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征与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6158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艺术门类,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内容博大精深。积墨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础技法,是中国山水画画家艺术创作时的主要表现方式。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龚贤将积墨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与层次。他在传统积墨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创新,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中国山水画表现形式。他的绘画风格对于近现代绘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画家。本文从龚贤积墨法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入手,分析积墨法的艺术特征,从而认识积墨法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龚贤积墨法 山水画 艺术特征 影响

  积墨法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笔墨绘画语言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断呈现各式各样的表现状态,尤其是在唐、五代、北宋以后,随着文人笔墨画风的兴起和山水绘画创作的成熟,大多数绘画是以积墨法作为主要的绘画方法,该方法能丰富地表现山水自然景观。[1]通过对积墨法的深入研究并进行创新,龚贤将山水的深浅、明暗等特点应用积墨的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对当时以及近现代的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龚贤积墨法的形成

  龚贤,字半千,又名岂贤,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其不仅在绘画方面,在书法、诗歌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绘画不仅传承了传统画法,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受。龚贤积墨法的形成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从最早的自我练习开始,形成了“白龚”。在此基础上不断练习、探索,逐渐从笔法简练的“白龚”发展到“灰龚”,在传统黑白灰的绘画方式上增添了多遍皴积的笔法。[2]继续发展推进,龚贤的积墨法逐渐成熟,晚期的积墨法已经形成了龚贤具有个人特色的“黑龚”风格,厚重苍润,独辟蹊径。

  (一)早期绘画风格——白龚

  龚贤最开始的绘画风格主要是传统的绘画方式,画出的色彩与线条都比较简练。绘画内容主要是对景观外部大致轮廓的描画,树木的外形用较长的线条描绘,树叶的描画松散而简单,石头主要是白色,色彩清淡。笔法主要是略微地擦点染,而墨法以淡墨为主。出彩之处在于“白龚”的线条顺畅且具有丰富的变化,下笔润泽且灵活生动。[3]龚贤早期的绘画作品整体风格十分清新,使人看完身心愉悦,画面勾勒虽然简单但并不随意,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内涵也给人清爽、淡泊、空灵之感。这个时期,其积墨法还未显现出来。

  (二)中期绘画风格——灰龚

  在不断研究与练习之后,早期的“白龚”风格逐渐完善。“灰龚”时期在龚贤整个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阶段,龚贤以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为绘画的基础,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以及自己对自然独特的感受,将自己的绘画方式做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逐渐转变为积墨法,积墨法由此开始发展。[4]这一阶段,龚贤更加注重墨的运用,风格也从最开始的简洁干练逐渐变得复杂烦琐起来。先勾画出图中景物的大致輪廓,之后运用淡墨对图中景物进行皴擦,逐渐增加墨的用量和使用次数,山石下方也从之前清淡的白色转变成多次积墨之后的黑色,山石下方的颜色彻底改变,越来越浓,越来越黑,往上的颜色越来越淡,皴擦的次数逐渐增加,中间由灰色进行过渡,形成黑白灰对比,突出山石的立体感,也增加了物体的体量感,整幅作品的层次明显增强。[5]

  (三)晚期绘画风格——黑龚

  龚贤四十岁之后,积墨法的绘画风格已经逐渐成熟,积墨山水风靡一时,并开始流行。龚贤的个人绘画风格也逐渐明确,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黑龚”时期。“黑龚”时期龚贤的绘画风格浑厚苍润,勾画图案的线条逐渐厚重坚实,墨法的使用愈加厚重。在线条勾勒出的结构轮廓上,不断增加密集的点与色彩,然后再进行皴、擦、染,使淡墨逐渐加深,层层叠加交融,最终获得的黝黑厚重的色彩,使得山石、植物都具有立体感与层次感,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龚贤创造出来独具个人特色的“黑、厚、润、实”的积墨风格与积墨语言。[6]

  二、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征

  (一)注重空间层次

  龚贤的山水画能够很好地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主要是因为他十分重视构图,他运用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凸显景物的前后空间效果,构图主要运用的方法是“三远法”,以三远法为基础,将各个景观要素——树木、山石、水景等在远、近、中不同空间层次进行放置。通过改变视线角度而改变构图方式。俯视角度视线开阔,山河尽收眼底,给人缥缈平淡的感觉。先俯视然后再仰视,有下揽谷底、上探高峰的感受,充满高低起伏变化。[7]此外,龚贤的山水画一般都比较“满”,画面中包含很多要素,但是却不觉得拥挤,更不觉得有堵塞之感。因为龚贤的画中,经常会用云层与流水作为整体画面的留白,树叶较深,树干较浅,山石的下部较浓,上部较淡,巧妙地运用了浓淡、虚实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表现空间的层次,使画面满而不塞,并且画面有空间感与整体性。

