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教育肩负着人文素养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双重任务,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的择业能力、就业机遇、职业转换能力,扩展就业领域和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发挥职业能力,以至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 人文技能职业能力
由于网络语境的不断蔓延与电脑键盘输入功能对手写的严重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青少年书写能力的发展,造成当前人们书写能力的普遍下降。对学生甚至对教师书写能力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高职类院校似乎成了重灾区。重技能轻人文,不少职业院校学生的书写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更有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对者,还自以为龙飞凤舞。这是基本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突出表现,既不符合高职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也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人才观。
书法教育本身肩负着人文素养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双重任务,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的择业能力、就业机遇、职业转换能力,扩展就业领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发挥职业能力,以至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书法教学具有人文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双重特点
汉字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包罗万象。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对汉字再认知的过程,是解读与接受汉字人文信息的过程。书写本身又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有别于一些机械操作等技能。书法表现与人文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写能力的强弱与人文素养无法割裂开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素养是支撑书写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书法教学具有人文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双重特点,一个学科教学的本身就肩负了高职院校“高素质”与“技能”的双重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加强书法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是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键盘输入再发达也是人手书写的拓展与延伸,手写自身的便捷性、情感性、身份性等特质是键盘输入与打印不可能完全替代的。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外在显现,有利于展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质”。 很难相信一个连字都写不好的人能有多么高的人文素养。
“字如其人”早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共识,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以字取人”在招聘会上也屡屡上演。不知多少次看到学生拿出一大堆“技术硬件”——各种证书,经过一番对答演义,好不容易获准填写登记表,招聘方对学生的笔迹马上面露鄙夷之色,甚至对学生的大学生身份发出质疑,着实令人感慨、脸红。没有看到学生应有的专业技能操作,却先通过笔迹对其大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的高低打了一个糟糕的分数,一条不无遗憾的门槛横在了学生面前,挡住了就业的大门。这种现象并非夸张,在生活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就业,对此学生不服气,老师说可惜!值得我们反思。
三、良好的书写能力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能力
对于某些与书写联系紧密的专业或岗位,如果其他条件与他人相近而占有书写优势,就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就业;对于那些有“以字取人”倾向的招聘单位来说,则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就业。
曾看到一篇报道,说是一个大学生在多次应聘未果的情况下,就业咨询师发现他写一首漂亮的字,便建议他把投递的简历等材料一律由打印改为手写,该大学生果然找到了工作。专业未必对口,可是良好的人文素养永远是对口的。不论是良好的书写能力,还是由良好的书写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范围与机遇,增强其就业自信心与择业能力。
四、良好的书写能力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发挥
技术能力并不等同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包含技术能力在内的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技术能力只是职业能力的一部分。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汉字的手写总是避免不了的。具备一定的正确的汉字书写能力同样是人在职场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直接的基本技能与素养,良好的书写能力不仅有利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与情感交流等,而且还可直接促进一个人职业能力的发挥。
作为书法老师,平时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总是埋怨哪个学生书写水平如何之差,以至于批改在作业与试卷时要猜着读。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答卷交到自己未来的老板与客户手里,老板与客户还会去猜着读吗?不同方言区的人讲出的“普通话”有时也会千差万别,在语言交流中偶尔需要用笔书写一下个别字眼,避免产生误会,而不规范的书写可能会错上加错,这样将不利于信息交流,不利于自己职业能力的发挥。
面对一手漂亮流利的书写文字,总会让人倍感亲切,肃然起敬,于无声处增进了情感交流,看到一个良好的服务形象。而歪歪扭扭,潦草狼藉,难以辨认,总是给人以不严肃、不尊重的印象,是一种情感伤害,怎么又能树立一个良好的服务形象,怎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
五、良好的书写能力有利于职业转换能力
经常听到一些技术工人抱怨自己没文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精力、体力,或者是兴趣、收入等的原因,老本行干够了,可自己又干不了其它工作,无奈只好干一天算一天,毫无工作激情与热心,自己也深感乏味,其实他们缺乏的就是职业转换能力。这方面在我们学院就有现成的例子即可说明:同样的两个高级技术老工人,被我们学院聘请后一个带领学生进入车间成了师傅,另一个则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成了老师。成为师傅的虽然要好于以往,但没有发生根本的职业转换;成为老师的却发生了职业的根本转换,因为它除了熟练的技术操作与口传心授能力之外,还能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那块黑板,在上面写写画画。讲课毕竟是离不开书写的,他们的待遇、心情等各方面也不言自明。这可以说是书写能力成为职业转换能力的典型案例。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中提到“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高职院校已经形成,相信这种案例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会越来越多。
根据个人与社会所需转换职业是人之常情,通过学习书法形成的技能与人文素养不会因为工作的转换而变得毫无
意义,相反永远是职业转换能力的一部分甚至全部。
六、书法教学有助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果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在书法教学中充分发掘其蕴含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民族精神的同时,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严谨求实作风、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伴随着民间书法热的浪潮迭起,社会上对书法艺术与人才的大量需求,书法专业在许多高校的建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创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文化的不断输出,以及书法申遗工作的展开,书法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国人乃至世界对中国书法再认识的高潮已初露端倪,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需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加强书法教学,把书法纳入必修课,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字人文性反思[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何九盈,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从文俊,中国书法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