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成果丰硕 精彩纷呈

时间:2023/11/9 作者: 台港文学选刊 热度: 15576
李诠林 田莉 罗祥伟

  

  2021年12月17日至19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福建技术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承办的“闽台文学的融合发展与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福清融侨酒店举行,来自中国大陆与台湾、美国、法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学者、作家100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了研讨。《台港文学选刊》主编练建安、编辑部主任马洪滔应邀与会,练建安主持了第二场第一组学术研讨会。会议的论文发表大致有如下几个比较集中的议题:

  一、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荷兰华文女作家林湄女士以祖籍福清作家的身份向大会致辞,表达了她对于故乡故人的热爱和思念。旅日华文作家陈永和教授从读人、读书和写作方面深情地回顾了自身的文学修行道路。她说文学让她“用另一种眼光看日常生活,从而变得简单而富足”,文学修行就是生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朵拉女士以文学体验者的视角,从槟州华人大会堂文学组文学采风的案例透视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弘扬的新形式。来自印尼的汉学家Nurni Wahyu Wuryandari(武教授),以印尼大学的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科研经验为例,为我们探讨海外汉学的传播提供了以微观视野和鲜活教学案例展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成就。旅美华文作家冰凌作为域外书写者,讲述了自身的创作经历,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李诠林教授则以比较、反观和问题视野的方法论,对美国汉学家进行中国台湾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理性的观照。福建社科院副研究员肖成则对《三国演义》在印尼的翻译、改写与版本流播进行了体察,展示了“海丝”文学特有的风景。旅欧华文作家施文英探析了华文文学的翻译与传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羽教授从东亚文化场域的视角阐释了冰心文学的台湾传播路径。华侨大学教授陈庆妃阐释了新时期(1978—1984)香港文艺期刊中的祖国大陆与台港地区文学互动。漳州台盟许钢副主委探讨了许南英、许地山父子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贡献。集美大学副教授郑丽霞论述菲华作家黄一泓《马尼拉湾的落日》的镜像。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罗祥伟从处世散文、情感散文和励志散文探析了刘墉散文的消费性接受与传播。闽南师范大学刘玉杰老师从自塑与他者之间阐析了林语堂科幻小说的中国形象,展示了闽台知识分子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贡献。

  二、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来自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刘俊教授从作家个体的探析角度,阐述了葛亮小说创作所具有的历史感、神秘感和物的寄托感的特点。暨南大学的白杨教授,则从文化记忆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台湾女作家进行家族史叙事的策略。致力于台湾知识分子创作与精神史研究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朱立立教授,探析了蓝博洲左翼创作所具有的全新价值。《台港文学选刊》原主编杨际岚先生认为潘耀明的最新作品《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应和了时代变革的节奏,是时代书写的典型作品。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茹博士以金庸、凤歌和沧月为例,论述了传统武侠小说与网络武侠小说的关系。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江少英副教授则对台湾中生代诗人陈黎的生态写作进行了细致的观照。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帆从学术研究、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探析新世纪台湾妖怪书写。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黄海燕老师则对福清籍荷兰华文作家林湄的小说《天外》所呈现的文化模拟策略进行了探究。福建师范大学邱毓贤硕士从《归乡》《夜雾》《忠孝公园》出发阐释了陈映真晚期思想场域。福建师范大学袁飘博士从音乐的政治与小说的跨媒介指涉对刘大任的《浮游群落》进行了再考察。

  三、闽台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厦门大学的朱双一教授,以详实的案例,介绍了现代赴台的厦大校友的行迹和贡献,为台湾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维度。来自湖北的台湾籍潘是辉教授,详实剖析了道光年间《厦门志》出版向台湾地区的传播情况,及其对地方志编撰的影响。莆田学院教授孟建煌探析了台湾进士施士洁与闽地文人的交流互动。华侨大学倪思然博士以《国声报》“南光”副刊为分析场域,阐释了“厦大校友群”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重建。

  四、新时代台湾文学研究再出发

  来自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八十高龄的古远清教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最新出版的“台湾文学五书”和“新五书”的写作概况,为台湾文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最新的信息。叶蔚南先生作为叶荣钟的哲嗣,以亲历者的身份为我们揭示了叶荣钟先生论述“栎社中兴”的史实。泉州师范学院戴冠青教授解读了台湾当代女作家苏伟贞的女性书写与生命诉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诠林教授通过对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及美国汉学家的文学研究的比较,反观了美国汉学家的中国海峡两岸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关联,及其在理论方面对于台湾岛内文学研究的影响,以及与两岸文学研究的异同。福建社科院文学所的陈美霞副研究员对台湾地区《人间杂志》体现出的消费性与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观照,以期为祖国大陆社会转型期借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翁丽嘉博士则对当代台湾旅行散文中的自传书写作出了解读,阐述了远方与“我”的关系。

  五、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议题

  素以散文研究闻名的袁勇麟教授,对书信散文这一体裁在文学史中的特别呈现作出了有力的阐述,他对于卞之琳致张充和情书的解读给各位参会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惠州学院颜敏教授探析了《梨影》杂志中的戏剧与香港文学起源的关系,为香港文学的缘起提供了特别的探照视角。华侨大学涂文晖副教授则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越华文作家对嬉皮士的拒斥,以此来挽救民族文化的危机进行了阐释。福建师大文学院田莉博士则探析了聂华苓家族叙事策略和溯源。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光辉博士从与祖国大陆文坛互动中的《联合副刊》探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景象。马来西亚槟城留华同学会会长陈焕仪博士探析了马来西亚槟城福建话作为变种闽南语的特色以及在马华文学中的应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想博士从报告文学的角度探析了台湾社会和文坛出现的三次意义重大的“认识祖国”热潮。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徐秀慧教授探析了西安事变与台湾抗日运动。

  六、两岸左翼文学交流研究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施沛琳以左翼文化运动为主轴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台湾地区的闽南语歌曲创作的概况。闽南师范大学张立本副教授挖掘了陈映真20世纪60年代的轶事,呈现了白色恐怖时代的在台地下工作者的关系,追踪了该时期的思想状况、文学状况。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昱敏博士从报告文学与报告剧的历史遮蔽探析台湾革命者形象。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桂茹研究了文艺对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作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蔡榕滨论述杨逵对鲁迅的译介与两位作家作品的比较。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黄艳平从生活美学、社区营造、文化创意对乡村振兴进行了思考。

  本次会议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中国台湾、香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果,侨台特色突出,热烈友好,精彩纷呈,体现了闽台一家亲、海内外华人一家人的深厚情感。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收获了许多前沿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的学术效果。

  本輯责任编辑:练建安 马洪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