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的表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1926
摘要:一个国家在文化的发展中必定会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人类社会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中,有一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对象,这个国家就是日本,两国相邻,交流十分密切。在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国的文化差异,让文化交流更加顺利。跨文化交际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日文化 言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是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传达信息、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日相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经济文化上的交易往来。两国在各自的文化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禁忌和寒暄语两个方面来谈一谈中日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中日两国的禁忌问题

  (一)关于数字的禁忌

  中国人喜欢偶数,“双”具有美满、和谐的寓意。成双成对的东西象征着吉祥,人们喜欢“好事成双”,家庭美满是“儿女双全”。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二”作为第一个偶数,象征着阴阳对立相生,人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发展的,这也成就了中国人对“对称”的审美,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上。

  日本人偏爱奇数,“3、5、7”等都是吉利的数字。日本人讨厌“4”,因为在日语中,“4”和“死”的发音相同,酒店的房间号码也会避开有“4”的数字。

  (二)关于赠礼的禁忌

  互相赠送礼物是人际交往中提升感情的有效手段,赠送礼物应当尊重对方的习俗。中国人不可以送伞,因为和“散”的发音相似,有离别的意思;不可以送钟表,送钟音同“送终”;不可以赠送菊花,在中国,菊花用来祭奠逝去的人,也忌讳赠送黄白配色的鲜花。在探望病人的时候,鲜花不能有刺鼻的气味,应赠送祝病人早日康复的花。可以送苹果,苹果代表平安,不可以送梨,梨代表离别。

  日本人在探病时也会送病人鲜花、水果和点心,但是不可以送有根的盆栽植物和山茶花。日语中的“根”和“寢”发音相似,暗含病人卧床不起。山茶花在凋谢的时候整朵花掉落,好像一下走到生命的尽头,需要格外注意。

  日本人认为礼轻情意重,贵重的礼物对收礼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他们喜欢精致的包装,在收到礼物的时候,他们会询问“可以打开吗?”并当场拆开礼物,告诉送礼物者他很喜欢这个礼物并表达感谢之情。

  而在现在的中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喜欢价值贵重的礼物,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爱面子”。很多时候中国人还喜欢直接赠送金钱,包在红包中,用于婚礼等场合。

  (三)关于饮食的禁忌

  在饮食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人进食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声音,“吧唧嘴”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行为。在日本有一个例外,日本人吃面和喝汤都要发出很大的声音,尤其是在店里,发出声音表示好吃的意思,是对厨师的一种尊重和赞美。

  在中国,很多地方喜欢吃“大锅饭”,主人都喜欢用大分量的食物招待客人,显得家里很体面。但是在日本,餐食会分成个人的分量。在别人家中做客时候要尽量将自己的食物吃光,表示食物很好吃,是对主人的尊重。中国和日本都使用筷子,将筷子竖着插在饭碗中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二、中日寒暄语的差异

  中国的寒暄语十分丰富。“你好”这句被世界人民熟知的问候语,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反倒很少被使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你吃饭了吗?”“你要去哪?”,这是一种拉近彼此距离的寒暄方式。

  日本人的寒暄语是固定的。例如早上说“早上好”;外出的人要说“我要走了”,家人会回应他“一路顺风”;初次见面要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等等。日本人连吃饭也有固定的寒暄语,吃饭之前要说“我要开动了”,吃完要说“多谢款待”来表达对食物的感谢,寒暄语在日本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三、中日文化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

  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更应了解文化差异。文化和语言不可分割,教师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善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应对语言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只要充分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理解,用包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就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08).

  [2]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1).

  [3]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湖南大学学报,2005(04).

  [4]项梅.浅谈中日寒暄语的文化意识[J].才智,2018(23).

  (作者简介:李雪婷,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