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群众文化遍地开花,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
虽然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但开幕式上的广场舞仍然让人难忘。“世界级舞台”不仅记录了这种在公园、广场甚至乡间地头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了普通民众的热情和活力,令人难以忘怀,使世人深切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健康、快乐与自信。
据统计,我国广场舞参与者已经超过一亿人。2017年,全国各地举行了系列广场舞展演活动,吸引了3500余万人次参加。热热闹闹的广场舞表演只是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国家少年儿童合唱节、国家老年合唱节、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村晚”“村BA”、舞龙舞狮等群众文化活动也在不断涌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涌现,不仅打通了基层群众与文化的“最后一公里”,也为基层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收获和幸福感。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推动。通过移动互联网,活动阵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群众文化作品。这些作品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群星奖”评比期间,主办单位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多角度展现了“群星奖”的精彩瞬间,吸引了6300余万名线上观众。通过线上为群众带来丰富的文艺作品成了主流趋势,在每年春节期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积极联合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通过设置话题挑战、设计拜年舞蹈、集美好音符、推出多轮红包雨和神秘互动红包活动、全家猜灯谜等方式,调动全球华人共同欢度新春的浓厚节日气氛。夏末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盘村在传统节日“六月六吃新节”欢庆着这一特殊的日子,由当地群众自行组织了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现场球员为团队全力以赴拼搏,球场外人山人海,每进一个球大家都欢呼不断,一场火爆全网的篮球赛被许多网友称为“村BA”,通过线下线上相互结合的方式,不仅向外传播了文化传统,更是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精气神。
(三)群众文化紧密联系群众,文化惠民走深走实
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惠民项目资源,鼓励村民自发组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如村歌、“村晚”、广场舞、文化趣味比赛等,以彰显群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走基层”行动,以群众的利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国家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广大群众变成发展的主体。
“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连片特困区域和全国扶贫发展项目重点县所辖乡村提供以地方戏为主的演出,每年为一千多个乡村提供约八万场演出,以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一种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旨在通过自我娱乐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人们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在缓解精神压力的同时,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在此基础上增进彼此间的联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群众文化活动是普及和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群众接触科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世界、补齐群众精神之钙,更为重要的是把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传递给广大群众,通过丰富多彩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三、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臨着群众的热情不高、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一)群众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是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重“硬实力”轻“软实力”,未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工作重心偏重物质文明建设,从而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主动谋划不够,对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活动的安排循规蹈矩甚至大打折扣,有时候同一场活动的照片多次使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往往只是简单完成任务,没有真正深入群众之中了解群众所需,未能吸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二是联系群众不够密切,文化活动设计中往往偏离群众实际兴趣爱好,未做到从群众实际出发,使基层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更多的是旁观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活动参与性不强。[3]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最为常见的文化活动依然以广场文化为主。这些活动形式只能满足部分人群的文化需求,从而导致很多群众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部分地区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简单地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娱乐活动范畴,进而影响了其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没有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民俗文化很好地结合,在组织活动时缺乏创新,生搬硬套、简单移植或同质化开展,如“电影、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缺乏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部分群众认为地方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只是一个形式、一项工作任务,从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
(二)发展资金不足
投入资金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但如果资金投入不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各地社会经济建设程度不同,导致资金投入力度不同,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得当地各类文化配套设施不健全,或因为开展活动的经费不足,进而导致文化活动不能顺利开展,这将严重阻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人才
当前部分基层单位严重缺乏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基层文化活动面临的对象是广大群众,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专业的人去做。近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人才数量的不足是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基层单位文化队伍中,基层文化工作者从事文化工作的时间少,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二是基层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等因素导致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面临着招聘困难,一些关键岗位长期缺乏人才,人员结构严重失衡,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现有的基层文化建设队伍能力薄弱,专业素质欠缺,不能够很好地胜任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最终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推进,然而因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有限,难以给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一)多措并举,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一是相关部门应当改变思维方式,深刻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让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二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争当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角,实现从“观众”到“主角”,从“群众看”到“群众演”的转变,让群众担任文化传播的主角,让群众文化建设本身成为群众展现自我、娱乐自我、丰富自我的大舞台。
三是与传统文化发展相结合,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具有较坚实的群众根基。利用群众文化活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不但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搬上舞台,同时还能使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呈现,这不但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从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确保资金支持到位,从而满足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一是基层相关部门应将文化活动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文化活动规划,明确各项文化活动所需的资金,以确保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预拨付部分资金,年终按照活动开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给予经费申请与划拨。
二是文化馆(站)应加强对经费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专款专用,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为了确保文化活动经费的有效使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会审计制度,定期对其进行年度审计,并严格核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防止出现违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应严格追责问责并督促及时整改。
三是建立经费使用公示机制,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群众文化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情况,及时公布预算方案和执行情况,并接受公众的监督,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注重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支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健全相关机制来支持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要鼓励他们到先进地区文化馆进行交流学习和进修培训,及时更新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知识储备,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单位既有文化人才的定向培养,留住“常驻”人员,多措并举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并采取“请进来”的办法来引进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专业型人才。
另外,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民间文化,我们应该重视培养民间文艺骨干,大力挖掘民间艺术能工巧匠,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扶助。这样,他们就能安心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再创造,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对群众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盘活资源,让文化配套设施活起来
提高群众文化配套设施的利用率,使各类设施真正发挥效用,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一是根据群众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群众文化服务以及公共设施开放时间。如根据周末学生流量比较大、群众工作日晚上找不到休闲去处等问题,采取工作日延时开放、周末不“打烊”的方式,提高群众文化配套设施利用率。
二是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不同需求,设置“订单式”群众文化服务品类,完善舞蹈室、图书室、乒乓球室、书画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增加公共文体设施品类供给,同时建立反馈和评价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群、“大喇叭”等方式加大宣传,提高辖区内群众文化服务品类、各类配套设施开放时间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配套设施利用率,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
五、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相關部门应当主动转变观念,加大重视力度,努力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推动文化活动的平稳有序开展,进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燕.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探究[J].文化产业,2023(02):150-152.
[2]王飞.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32):122-124.
[3]赵静.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参花(上),2020(07):134-135.
[4]刘丁郡.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策略[J].大众文艺,2022(21):7-9.
(作者简介:李英,女,本科,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东风镇科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肖亮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