  (二)笔墨表现光感

  龚贤对大自然的观察深刻且全面,用心去体会自然界光线作用下山水的明暗变化,因此,他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能够准确把握自然场景中的明暗与黑、白、灰之间的变化关系。也正是因为对光线的独到感受,龚贤才能真正确立了“黑龚”积墨法。龚贤对于画面黑白变化的敏感全部来自他对水墨变化的独到认识与理解,并将这种感受与水墨画结合起来,用积墨的方法表现光影变化,达到画面与视觉感受相协调。[8]比如,自然界中物体上部受到的光线较强,在表现山石时,就可以将山石下部的颜色加重,上部的颜色涂浅,中间有光影过度产生的灰部,这样画出来的山石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山石充满了真实性与体量感,也充满了光感,通过光影变幻对画面进行渲染,将山水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使得山水景观真实而有分量。经过长时间的探究,“黑龚”风格走向成熟。而这种风格本身就带有反潮流的特性,与当时偏白、偏简的风格背道而驰。

  (三)讲究用墨之润

  龚贤的山水画风格追求的是一种深厚苍润的精神境界。龚贤的绘画尤其注重墨的用法,龚贤在绘画时需要大量运用积墨与皴擦,而这两者都要求“润”而不“湿”的状态。这里的“湿”和“润”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湿”“润”,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润墨是鲜亮且有光泽的,而湿墨在纸上下笔之后只会连成一片并且模糊不清,也没有办法准确掌握明暗虚实的变化。[9]龚贤在作画时会用干笔作为墨骨,进而逐渐皴染,使画笔达到润而不湿的状态,表现出山石树林深厚苍润的韵味,并且使绘画有湿润厚重之感。在绘画时,用画笔不断皴擦,一层一层叠加渲染,并在画笔之间留出一定空间,进而增加画面的厚度,使画面更加浓郁。润泽的画笔能把画面中的明暗关系与墨色深浅变化处理得更加柔和,过渡更加自然,描画出来的景物生动灵活,鲜明立体,独具韵味。[10]

  三、龚贤积墨法的影响

  龚贤的积墨法对中国画画法影响深远,近现代的优秀画家黄宾虹、李可染等的绘画方式都受到龚贤积墨山水画法的影响,他们都感受到了积墨法的精妙之处,并且致力于让积墨法在现代发展中同样发挥光彩,不断延续。[11]他们的画风借鉴了龚贤的积墨技法,但也融入了他们的个人风格,使得积墨法更加真实,充满人文感情。龚贤的山水积墨法在南北方山水画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变化。在北方山水画中,比较缺少对于墨法苍润方面的重视,但却能把握积墨法整体深厚的特点,局部刻画十分深刻;在南方山水画中,对积墨法的笔墨技法把握得比较准确,画面内容能够充分显示笔墨技法的精妙。[12]南北方山水画都各有优缺点,但都不能磨灭龚贤积墨法对它们的影响作用。后世对积墨法的继承为我们对积墨山水画的研究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积墨山水画法的学习热情。现代绘画的学习缺不了传统技法的指导,我们要从传统技法中吸收对我们有益的地方,打好基础,并将学习到的理论与技法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让中国山水画发扬光大。

  四、结语

  龚贤的山水画不论是从视觉感受还是从精神内涵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他通过对自然的觀察与研究,并结合传统技法,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山水积墨画法,画出了富有真实感与立体感的画面景象,给人更鲜明的画面感受。他的画既体现了技法的传承,又充满了人文情怀,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宇.论龚贤“积墨法”的特点及影响[J].智库时代,2018(43):180+186.

  [2]陆军,张丽萍.浅析龚贤的积墨法及其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7(02):30-32.

  [3]龚艳艳.浅析龚贤山水画作品中积墨法的运用所呈现的艺术特点[J].艺术品鉴,2017(02):219.

  [4]荆彤.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色[J].艺海,2019(07):65-66.

  [5]尧瑶.蔚然深厚——浅论龚贤的艺术成就及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7):297.

  [6]苗婕.龚贤积墨法风格研究[J].艺海,2020(06):68-69.

  [7]庞聪.龚贤积墨山水画研究[J].艺海,2020(03):61-62.

  [8]刘成林.龚贤积墨山水画探析[J].大众文艺,2012(16):45-46.

  [9]黄文婷.浅谈清代山水画家龚贤积墨画法的形成与确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06):153-154.

  [10]王丽军.浅谈龚贤积墨法[J].大众文艺,2011(03):145.

  [11]黄文婷.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龚贤积墨山水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05):116-118.

  [12]王祖刚.龚贤艺术的当代启示[J].艺海,2014(12):87-88.

  (作者简介:王聪,男,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创作与理论)

  (责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