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4907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基于各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得到了创新发展,其领域被不断拓宽,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效果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创新。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的发展是全面又综合的。本文将通过对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重要性的分析,以及对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性的思考研究,对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创新思考

  一、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主要以传播特定的信息为主要设计,其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化,常见的有绘画、广告等形式。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较为深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受市场经济及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得到认可并扩大了其影响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是重要的技术表现形式。视觉符号是指人类可以用视觉去感知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事物,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视觉传达设计的重点在于对视觉符号的创造,优秀的视觉符号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信息,实现特定信息的有效传播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与本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力逐步得到增强,在信息传播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迈入新的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数字化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是必然的,也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让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传播行业中走得更远更好。

  二、数字化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性研究的实践

  (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是視觉传达设计中对色彩的选择与应用。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选择不同的色彩对设计作品进行渲染,能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从设计角度来看,其对色彩的运用是为了增强作品设计的辨识度,提升受众对作品产生的第一印象的记忆深度。一般来说,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对色彩的选用是根据设计作品所要传播的信息而定的,通常设计作品的背景色都选择淡雅的纯色,这样的背景有助于突出设计主题,设计主题通常选用比较鲜明的色彩,以此给受众带来更深刻的印象和视觉冲击效果。除此之外,色彩的选用还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思考怎样的色彩搭配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从思想上引发受众的想象,以此达到信息有效传播的目的。其次,视觉传达设计要提高受众的交互式体验。所谓交互体验即是受众通过设计作品来体会设计者的情感与创作思维,以此实现与设计者产生共鸣的体验目的。受众在交互过程中,可充分体验到视觉传达设计的互动性与信息传播的感染力度,在此过程中,受众还可充分体会到获得信息时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能够使受众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二)人性化

  如今,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其作品富含了更多人情味。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赋予作品情感,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满足了不同受众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之所以对设计作品赋予情感是源于视觉传达设计对人文的重视。数字化时代是注重人文关怀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要想在新时代取得发展进步,就必须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这样的作品才能被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三)大众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各种数字技术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越发复杂和多样,其设计作品的受众目标是社会大众,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实现大众化转变。设计的大众化是指视觉传达设计传播的信息需要符合大众的需求与欣赏水平,其作品设计要表现出社会大众都能够理解与接受的形式。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使其设计作品逐渐偏向大众化,使广大受众对设计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揭开了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神秘面纱。在数字技术普及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本身也逐渐趋向大众化,人人都具备成为设计师的条件。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素材与灵感便来自大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下,基于数字技术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逐渐向大众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靠拢,这些创新性的发展使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传播行业中更具竞争力,为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家.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传媒论坛,2018(18).

  [2]胡卫军,华思宁.视觉传达教学设计的创新探索——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

  [3]王俊.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探讨[J].艺术科技,2018(10).

  (作者简介:贺望舒,女,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