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名人住的小区必须为一高档小区,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完备,物业服务管理有多好更不消说了,还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恬静舒适。位置肯定偏僻,但资本足以改变一切,将缺点转化成优点,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其实,陈皑房子买是买了,而且在克服妻子百般阻挠下高息贷款买的期房,尚未完工,他家自然也没入住。
这个小区先竣工一批三层别墅,供有身份有地位的享用,后建的高层目标业主也非中产阶级莫属,像陈皑这类普通工薪家庭绝对不在开发商考虑范畴之内。
而且陈皑买的时候,正赶上房价高位,又无意间被中介扒一层皮,所以花了大价钱,勉强交上首付,然后每月精打细算按揭还贷款,但他觉得值。
开始,陈皑也没想往某名人跟前凑,跟某名人住一个小区。他家原来的旧房子处于市中心,离单位近,离孩子学校近,大型商超菜市场应有尽有,公交、地铁四通八达,做什么都方便。
陈皑乒乓球打得好,某名人也特别喜欢打乒乓球,只是技术一般,所以在乒乓球馆偶遇难免要切磋一番,之后再去乒乓球馆,其他人就会主动跟陈皑打招呼:“来啦?”语气带着几分讨好几分恭维。
“来了。”陈皑往往不失礼貌地回应。
其实,陈皑与某名人非亲非故,根本就算不上认识,只是能把眼前现实中喘气的人和本地报纸电视媒体上耳濡目染过的名字对上号罢了。
陈皑思维难免不發散一下。仅跟某名人打打乒乓球,别人就想当然地把他当成某名人的亲戚什么的,那么,如果与某名人住一个小区又会怎样呢?
当然有些现实也需要面对,比如某名人住别墅,陈皑铆足劲也只能住住高层,但问题都有两面性,低有低的好处,高有高的好处,站高望远,没准某名人的一举一动还可尽收眼底。
况且,某名人相中的小区肯定没错,即使升值的空间没多大,终究不会贬值,这年头,攒一套两套房子还是有必要的。
既然买了房子,就着急住进去,只是施工方好像故意为难他,楼是封顶了,后期进展缓慢,看不着几个工人干活,而且干一干,停一停,一拖再拖,一晃就是两年。
好在孩子升初中时,终于拿到钥匙,这期间,房地产跌入低谷,房价一落千丈。
“房子你买的,你自己收拾,收拾完你自己住,反正我们不跟你去。”妻子说。
他忍着妻子整日的唠叨和抱怨,咬牙东挪西借,设计、购料、雇装修工,两个月简单装修完毕。
等待搬家的过程中,他经常过去,没事在小区里随便溜达,特别是往某名人住的别墅区那边去得勤,却总共也没见过几次某名人。
一次是早上,遇见某名人晨练,他跟某名人打了声招呼,某名人似乎没听见,原来某名人手端收音机正聚精会神地收听电台播报的国内要闻国际大事。
一次晚饭后在小区院里的水塘边,跟某名人打个照面,他抓住机会把手伸出去说:“您好!”
“你是——”某名人疑惑中不乏警觉。
“我就在这边,您家对面11楼,搬过来以后还请您多关照。”他回头朝自己那栋高层努努嘴。
某名人顺着他的目光扭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只是摇摇头便转身走了。他伸出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
他呼啦想起来,自打决定买房子那天起,自己已经很久没心思去球馆了,也就没有跟某名人见面打乒乓球的机会,某名人又怎么会记得他呢?
某一天,他突然接到区公安局治安大队传唤。两个警官,一个问询,一个做笔录。
“姓名——”
“陈皑。”他答。
“6月17日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他想了一下,那天应该是个工作日,便说:“上班啊。”
“下班之后呢?”
“接孩子放学,然后在家做饭。哦,差点忘了,那天是我生日。”他十分诧异,“咋啦?”
“可能是误会吧。”两个警察相互看了一眼,又东拉西扯问了他一些问题后,让他在笔录上签了名,就把他放了。
原来,他即将乔迁的小区里刚刚发生一起盗窃案,被盗的正是他以为的某名人家,警方通过监控,发现他向某名人家那边窥探,行迹极其可疑,终究确认他没有作案动机与证据。
随后,他进一步了解到,被盗那家户主其实姓周,根本就不是什么某名人,当然,现在说这些都无所谓了,他联系供求信息网,拟发布一条售楼启示,原价挂出,装修认赔。
【作者简介】程光,吉林乾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青年作家》 《花溪》 《春风》 《金山》《雪花》《小说月刊》等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100多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真实背景》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