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中国钢琴作品仍然保持了浓厚的“中国特色”,比如出现频率极高的民间小调,以及作曲家在作品中对民族特色节奏型的广泛运用。戏曲元素,则是诸多特色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意义的一项。当来自西方的钢琴与中国戏曲文化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不仅具备中西合璧后的特殊美感,同时让更多喜爱西方音乐的人接触并了解到中国戏曲。中国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理性与感性美学思想内容,作为以戏曲艺术为核心的美学分支之一的戏曲美学,则是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存在,当两者相融时,不仅使钢琴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也为作品的表现带来了全新的美学体验。本文将以中国钢琴作品的戏曲美学研究作为引子,探索两者相融后的各种美学表现及其特征,由此进一步探索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应用价值。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美学研究
(一)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其一是情与景的相融。中国钢琴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讲究寓情于景,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特征。例如著名的钢琴作品《平湖秋月》,通过山水景色、风花雪月来借景抒情,平湖秋月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每当秋高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皎洁的秋月高悬于上空,湖水与月光交相辉映,美丽的景色在钢琴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陈培勋先生在改编粤曲《平湖秋月》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传统民乐的五声调式,同时还创造性地利用钢琴模仿了多种民族乐器,比如箫、古筝、琵琶和扬琴等,闻之便有如身在西湖,泛舟湖上,仿若亲身感受着月与湖的美,真正将“情”与“景”的融合做到了极致。其二是唯美的编曲。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古曲钢琴曲《夕阳箫鼓》完美地诠释了中国钢琴作品编曲中“唯美”二字的深刻意蕴。《夕阳箫鼓》是一首将中国风格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钢琴曲,整首作品旋律优美,仿佛一幅长卷,通过动与静、情与景、近与远的结合,让作品富有极强的层次感,高潮跌出,引人入胜。作品的主题部分,在序奏中就以一种震撼的方式短暂地亮相,接着在四个八度的广阔音域上,以五声调式的空五度和弦做反向琶音齐奏,把具象事物与抽象事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寂静幽深和悠远空灵的意境朦胧美,直击心灵。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首先是作品与历史相融的美学思想。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作品在和声语言和旋律线条的运用上手法都较为单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作曲家一边借鉴西方近现代音乐创作的技法,一边将钢琴音乐和我国传统音乐风格相结合,并融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厚的民族韵味和时代特色的钢琴作品。以《黄河钢琴协奏曲》为例,这首钢琴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被殷承宗等六人改编为协奏曲。整首曲子在创作中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又在曲式结构上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元素,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使其成为世界音乐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协奏曲。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改编自古曲的中国钢琴作品,其中无一不体现了浓浓古风情怀。由此可见,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彰显了时代性和历史性。其次是作品与民族相融的美学思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性的钢琴作品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浓厚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也是对民族意蕴的推动和审美意识的完善。中国的民间音乐分为很多种,例如山歌,少数民族特色音乐以及歌舞音乐,等等。千百年来,这些音乐占据了我们主要的音乐审美类型,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碰撞以后,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转变。与此同时,中国钢琴作品也在融合了民族性和西方音乐的种种特征后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美。由此可见,钢琴音乐的民族性特点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美学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实践表现
几十年来,中国钢琴音乐蓬勃发展,进一步探索其中的美学表现和思想,不仅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达到了非常好的育人效果。有研究者曾经说过,演奏者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情感,是立足于其审美特性的表达。让演奏者从作品中认识美,了解美,感受美,将感受付诸指端,对钢琴作品所表现情感的进一步演绎也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三、戏曲音乐的美学研究
(一)戏曲音乐的美学特征
不同于其他音乐艺术,中国戏曲音乐有着中国传统音乐最根本的特征。戏曲音乐要体现戏剧性、音乐性,还要突出戏剧人物形象,等等,它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传统戏曲音乐的即兴性。以前,大多数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具备丰富的演出经验,他们对各种传统曲目驾轻就熟。不仅如此,不少民间艺人还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即兴发挥改写唱词。正因为民间艺人高水平的即兴发挥能力,中国戏曲剧目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传唱不断,百看不厌。
