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交互动词 界定原则 分类标准
一、现代汉语交互动词的界定
交互动词最早被发现于1982年,学者从动作主体的对称性入手,对交互动词展开分析。当时对交互动词的理解比较浅显,提出表示多项人或事,并涉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学者依照自身研究成果及观点,使用“相向动词”“相互动词”“复指动词”等为交互动词命名。1997年,学者张谊生在文章《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中指出:“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现或实施的动词,称之为交互动词。”[1]2008年,学者王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交互动词进行了分类,本文的研究即依照当时的结论展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交互”解释为相互、彼此的关系。因此交互动词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在语义上,要求有两个及以上的参与者。在句法上,要求表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主从,也可能是对等。交互动词的参与者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其中对象可分成主体与客体。在鉴别交互动词时,多使用语义,结合一定特征及形式的辅助,提出两个界定框架:①N1+跟+N2+V+(O);②SNS+V+(O)。[2]其中“跟”代表介间类词,如“和”“与”“同”等。
二、现代汉语交互动词的分类
(一)依照语义划分
语义是交互动词的一种属性,不同的交互动词在语义上表现不一,因此可作为划分交互动词的依据之一。
1.从交互动词本身的意义关系看
在古代汉语中,“争”“商”“分”“互”等字均可单独使用,代表单独的交互动词。随着汉语的演变,原本的单音节词相互组合,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古代汉语中的短语形式也逐渐发展成词。现代汉语中,交互动词多为双音节,在586个比较典型的交互动词当中,有536个为双音节。从其本身的意义关系看,可分成如下类别:
(1)对比:比赛、比试、比武、对比、攀比、比拼。
例如:两个班级开始足球比赛;双方摩拳擦掌,想要比试拳脚。
(2)争斗:争吵、争抢、争夺、争雄、斗争、争论。
例如:双方就学生是否该结婚展开激烈的争论。
(3)分合:分手、分开、分居、分享、分摊、分赃。
例如:这对夫妻已经分居多年。
(4)商谈:协商、磋商、商量、商定、商讨、洽商。
例如:我们再商量一些会务要点。
(5)交会:交手、交锋、交融、交谈、结交、缔交。
例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交谈。
(6)相互:相隔、相遇、相交、相抵、相依、相左。
例如:老人在上海与他的战友相遇。
(7)联结:联合、联欢、联系、联袂、联盟、联营。
例如:两支队伍联盟以后,战斗力大增。
(8)共同:共处、共度、共商。
例如:世界各国共处和平时代。
(9)其他:接合、通气。
例如:大家要经常通气。
2.从交互动词动作发出者的语义关系看
交互动词的形成标准是,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且动作的参与者之间也会表现出某种联系。根据交互动词动作发出者的语义关系,可将其分为联合交互动词和相互交互动词两类。
(1)联合交互动词
交互动作的主体,如两个班级、我们、双方、两支队伍等,两者之间具备共同的特点,并产生一种合作性的关系。如“两支队伍联盟以后,战斗力大增”。动作参与者需要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协商、探讨、结婚、相遇等交互动词,均属于联合交互动词。下面以“探讨”一词为例,对联合交互动词做具体说明。“探讨”不着重表现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强调参与者共同进行这一活动。如“大家对接下来的销售方案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其中,大家是交互动作的参与者,营销方案的探讨是交互动作,但“大家”中每个人的地位并不一定是平等的。也就是说,联合交互动词的动作主体相互之间存在地位上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又可将联合交互动词分为主从交互动词和对等交互动词。[3]
①主从交互动词:如商量,“他与经理商量了下一步的营销方案”。句中的“与”作介词使用,商量动作的实施主体是“他”,而“经理”处于从属地位。
②对等交互动词:如探讨,“他与经理探讨了下一步的营销方案”。在此例句中,“与”转换成连词,表示两个动作参与主体:“他”和“经理”的地位是相同的,对于“探讨”的动作有同等的支配权。[4]
虽然两个例句中,参与主体的地位不同,但其中的关系均为联合关系。
(2)相互交互动词
相互交互动词中动作主体之间是彼此对待、相互作用的关系,主体间相对,才可完成对应的交互动作。同时主体之间具有同等的地位。典型的相互交互动词包括互助、互补、互动等。在相互交互动词类别中,含有“相”“互”“对”等字的词语一般均带有主体之间相互、相对的特点,并非合作、共同的关系,而是彼此关系。
(二)依照句法划分
在句法方面,交互动词的划分依然存在两大标准,分别是配价角度和自主度、生命度角度。
1.配价角度
配价角度交互动词的划分广泛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当前,被普遍认同的分类方式是二价交互动词和三价交互动词。
二价交互动词:二价交互动词不能与用作补足语的“O”同时使用,在二价交互动作中,将参与者强制划分成动作主体和动作协同者。二者之间相互联合或交互完成目标动作。如斗争、吵嘴、分手等词,这些词语不可接宾语。
三价交互动词:三价交互动词可与补足语一同出现,在某些用法中,三价交互动词的补足语可能被隐藏或省略。在三价交互动作中,每个动词都带有三个语义成分,即动作主体、动作协同者和作用对象。其中的动作主体与动作协同者联合,共同针对作用对象完成某一项动作。三价交互动词之后必须接宾语。例如“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这句话中就省略了“某件事”。[5]
2.自主度、生命度角度
根据[+自主]的语义特征,可将动词划分成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其中,自主动词指的是有意、有心的动作,即由动作主体主观决定。而非自主动词代表无意识、无心的动作,动作主体并不能控制动作的发出。两种类别的交互动词在语法功能和特征上均不相同。
生命度指的是从生物的角度上对名词性成分进行划分,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命度成为语言学中的经典概念,透过语言现象,探析背后生命度提供的作用。同样,依照[+生命度]的标准可将其划分成有生交互动词和无生交互动词。
自主度与生命度好比交互动词的属性,可相互结合,构成自主有生交互动词,如谈话、告别、争抢等;自主无生交互动词,如对立、并举、共用等;非自主无生交互动词,如毗邻、对称等。
三、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交互动词的界定和分类进行了探析,作为动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动词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了解交互动词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去运用、理解交互动词。
参考文献:
[1]张谊生.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J].语言研究,1997(01).
[2]冯晓媛.现代汉语交互动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余俊宏.现代汉语交互句研究述评[J].国际汉语学报,2017(01).
[4]吳剑锋.言语行为动词的交互主观性与人际功能[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06).
[5]余俊宏.现代汉语协配手段之间的共现规律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02).
(作者简介:姬荷馨,女,硕士研究生,信阳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