邪掉了,不是《红楼梦》的高度。

  第五回,是很重要的一个神话架构,大家因为还没看到那些故事,可能不是那么清楚。你看完了整本书以后再回头细细品味,《红楼梦》的十二支曲,是她们的命运挽歌,不敢想象曹雪芹怎么想出这样的架构!这本书的高度,很高,很高!好像有天眼在看着我们人世间一群芸芸众生的命运和悲欢离合。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这一回的“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发生在宝玉做梦神游太虚幻境之后,上次我们一气呵成讲了两个版本的比较,对照一下,就立显高下。不要忘了,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很年轻,等于一个青少年,对性完全懵懂,当然很害羞。袭人自己也是年轻女孩子,她也不懂,当然也很害羞。程乙本含蓄的写法,接近少年男女的自然反应,庚辰本就写得有点鬼鬼祟祟,又是“偷试一回”,又说什么“幸得无人撞见”,这种话,不像《红楼梦》,不像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跟袭人。

  袭人这个角色上回也谈过,宝玉所需要的女性角色她都扮演了。她给宝玉母性式的照顾、慰藉与保护,对他嘘寒问暖,对他的前途,他的一切呵护备至。宝玉的肉体、肉身,他真正在俗世上给了的,只有袭人,因为袭人对他来说,是女性的整个完整的代表。宝玉跟袭人是一份俗缘。宝玉出家,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跟贾宝玉也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最后花袭人跟蒋玉菡结了婚。等于说,贾宝玉在这个世上跟一个女性发生的一段俗缘就是花袭人,跟男性发生的俗缘就是蒋玉菡,后来这两个人结合,成为贾宝玉在世俗上面的两个肉体合而为一的俗缘的完成。他自己的佛身出家走了,他的肉身、俗体,留在这个世上,让花袭人跟蒋玉菡完成他在世上的俗缘。所以《红楼梦》非常复杂、非常微妙(subtle),看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贾宝玉出家走了,追求了他的解脱,完成了他顽石历劫的命运就完了,它等于是一个佛家的寓言,却又不仅如此。

  贾宝玉这个人有好多缘分,尤其是名字中有“玉”的,都不是普通的缘。他跟黛玉两块玉,跟蒋玉菡是另外一个玉,跟妙玉第三块玉,又是另外一种。在这本书里这个“玉”字要紧的,都有很特殊的意义。

  太虚幻境很重要的神话架构之后,一转眼又回到现实,从一个很高的天眼,又看到人世间的芸芸众生。一个好玩得很的人物,也是很重要的人物——刘姥姥,第一次出现。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曹雪芹真是大天才,无所不能。他之前写的都是些王公国戚、公子千金,这些人物写得好,大概跟曹雪芹自己也很相近。现在他写刘姥姥,一个村妇,一个乡村老太太,也写得活灵活现有趣极了,替这本书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

  这么一个乡下老太太,满身的泥土气,她到了贾府见贾母,见了贾母之后,她进大观园。园里的小姐们正在吟诗作词,就让刘姥姥也参加,刘姥姥掷个骰子开口就来一句,“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人家文雅得不得了,她的那么一下子把小姐们都哄得笑翻了,泥地上长的东西,乡间的萝卜青菜,她带进了大观园里。

  曹雪芹写这个人物,不光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其实很像神祇里面的土地婆,她不像一般的穷亲戚跑来,她是带来欢乐、生命和希望的。等到贾家衰败了,她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那些不肖子侄们要把巧姐卖掉,刘姥姥从天而降,把巧姐救走了,就像个土地婆一样出现,把巧姐带到乡下去,救了贾家的一支血脉,在乡村中重新给她新的生命,所以说她像个土地婆。曹雪芹写这个人写得真好,我想写乡下老太太,还没有一个人写得过他的。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功用,就是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什么样子?从刘姥姥的视点来看大观园那么精彩,换了另外一个人看大观园就不一定了。刘姥姥看大观园,那简直进了一个人间的太虚幻境一样,看什么都是那么新鲜,看什么都是加倍的、夸大的,把大观园写得活色生香,那就是从刘姥姥的眼光来看的,所以刘姥姥这个人物很重要。

  刘姥姥为什么到贾府呢?因为她家里穷了。刘姥姥的女婿家早先跟王熙凤姐娘家有那么一点关系,在他们的祖父辈。所以就趁了这么一点关系想办法,穷亲戚到贾家去,希望讨点便宜、得点救济。刘姥姥的女婿不好出面,女儿也不行,只好卖老脸,自己到贾府去了。刘姥姥进了荣国府,当然是见掌管荣国府的凤姐,她家里跟凤姐的王家有点老关系,她进去要见到凤姐,才有些想头。凤姐的出场,第三回不是讲过了嘛!那个气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精心描写,把凤姐塑造成《红楼梦》里面、甚至小说史里面不可磨灭的一个人物。曹雪芹从各种角度来写她,之前已经从林黛玉的眼光看过她出场了;现在又从刘姥姥的眼光来看凤姐,又是另外一个视点。

  曹雪芹写人物,往往不是说他自己看凤姐怎么怎么,这样的话,不生动!而且作者讲的,你未必信。如果从另外一个人物的眼光来看,如果你相信那个人,你就对他所看见的凤姐形象,在心里加倍地深刻了。刘姥姥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她哪里见过荣国府的那种派头。林黛玉进贾府,看了凤姐已经觉得了不得了,林黛玉见过世面的,林家也是个官家,可林黛玉看凤姐已经是高高在上,刘姥姥看她更是不得了。

