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蜕变与升华—— 读苏沧桑散文集《纸上》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西文学 热度: 14451
阎晶明

  认识苏沧桑已逾十年以上,她一向谦虚地称我为老师,其中一半的原因是,我确在鲁迅文学院兼任过包括她在内的几位学员的所谓“导师”。其实,不过是几个人一起来访过几次,聊聊文学及写作而已,就个人创作而言,几乎没有过什么真正的帮助。

  苏沧桑在散文上的用功用力我是知道的,每有新书出版我总会得到寄赠,也时常会在报纸上、刊物上读到她的新作。不过坦率地说,这些也不过给我留下热爱文学、勤于创作的印象,别的更大的意义,的确也没有留心过。直到收到她的这部新书《纸上》,认真阅读其中的篇章,让我大大改变了对苏沧桑创作的评价。可以这么说,苏沧桑是我近年来见到的成长性最强的作家之一,几乎是经历了一次蜕变式质变,她在创作品质上的升华让我有点意外,也颇为感佩。

  《纸上》是一部散文集,但它显然是早已布局好的成规模、成体例,具有内容和风格的统一性的一部完整作品。她选择了江南也是她的家乡多个非物质文化遗存作为写作对象,对其中文化内涵、意义价值,对其传承者、保护者、创造者,都做了描写和叙述。初看上去,这有点像是接受了某个任务,去集中采写,用文字纪实。然而真正阅读会发现,苏沧桑真的是很用心用力地面对每一个写作题材,最重要的,她很有创造性地处理这些题材,艺术化地、个性化地做了极富灵动色彩的描写和叙述。它们是写实的,又都蒙上了一层薄纱似的帷幕,产生某种幻影式的阅读效果;其中的人物或是生活里的亲友,或是刚结识的朋友,在作者笔下又都是文学人物,他们都具有文学人物的感觉和状态。其中既有对各种绝活儿的准确描摹,描摹本身又是一次次语言文字的精心调用。苏沧桑的笔法越来越成熟、老道,越来越体现出写作上追求不同凡响的气魄和抱负。也许,素描加纪实的人物通讯式写法可能更省心省力,一样也能完成写作。但她努力要寻求超越,实现突破,而且是以温和的、温婉的、灵动的方式实现了创作上的升华。在我看来,《纸上》是苏沧桑散文创作上的分水岭,意味着她从此迈上了新的台阶,步入了新的境界。

  在《纸上》的“自序”里,苏沧桑表达了这样的创作心迹:希望这些文字结集成书后,能为读者们呈现一个“独特”视角下多元多维的文化世界——充盈着水汽和灵气,也潜藏着雄风和大气;是南方的,也是中国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正在发生着的。

  我非常赞同、认可她的这些说法,这既是她创作这些作品时理想抱负的真切表达,而且我也认为,这些诉求在这些作品中极大地得到了实现和呈现,是这部作品自身特质的概括。水汽和雄风齐飞,灵气和大气共存,正是这部作品既灵动又厚重的成因。

  书中的每一篇面对的,都是某一传统艺术或技艺的传承者,都是身在民间又身怀绝技的人物,天然的不乏故事和生动。苏沧桑为自己的每一次进入都做了创作上的充分准备。她总是从某一场景、某种情境中开始,引出人物和故事,以灵动的笔法描述围绕在人物身上的独特的内涵,展开生动的故事。比如,《牧蜂图》是讲养蜂人的,地域远涉新疆等遥远的地方。作品从“我”在杭州的一次街景所见写起,进而表达对养蜂人的好奇,再写与一位既写诗又养蜂的老者的结识,进而终于下定决心,带着这位诗人的诗集,去寻找养蜂人的足迹,打开了一个广大世界里的人生景象。《跟着戏班去流浪》是一种融入度、带入感极强的写法。以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戏剧影响,父亲带给自己的戏剧基因为出发点,逐步展开一个既有时间绵延,又有空间拓展的人生世界。逐一带出在民间顽强生存、乐在其中的戏剧人生活,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这篇作品几乎是一种小说式的叙述法,人物众多,故事复杂,情节丰富,回味悠长,展现出苏沧桑创作上蜕变式的提升。《冬酿》则一样具有小说架构,以回忆和叙事的方法,讲述了民间酿酒的气息和意趣。逐渐地又展开了从屈原到李清照等文人墨客的诗酒人生,把描写的境界扩大到历史的、人文的方位,让人读出难得的散文品质。苏沧桑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题材。比如《与茶》就采用了以时间维度切割故事片段,既保持秩序,又适度跳跃。《春蚕记》 展示了精准描写的能力,《纸上》在文化知识上的准备和表达又颇具深度,《娘船》则不失清曼柔美。每一篇作品都各有新意,合起来又可见统一的风格。

  为了写好这些作品,苏沧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要么深入戏班同吃同住,深刻体验;要么远涉万里之外的西部,去寻找真切的感受;也或者在一棵树下静思,捕捉创作的灵感。她的投入换得了丰厚的回报。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相信,依此路径和诚挚之心继续下去,苏沧桑一定还会在创作上取得更大成绩。

  纸上,永远有无尽的魅力值得人去追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