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5267
马骞 蔡媛梦

  摘要: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家庭、一对好的父母采用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子女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方面。本文将基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做出研究。

  关键词:家庭 教养方式 创造性人格

  一、创造性人格的定义

  “创造性人格”主要指的是在具有创造性的行为主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其中,创造性行为主要包含发现、设计、规划、创作等行为,创造者指的是能够表现出这些行为并且表现程度足够好的人。[1]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个体的特性

  个体不仅受到所处环境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也会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对于父母教养方式而言,其影响主要从性别、年纪、子女所处的年级等方面入手。研究发现,母亲的教养方式基本不会因为子女性别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就会因为子女的性别而产生改变。比如父亲都会对儿子十分严厉,但是对于女儿,父亲往往更多的是宠爱。对于子女的年龄和所处的年级,子女的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处环境的变化相应地产生变化。父母也会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从而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2]

  (二)父母的特征

  很多学者认为,由于父母的职业、生活习惯以及教育水平的不同,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不同,然而父母的性格特征对于子女的影响却很不一致,比如有研究发现,无论是性格阴郁的母亲还是乐观开朗的母亲,与子女的教养方式都没有显著的关系。

  (三)家庭因素

  父母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关系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一个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子女大多会是善良、乐观、活泼的性格,而争吵不断、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大都会具有叛逆的性格,不服从管束,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富裕家庭的孩子一般都很自信,会结交更多的朋友,而贫穷家庭的孩子大都具有很强烈的自尊心,敏感且自强。[3]

  三、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

  家庭中的交往方式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人格造成影响。目前,学者一般认为家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核心型家庭,即只有两代人的家庭;另一种是扩展型家庭,即具有三代、四代甚至是更多的家庭。研究表明,核心型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往往会比扩展型家庭培育出来的子女更强,其中,单亲家庭对于子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一)扩展型家庭更易培育出具有创造性的大学生

  尽管核心型家庭会给予子女更加集中的关注和更有利的条件和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无形之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所有的生存矛盾都压在父母的双肩之上。并且目前很多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有的父母给子女报了各种补习班,长此以往,对于子女的创造性人格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扩展型家庭由于存在长辈和亲戚的支持与帮助,无形当中会给子女的人格发展带来好的影响,并且子女可以接收不同家长的思维方式,更加有利于子女做出选择和学习。并且扩展型家庭有利于帮助父母减轻生活压力,对于家庭的和谐有促进作用,长辈可以代替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增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增进子女与不同人的沟通方式。[4]

  (二)父亲的教养方式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母亲相比,父親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受到家庭结构类型的改变而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父亲在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对于子女的成长也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在核心家庭中,父亲主要承担在外工作的责任,所以对于子女的成长关注度不及母亲;而在扩展型家庭中,由于长辈会帮助父母关心子女的生活,所以父亲对于子女的教养方式会存在多样性;在单亲家庭中,父亲要承担两份责任,既要关心子女的生活,也要负责子女的生存。所以父亲的心理特征会随着父亲所处家庭结构类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对子女的教育类型做出改变。

  四、结语

  家庭教养方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对子女的教育以及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父母要重视自己的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作用,看到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并积极作出改变。

  参考文献:

  [1]王健.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2016(04).

  [2]周烨.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2015(03).

  [3]张建德.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行为方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2008(03).

  [4]许创.不同家庭类型对孩子的教育影响[J].中国教育,2016(08).

  (作者简介:马骞,女,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蔡媛梦,女,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责任编辑 王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