  刘姥姥进来以后,那个周瑞家的来迎。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所谓陪房就是王夫人嫁过来的时候跟着来的,有的是丫鬟或者奶妈,帮衬着凤姐蛮得势的。由周瑞家的来评点凤姐,当然可信,因为从小看见的嘛。“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形容得好吧!心眼有一个还不够,有一万个。你看这个凤姐的心事之多。“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真的,她说凤姐在,那些男人讲不过她。“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这讲得也很好,周瑞家的是个下人,当然觉得这个管家管得严。话说回来,不严还行嗎?贾府里面有几百个佣人,上上下下繁琐得很,凤姐要是没这个威,没这个严,她怎么管家?所以这句话就是反面来讲,凤姐这个人行事很有纪律,管家很得体,很行。

  刘姥姥去见凤姐是怎样的情景?刘姥姥上来,看到凤姐了,看到旁边她的那些家具,形容一大堆。然后,凤姐穿什么样的衣服?家常穿的都全是貂皮之类的贵重衣裳,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下面一句写得好,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你晓得,那是暖手的炉,拿着铜箸儿,慢、慢、慢、慢拨那个灰。下面说: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有佣人拿茶给她,也不理,手里慢慢拨那个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凤姐那种派头,人来了以后,照样地手里面拨她的灰,对刘姥姥爱理不理的。刘姥姥讲了个半天讲不出口,想来要点钱嘛!所以尴尬讲不出口。凤姐当然知道,她说,我还有二十两银子,本来给我的丫头做衣服的,现在拿来给你吧。对刘姥姥,给二十两银子就算了,还要加一句:准备给丫头做衣服的拿来给你了!那种对刘姥姥的轻蔑,通通写出来了。

  这里我们要先对照一下:后来等到贾家被抄,凤姐得病了、快死了,因为她一生作了不少孽,也害死过尤二姐,心里有一种罪疚感,所以她见鬼了。尤二姐的鬼魂来索命,她害怕了,正巧刘姥姥来看她,她就抓着求刘姥姥,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她。这种对照,曹雪芹不是随便写的。先前凤姐的高傲,对刘姥姥的那种轻蔑,对照着凤姐临终在床上的那种惨状,我们对凤姐才有同情。写这么一个人,不写前面之盛,托不出后面之衰。所以写贾府前面的派头,写得那么琐碎、仔细,有时候甚至琐碎到有点累赘(如果你不习惯的话),但是要细细看,前面的铺陈,每一句话都有它的意义在里头。之前,凤姐拿着手炉,弄弄,慢慢拨;最后,看见刘姥姥,就抓着刘姥姥,拽住刘姥姥求她。这两个情景对照起来,写得好!这就是小说的高明处。

  《红楼梦》伏笔千里,老早就伏在前面了。曹雪芹心思很缜密的,每一个小节都仔细考虑过,前后的对照都有用的。俄国非常有名的小说家契诃夫( Chekhov),以短篇小说著名。他说怎么写小说?如果你第一页写了一面墙上挂了一支枪,你再写了两三页之后,这个枪还没有用上的话,就快点把它拿掉。没有用的枪,没有用的细节都是多余。曹雪芹写的东西一定后面有用,你看着什么啰啰嗦嗦,后来通通用到了。刘姥姥这段写得这么仔细,凤姐对她的态度,就是为了对照最后凤姐临终的凄凉无助,向乡下老太太求援。这么有权有势的一个人,“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就是讲凤姐的下场。前后是有密切关系的。

  刘姥姥也写得活,凤姐不是在装腔作势吗?刘姥姥不管三七二十一,听见给她二十两银子以后乐不可支,她就讲了:“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哇啦哇啦这么讲一堆,把凤姐的那套装腔作势通通打掉了。这就是曹雪芹高明的地方,凤姐还要再装出一副样子,刘姥姥给她几句通通拆掉啦!

  然后,刘姥姥就随周瑞家的出来了。周瑞家的倒担心刘姥姥粗鄙有些不安,就说刘姥姥怎么会把她的那个外孙叫板儿的,推到凤姐面前,口口声声“你侄儿,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刘姥姥就笑了,她说:“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得上话来呢。”你看,刘姥姥这个老太太写得真有意思!她的那种直率,乡下的原味,对照于官府里頭的那种派头、姿态,就有了强烈的对比,也等于是暗中批评了凤姐的势利,对穷亲戚的高傲。凤姐的下场也就暗暗地伏在这里了。

  《红楼梦》写人物,用各种的侧面来描写。这是第二次写凤姐了,头一次我们从林黛玉的眼中看凤姐,第二次从刘姥姥的眼中看凤姐,就这么一个人,从各种角度写,正面写,反面写,以后还会再写王熙凤。

  《红楼梦》很重要的是写人物,那么多人物在小说里面个个栩栩如生。凤姐是凤姐,林黛玉是林黛玉,薛宝钗是薛宝钗,袭人、晴雯……一个个都非常个性化(individualized),这不容易做到的。

  中国的小说以人物写得活取胜,《红楼梦》的人物就不用说了,《水浒传》也是,那些人物,鲁智深是鲁智深,李逵是李逵,宋江、武松都是很活的。《水浒传》以写男性为主,全是写粗犷的汉子,有几个女性写在里头,潘金莲、潘巧云、阎惜姣,三个淫妇,写得好!《水浒传》里边的人物,也让你不会忘记。大家要学写作,看看这些很了不起的小说家,看看他们怎么写人物。

  (选自白先勇著《细说红楼梦》)

  本辑责任编辑:练建安 马洪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