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工笔人物中女性形象色彩的发展与创新解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3031
摘要: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在创作和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特殊的形式,其在发展中始终秉承着传承艺术精髓的理念。在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形象的创作十分关键。本文主要对工笔画人物中女性形象色彩的发展与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女性形象 发展 创新

  一、女性工笔人物画发展概述

  从战国帛画作品到两晋时期形成,至明清不断发展的仕女画,传统女性工笔人物画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仕女画作为女性工笔画的重要画科,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在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充分展现出人们对女性美的认知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仕女画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顾恺之笔下的女神形象,清瘦且仙气十足,采用高古游丝描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法,线条均匀,且极具弹性,画家笔下的人物充分展现出当时大众对于美人的解读。唐代是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创作仕女画的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昉,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人物体态丰盈健硕,面部圆润,彰显出唐朝仕女雍容华贵的气质,并且以生动和谐的画面加以点缀,采用鲜明的色调和细腻的渲染手法,全面展现出唐朝兴盛时期女性的雍容华贵,同时也凸显出当时大众对女性的审美观点。

  二、工笔人物中女性形象色彩的发展与创新

  工笔人物画创作发展中,色彩的应用从浓彩逐渐过渡到淡彩,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是距今时间最长的女性重彩画,由于该作品年代久远,因此很多颜色已经模糊不清,但从画面中仅剩的几块颜色来看,该画作是一幅重彩画。重彩画创作中主要用线描手法在纸上勾勒形象,之后在画面上填充重彩。

  当代人物工笔画家张见强调画作的神秘感,他认为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相较于人物,画面效果更为关键,这也是张见神秘论的核心思想。张见提出,虚幻是博大生命的最终去路,该理念也是他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主要追求。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传统工笔技法元素,在实际创作中,张见多应用传统的高古游丝描。张见认为,线是为表现整体服务的重要元素,依据画面构造的需要,实现线面融合统一即可。

  在张见的创作中,独立跳跃的线并不常见,这种创作技法也给人一种虚幻缥缈的视觉感受。在张见的作品中,欣赏者可以体会到最为简单和质朴的快乐,这与他在创作中的设色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张见的作品中,画面的整体性强,不同颜色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这种视觉效果主要是由于张见在上色的过程中大胆地调和了不同的颜色,降低了颜色的纯度和明度,形成了高级且有质感的灰色。可以说张见作品的画面既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像在画面上笼罩了一层薄雾。

  张见的创作手法受到西方画种的影响,因此颜色更倾向于西方的绘画作品。人物肌肤处理中主要采用单色调设计手法,画面统一的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元素。唯美的画面为观赏者带来了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创作中出其不意的大胆用色使人深陷其中,但又无法抵挡对美的追求。該风格画法也是在传统工笔人物画基础上大胆创新的典型代表,以大胆的用色彰显时代特性和人文特征。

  三、女性工笔画发展的思考

  自古以来,工笔女性形象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女性工笔画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展现出生活中丰富的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色彩及表现手法的应用表现出,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创作者潜意识中的女性意识和思想,在作品中传递出更为深刻的内涵和理念。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创作者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和设色十分独特,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价值和魅力。以想象的画面为基础,绘者可合理应用植物色展现明亮之感。在造型设计中,可选择现代女青年充满活力的生活动态,以树、山和水作为配景和点缀。基于现代造型的主要特点,在选取变形手法的同时,也可展现以形写神的意蕴。创作中,可使用传统的创作技法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生活理念。构图方面合理利用L、大C和三角构图等方式完成画面布局,多次调整和修改画面中的元素,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四、结语

  女性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创作理念和技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改变。在现代女性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绘者应继承传统,与现代绘画创作理念与技法有机结合,从而在保留创作精髓的同时,全面彰显时代的特征,深刻表达现代女性之美。

  参考文献:

  [1]朱郁翔.陶瓷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研究[J].陶瓷研究,2015,30(04):102-103.

  [2]黄静.工笔人物画造型特征[J].大众文艺,2011(21):67.

  [3]张永全.中国画工笔人物的用线与造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2):78.

  [4]刘泉义.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情结[J].中国美术,2010(03):108-110.

  [5]刘芹.画外之音——试析沈宁的工笔人物画[J].大众文艺,2009(24):118.

  [6]卢静.线条的魅力——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143-144.

  [7]朱冀州.线与色的律动——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与色彩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0(07):77-78.

  (作者简介:陈林,女,硕士研究生,河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