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结局都是一样,差异只在如何而生又怎样死去的细节上。而那些细节,也时常随时间模糊,就像彩色玻璃落在漆黑的实地,映出不够清晰的斑驳与明暗。诸多的生与死,希望与欲望,最后都化作安谧的松酒般的寂静。《叔恩浩荡》,写难以回馈的生命;《湛蓝无比》有收拢痛感的客观;《写给母亲的诗》满是愧疚与感念。无能为力之下“我”的痛苦的猥琐,并未露出明白内在的何奎的眼泪,断章诗篇中碎片式的悲伤,都在追寻那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今年九月,我身边的许多人,似乎都来到了人生的拐点。而王保忠老师,却永远离开了。在我们了解生命是什么之前,都已经消耗了一半。等我们了解到生命是什么之后,那隐匿在皮肤之下的创口,已成为肉体的一部分。除了追忆,我们也许束手无策,怀想本身就是一个办法。
最后,想要推荐大家读一读高燃的《吕沟村支教日记》。他脚踩实地,记录了支教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瞬间。作者没有美化,没有拔高,他坦诚又认真,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乡村的孩子。他说,哪怕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难处。他观察他们的生活,理解,并给予他的所能,且接受他们赠与他的非物质的一切。我在很多细节里,都看到了给予与接受。给予别人东西,与接受别人东西,对双方来说是两种不同的愉悦。
愿我们,可以活在此刻,心存感念。
(白 ?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