其二是传统戏曲音乐的流传变化性。戏曲音乐的传播方式并不以书面记谱为主,绝大部分是口传心授。因为口头传唱而不断演变发展,每一个传唱的过程都是一个再次创作的过程,如此,同一个唱腔通过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也逐渐在发展变化。我们常常看到梨园故事中讲到的各种角儿,人们会对演员的要求和关注如此之高,正是因为百年传唱的故事内容是不会变的,甚至很多人看的戏剧都能倒背如流了,但当不同的艺人对相同的剧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大量更符合剧情的即兴发挥时,便会获得满堂彩。戏曲音乐的“美”在这时候得到了一种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戏曲音乐的美学体现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种地方戏曲加起来就有360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等都广为人知。说到戏曲音乐的艺术美,其一是悠久醇香的年代美。以昆曲为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历史最悠久的剧种。每当一听到昆曲那特有的唱腔,轻柔慵懒的嗓音,极具韵味的腔调,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似乎也笼罩全身,让人着迷。除此之外,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京剧也流传甚广。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各路戏曲人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各方的民间艺人合作,同时还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以及表演方法,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距今也已有两百多年。其二是戏曲中妙语连珠的文辞之美。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戏曲为诗的思想屡见不鲜,各种精彩绝伦的唱词层出不穷。譬如京剧《贵妃醉酒》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还有昆曲《牡丹亭》中的著名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将人百转千回的思绪描写得非常到位。海纳百川、大器晚成的戏曲是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门艺术。戏曲之美,无法用三言两语便说个明白,理个清楚,戏曲之美,不仅在皮,更在魂。四、中国钢琴作品与戏曲元素结合的美学研究
(一)戏曲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将我国传统的戏曲元素融入中国钢琴作品中,可以深刻地体现出二者相结合的文化美和艺术美。经过前辈的不懈创作和努力,目前已有大量具有浓郁中国传统风格的优秀作品相继诞生。其一是戏曲音调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以江文也创作的《北京万华集》钢琴组曲为例,其由《天安门》《紫禁城之下》《柳絮》《小鼓儿,远远地响》等十首钢琴小品组成。整首乐曲描述了古城的庄严宏伟、文化艺术和人情风俗,其就是以质朴的京调音乐语言歌咏了天安门、紫禁城、龙碑、喇嘛庙等。其中第六首乐曲《柳絮》更是直接以京剧腔调开头,浓郁的京剧曲调搭配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鲜明。除此之外,倪洪进的《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更是直接以京剧曲牌改编而成。
其二是戏曲结构在中国钢琴曲目创作中的运用。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戏曲结构有“板腔体”和“曲牌体”。著名作曲家储望华的作品《春江舟影》就是采用的板腔体创作而成,“以一种曲调为基本要素,合理地融入扩充或紧缩的手法将作曲的旋律等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改变,使其演奏出不同的板腔体。”还有谭盾的钢琴小品《看戏》,也是运用了湖南花鼓戏中《刘海砍樵》的锣鼓节奏,整首作品中出现的锣鼓节奏对于连接整首曲目,保障作品的连贯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陈铭志的《序曲与赋格曲集》也运用了板式结构的有板无眼和板内有眼,让整首作品节拍更加丰富多样。戏曲结构在中国钢琴作品中运用得当,不仅让作品增加了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也让作品具备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别具一格。
(二)钢琴与戏曲在美学形象呈现上的共同特征
通过笔者的研究分析,中外艺术在美学追求的方式与手段上是具有共通性的。例如,要将京剧元素应用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上,各种角色、形象的刻画,都离不开对京剧唱腔和打击乐的各种模仿。钢琴是多声部乐器,为了追求模仿效果,再现戏剧特点,需要对单声部旋律不断加花,同时还要结合西方作曲技巧和声对伴奏声部加以处理。而将京剧元素应用到钢琴演奏中对唱腔的模仿,其最终的落脚点依旧是演奏者的技术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五、中国钢琴作品和戏曲元素相结合的艺术价值体现
其一,我国传统戏曲种类丰富多样,不同的种类就有不同的唱腔、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表现,将戏曲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不仅使作品更具特色,同时能让整个钢琴艺术的音乐语境变得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美感在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二,钢琴艺术是一门体现民族性的艺术。波兰钢琴家肖邦、挪威钢琴家格里格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本国民族音乐色彩,也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本民族的音乐素材。作为西方的“乐器之王”,钢琴在我国发展历史虽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通过近现代优秀音乐家的努力,中国的钢琴作品也开始越来越成熟、优秀,将钢琴作品与戏曲元素相结合,在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同时,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其三,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一些人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和喜爱程度较高,对有上千年发展历史,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戏曲艺术却了解甚少甚至缺乏热情。而优秀的作曲家将戏曲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不仅能让人们从钢琴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同时还能借此了解传统的戏曲唱腔、曲调,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结语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歌舞,历经了汉、唐时期,一直到宋、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以及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发展到今天,中国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已经有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钢琴艺术源于西方,同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后来随着西方文化流传至中国,发展至今。当两者产生碰撞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乐器的魅力相辅相成,两种文化完美相融,由此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钢琴作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和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对钢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对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普及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两者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