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究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关联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396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近年来,我国对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基于战略和全局方面的考虑做出了长远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更是不断提高重视度。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理论源泉,也是我国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基础。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和积极转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其也是当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由广大群众在日常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体验形式,与群众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够使人们的文化、审美等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当前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弘扬和传承至关重要,而同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可以为群众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一、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

  首先,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有相似之处。从社会功能层面来看,民族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两者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例如,在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文化工作者必须协调好群众间的关系,使群众能够在意见和观点上达成一致,更加认同民族文化,增强群众凝聚力。而来自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以及手工艺等形式,不仅充分展现了群体化、社会化等显著特点,而且还可以使人们在艺术方面得到提升。

  其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依托群众文化的发展。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来说,人们往往会对各民族文化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将其逐渐相互融合渗透,以此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通过不断地演变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且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发挥积极作用。此外,随着民族民间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在内涵、形态等方面也越发完善。比如,在过去元宵节主要是为了祭神,而如今则是人们外出赏花灯和猜灯谜;中秋节也由拜月习俗演变成了赏月的习俗,等等。

  最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中国有着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在传播民族民间文化的过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

  二、群众文化发展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文化艺术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较为多样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将民族民间文化积极地传承下去,是推动传统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过程中保证内容的积极健康,摒弃那些落后、与新时代需求不相符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促使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还能够使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身处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也能够心系先辈,使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相关部门应当为传统文化提供有效保护,将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一直以来,社会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经济是打下坚实物质基础的重要条件,而发展文化则是为了使群众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所以,必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实现有效增长,还可以使群众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如此一来,群众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够得到高品质的保障,并能够与社会发展保持步调一致。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之后,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追求,进而也会使得群众的生活品质有所提升。因此,在发展群众文化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文化宣传,并注重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展,如此才能更好地調动起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为社会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文化和经济两者要想更好地发展,不是靠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确保经济体系稳定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样,经济实力的强大也是文化得以实现良好发展的保障。也就是说,只有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足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为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让广大群众能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和提升文化素养,进而促使社会文化能够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还应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这样才能获得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群众的认可,文化和经济才能实现协同发展。同时,要平衡好文化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确保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地位。

  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确保民俗风格不受影响

  就目前情况来看,民族民间文化已经与群众文化建立起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也在群众文化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随着非遗保护计划的提出,各地相关部门都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积累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结晶,也是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的重要因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丰富多样的形式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助力。所以,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力度,对传统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现阶段群众文化发展更是不竭的动力。民族民间文化拥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尤为突出的就是地域、民俗等特点。而想要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当地民风民俗、建筑物风格,等等。当前有些少数民族所具有的独特建筑已经逐渐被城市化所取代,而这极不利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换言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发展,并逐渐适应和喜欢上了城市居住环境,这就使得原本的风俗习惯被舍弃。因此,为了能够让民族民间文化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必须在不改变原有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等情况下来创建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就群众文化而言,其不仅参与者众多,而且传播范围广,活动场地更是有较多选择性。相关数据表明,在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项目多以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为主,不仅对群众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广大基层群众所认可和接纳。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与整个大环境是高度契合的,书画、唱歌以及舞蹈等娱乐活动不仅仅让人们身心得到放松,更能够对群众起到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这样对地方发展极为有利,通过将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方式,从而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旅游产业日益发展,这是由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有机会在工作之余参与到休闲娱乐活动中,释放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同时,人们对旅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能够放松身心,还需要景区在地域文化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因此,将民族民间文化适当融入旅游当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能够为文化艺术的传播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所以,对于那些拥有大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地区,应对其旅游产业的潜能进行挖掘,借助旅游吸引游客扩大宣传,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播出去,这样不仅可以使当地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商品化现象过于严重。除此之外,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将本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作为亮点,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观光,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不一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此拓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途径,使其能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推动民族民间文化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可以使活动更具感染力,群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文化、审美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也就使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越发重视起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部门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动数字化媒体与民族民间文化相互融合发展,为群众文化发展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够享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一方面,在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将群众文化活动现场情况通过数码设备、手机等拍摄成短片,留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面,这样不仅可以将活动过程完美地展现给大众,还能将文化艺术魅力呈现出来,以此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或观赏。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手段,将过去的生活场景、节日庆典等场景展现出来,让参观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与众不同的体验感。另一方面,除了让人们感受自然风情、文化魅力之外,还可以引导群众对当地历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积极推广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用于乡村建设,这样可以使其成为区域文化的一个亮点。

  (四)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依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在社会日益发展进步的形势下,文化拥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而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必须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广大群众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性。而群众文化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依托民族民间文化,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此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凝聚力。比如,在传承一些民间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将民歌元素科学合理地融入舞蹈等艺术形式中,让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能够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发展模式。在一些节假日期间,社区或是村镇通常都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旨在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在这一过程中,群众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也得到了展现和丰富。例如,在春节期间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作品出现,像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的年画、剪纸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再比如扭秧歌、舞狮以及踩高跷等民俗娱乐活动,这些不仅为节日增加欢快的气氛,还可以使人们的节日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广大群众通过积极参与群眾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业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还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加大力度发展群众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将民族民间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下去,使其文化内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群众,让他们的艺术、审美等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此可见,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而只有将两者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也才能确保民族民间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并使群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承队伍当中。

  参考文献:

  [1]叶子.群众文化活动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关联探析[J].对联,2022,28(20):12-14.

  [2]谢春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研究[J].参花(下),2022(01):128-130.

  [3]吕玲玲.如何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艺术品鉴,2021(30):77-78.

  [4]周南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艺海,2021(04):103-105.

  [5]杜欣.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西部皮革,2020,42(24):91-92.

  [6]于洪英.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相关研究[J].大众文艺,2020(12):11-12.

  [7]扎西东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分析[J].传媒论坛,2020,3(06):146.

  [8]廖智享.舞蹈节目的民间文化元素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3):67-69.

  (作者简介:李劼,男,本科,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