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为丰令,足下不遭母忧乎?亲解縗絰,来入丰寺。及我为侍书御史,足下亲来入台。足下今为二千石,我下为郎,乃反因计吏以谒相与,足下岂丞尉之徒,我岂足下部民,欲以此谒为荣宠乎?咄!刘伯宗于仁义道何其薄哉?
朱穆此文是含着怨气的。昔日朱穆为丰县县令时,刘伯宗的母亲刚去世不久,他就脱下孝服来丰县见朱穆;而今刘伯宗官做大了,便派一个小吏来拜谒他。朱穆以为前后差距判若云泥,便嫌刘伯宗对故人太薄情了。
刘伯宗之事,看来也许并无大碍,但若细究其原委,其实另有一番道理。
一
朱穆少年得志,二十多岁便做了县官,桓帝时当了侍御史,数年之后便做了冀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一方大员。在仕途上一路春风得意。得意之时,自然追随者众,前呼后拥。也便目无下尘,劉伯宗之辈,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并且他也颇为享受这高官显位,指挥若定的生活。在这篇《与刘伯宗绝交书》中,也可想见,其昔日辉煌时对刘伯宗的追随是颇为享受和自得的。即使现在位居人下,也毫不客气地提出了“欲以此谒为荣宠乎”的质问。可见朱穆虽仕途失意,却依然自视不凡,颇有傲气。
朱穆仕途通达,一朝被贬,成了六百石的小官,已是黯然;昔日属下又官居二千石,高官厚禄,而自己位居人下,心中便更是难以平衡;岂料这昔日下属刘伯宗又遣一小吏来拜谒他这老上司,他便马上不堪其辱,写下了这篇《与刘伯宗绝交书》。以此讥讽刘伯宗“于仁义道何其薄哉”。
刘伯宗遣吏来见朱穆,本来是符合礼制的。但于朱穆而言,便不堪其辱。若是别人也就罢了,昔日的下属这样做,确实让他难以接受。但说来,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人生得意之时,万人簇拥、鲜花掌声,何其快意!失意之时,又要求他人不忘旧情、以礼相待,不亦难乎?
二
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写孟尝君与朱穆相同的经历,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人情冷暖的苦体味过了,一个人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想来朱穆作《与刘伯宗绝交书》时,也是这样想的。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句话是苏秦说的。苏秦同朱穆、孟尝君经历了一样的人情冷暖。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身挂六国相印,位高权重一时无两。但是他在发迹之前,同样受过这人情冷暖之苦。他第一次入秦说秦王,失败而归后,“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是何等的悲哀。但在他苦学纵横之术,成功地联合了东方六国之后,苏秦一人佩东方六国相印。家人再次见到苏秦时,“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形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妻子和嫂子的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妻子不敢正视他,嫂子跪在地上匍匐而行。与先前的举动判若云泥。
苏秦上前调侃嫂嫂:“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或是调侃,或是嘲讽。苏秦轻轻一句,嫂子却不敢不郑重地回答:“以季子位尊而多金。”嫂子此时大概战战兢兢,郑重地告诉自己的小叔子:我之所以怕你,是因为你有了权力和金钱。
苏秦嗟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
三
像朱穆、孟尝君、太史公、苏秦同样经历了人情冷暖的苦难,似乎我们就能得出功利主义的结论:人生的意义应该寄托于对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但是我们审视历史,从更宏观的角度透视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类所创造的最光辉的文明中,只能得出这么一个“功名利禄”的结论吗?显然不是的。
人作为个体是脆弱的。不论朱穆、孟尝君、太史公还是苏秦,他所感受的人情冷暖,都是立足于对自身身世命运的感怀。但感于身世的苦难,并非意味着苦难的身世,就一定要得出悲苦的、利己的,或是享乐主义的结论。反而在经历了身世的苦难之后,一些人更能够从很高的角度透视自己的人生,从而探索出新的人生意义。
但是这样的升华,必然立足于对自身的超越而导向崇高。在个人的苦难升华之后,人的心灵博大,便要把私人的悲苦上升到宏观的、全人类的悲苦。崇高的美学与悲剧的精神便产生了。
我们便可以理解屈原,理解杜甫,理解范仲淹,理解文天祥,理解托尔斯泰,理解罗曼·罗兰……理解那一切为了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圣贤,英雄。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人类文明的骄傲终究是这样的英雄与圣哲。他们的意义,恰恰是在超越了个人的一己私利之后,才得以升华。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之事,才是一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最高体现。
信笔写来,只是曼衍。看过了个人的人情世故,终不能沉溺于自怨自艾。尚须立足于宏观的历史视角,来对人生世相有一个积极的总结。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够了心苦、不起苦,能以宏观视角看待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赋予一个崇高的意义。
作者简介:杨玥,女,汉族,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