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山水情怀红豆峡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西文学 热度: 14740
剑 秋

  来看红豆峡之前,已是慕名很久,一是因为它的名字中有“红豆”两字,意象中就有了南国的情愫,如婀娜的弹唱,叮咚的古筝,如刺绣、玉雕,总之是些令人向往的物什。想那红豆,势必与梁山伯祝英台有关,与崔莺莺和张生有关,奇巧的是,莺莺塔也在山西的永济。熟悉红豆峡,还因为它是太行山秀美风景的代表,是红色之旅的必经地方,很多人不止一次领略过它的雄奇秀丽。真正置身红豆峡的那一刻,你更体悟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境。

  在太行山的山川大地之间,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就牺牲在麻田这地方。回顾历史,对红豆峡更生出几分热爱和珍视。行至红豆峡境域的时候,正值傍晚,等安置好行李出门再看,赫然让人呆了半天——耸入云端的峡壁如宇宙赐给地球的翡翠屏风,蔚然壮观地围在四周。随着天色向晚,屏变得青黛,愈加威严,再后来与天地结为一体。远方,就只看见莹亮的星星,近处,也是星星一样闪亮的灯光。山的世界,原本极端安静。

  夜里的红豆峡,仅仅是视觉的序幕,第二天上午,才真正穿过高大的“红豆峡”牌坊,踏上它修葺一新、山水花木错落有致的峡谷入口平地。峡谷一侧飞瀑,水花四溅,哗然奏响红豆峡的背景音乐,瀑布的侧前方,工人们正在架修攀岩设施。对面,则是豁然开朗,一处能容纳数万人聚集的平台,四周布置着手型浮雕,印证着世界不同国籍的青年手牵手的签名。由此可见,红豆峡不仅是太行山的精美片段,随着时代的前进,它正驶进世界人民的视野。依着流水的小径前进,四周分布着婆娑的山楂树,果实正红,映在茵茵的绿草中间,真正是喜气迎人。

  

  太行山风光/剑秋摄

  常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其实应是: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没有水的山像营养不良的壮汉,徒有架势,而没有气道。红豆峡却奇特,峡高涧深,清泉潺潺,碧潭一汪接着一汪,从一步入峡谷起,就沾了它的水汽,脸上身上全都湿漉漉的,像置身一个水汽蒸腾的仙幻世界。沿着人工搭建的栈道向峡谷深处走,头上便常常迎来“飞雨”,脚下也全是水泽;低头望去,来路竟空中楼阁一般架在湍流的溪水上;抬眼举目,飞流依旧婉转而下,像欢快的情人迎面奔来。峡的两臂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看不到入口时裸露着的赤黄的结实,只是高,只是直,仿佛要对接起来一样,然而却又怜惜山里的花木鱼虫,才留出了一线天令大家呼吸。

  在水的欢畅奔流中,在灌木与石壁的簇拥中,陡峭的攀登把人送上了山顶,豁然间,天地开阔,万物尽观,峰峦叠嶂,云蒸雾霭,让人真正领略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境界。峡谷的顶峰没有了那么多水汽,云一样翻滚的树冠掩饰了山体的大起大落,远的近了,近的远了,高和低似乎也没有了巨大的差距。山的胸怀也许正是如此,因为太丰富,所以愈显平静。

  遗憾的是一路走来,只见到一株生了红豆的杉树,并不高,密密的细叶对生着排开,远远站在临水的高坡上。也看到了红豆,间落着夹在绿野中间。红豆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是第四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对自然条件的选择性强,生长速度缓慢和再生能力差,所以很少大规模成林。在红豆峡见到几株如此珍贵的杉树,实属一饱眼福。红豆峡采摘的红豆极其稀少,然而来过红豆峡的人都会在半坡的茶棚里买下几条红豆串成的饰品,且细心地挂在脖子上手腕上,大约都是托了“此物最相思”的情感关照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