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4954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乡村建设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如注重乡村经济发展,而忽视乡村文化建设等诸多问题,使得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要达到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使其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问题 有效策略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薄弱制约了乡村文化建设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乡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而经济条件的薄弱也正是导致乡村文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目标,就必须在积极促进乡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实现转型的同时,将乡村文化的发展作为重点来抓。如果乡村振兴没有文化作为支撑,就仿佛失去了生命力一般,因此,应对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充分的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创建新的市场观念体系,树立起科学、理性的现代意识。

  (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然存在着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乡镇政府各部门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面,将多数资金用在道路修建、通讯数字化以及农业生产等上面,已有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较为滞后,且乡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化,供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很少,部分乡村甚至没有文体活动中心,就算有些乡村已经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但由于未能及时地进行更新,致使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切实需求。

  (三)人们对乡村文化缺少认同感

  在社会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城市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往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将城市中的群众作为目标人群,一切都围绕着城市展开,致使乡村文化缺少有效的传播途径,从而使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缺乏认同感。也就是说,以往所看重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都逐渐被淡忘。村民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维系乡村发展的传统文化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四)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内在和外在两种动力才能发展得更好。农民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力量,也是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大量的农民向着大城市涌入,农村的老龄化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到城里务工,村子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童,使得乡村文化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播和发展。而国家的建设力量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现阶段,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让城乡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建设在各个方面仍与城市有着明显的差距,致使很少有人愿意到乡村为文化建设发挥所长。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要想使乡村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地开展,就必须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予以进一步的明确,也就是要明确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文化。在三农问题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农村问题,而其中又以农村社会问题为根本性问题。近年来,乡村建设虽然得到了大力地推动,城乡一体化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仍有许多乡村社会结构建设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相关部门并未按照设计好的规划方案等改善社会结构和社會规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但随着发展重心很快转移到了城市,在城市化的强烈冲击之下,乡村社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网络等多元文化大肆传播发展的形势下,让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务必要始终遵循着正确的方向,以此使民族和时代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因此,必须充分考虑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积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乡村建设进行精准定位,面向乡村大力开展理论宣传活动,从而使乡村文化建设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二)不断提升传统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虽然受到城市文化的极大影响,但乡村文化并未因此而消弭,例如:传统礼仪、宗教信仰等,仍对乡村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身处于乡村振兴时代环境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指导乡村文化工作。文化的认同感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乡村文化只有切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并得到传承和弘扬。

  在提升乡村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文化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制定乡村教育方案时,应适当融入传统乡村文化,对学生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理念的宣传,同时,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新鲜血液。

  (三)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建设和投入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党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上面。因此,必须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发展机遇,在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进而为乡村振兴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转变以往的理论化宣传模式,充分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所以,为了确保乡村文化建设能够顺利地开展,首先就需要针对乡村文化进行相关的调查,在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直接影响,例如人们的思维模式等。因此,应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去了解、掌握乡村文化中那些优秀的民俗、资源等各类信息整理分类、建立档案,并对振兴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的梳理、重塑以及复原等,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顺应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切实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激活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就文化建设的投入而言,通过创建乡村书吧、阅读室以及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让村民能够有接触到文化信息的途径,从而使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完善,推动乡村文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不是简单地靠加大投入建设力度,让村民多看书、演出等就能实现的,还应充分考虑实际的文化需求,并以此来决定文化供给,及时获取村民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的真实所需。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要公开透明化,确保各项资金能够落到实处。

  (四)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

  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产业,并由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一些创意性的元素适当地加入其中。同时,在农村地区开展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让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能够走出去,让更多人看到,积极打造文化,以及旅游共同发展的振兴模式,让村民有新的收入来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传播乡村文化,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五)激发乡村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

  对于乡村文化来说,乡村居民既是传承者,也是实践者,而且在乡村振兴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不管是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目标,还是乡村文化建设,都必须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原则。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农村居民,如果农村居民没有积极地投身到文化建设中,那么乡村文化建设将失去意义。因此,应充分考虑村民对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方案,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让村民能够对乡村文化更加有认同感。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加大力度宣传传统文化,使农村居民能够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让村民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还有就是加大力度培养乡村文艺骨干、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基层文化工作者等,从而使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切实提升乡村文化发展中的自我服务、完善,以及发展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振兴,因为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支撑。乡村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化方面的优势,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转化为经济资源,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贡献一份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文化在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妥善解决,才能够让建设工作更加顺利,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倩,罗昌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9):72-76.

  [2]卢思搏,胡钦钦.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与解决思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241-243.

  [3]陈志芳.浅议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参花(上),2021(08):139-140.

  [4]郭桐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的乡村文化振兴探究[J].现代交际,2021(03):223-225.

  [5]秦琴.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文化产业,2020(35):142-143.

  [6]赵武,梁艳阳.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振兴路径[J].重庆行政,2020,21(06):96-98.

  [7]李良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路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0.

  [8]张媛.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0.

  (作者簡介:朱乃莉,女,本科,榆树市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