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在高校教学中的保护和传言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8704
王睿

  摘要:乌拉陈汉军单鼓舞是吉林省吉林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堪称东北地区民族民间舞中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其传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对此,笔者建议将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积极推动两者的互动,获得协同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乌拉陈汉军单鼓舞 高校舞蹈教育 传承发展

  一、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意义

  (一)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发展的需要

  乌拉陈汉军单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种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以“人”为主体的活态传承。“在现阶段,舞蹈音乐创作人才呈现青黄不接的特征,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满族音乐舞蹈的发展。”[1]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乌拉陈汉军单鼓舞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困境。老一辈艺人日渐衰微,年轻人则纷纷进城务工,从事这项艺术的人数正急剧减少。而地方高校的音乐、舞蹈院系,不仅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教学软硬件设施方面也较为完备,正是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推动乌拉陈汉军单鼓舞进入高校,可以集中培养一批掌握该舞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就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既是国家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地方高校在竞争中立足的新需要。通过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融入,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职能,如建立合作平台、建设实践基地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同时,带动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的转型。

  二、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

  将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学中,并不是率性而为,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所以要对为什么引入、培养何种人才、达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有科学的认识。具体来说,将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学中,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既可以培养专项人才,同时对高校舞蹈教学的资源建设、教学实践、学生就业等,都是大有益处的。所以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对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审美追求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可以熟练表演该舞蹈的专项人才。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该善于组织和开展关于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欣赏和实践活动。在明确这一培养目标后,针对当下大学生毕业难的现实情况,还需要学校从就业的角度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如与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相关团体、机构等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培养的初衷。与此同时,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和科研优势。在引入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后,要求教师要针对该课题进行一系列研究,包含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等,也可以从创作和表演入手,对该舞蹈进行丰富和创新。以上两个方面是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目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科学高效地实现目标。

  (二)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高校舞蹈教学中,在教学模式方面多是较为单一的,即“讲述+示范”模式,教师先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再由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却是有悖于舞蹈本质艺术规律的,忽视了舞蹈艺术的审美性、创造性、文化性等特征。所以在引入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后,也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将更多科学的、符合舞蹈艺术本质规律的新模式运用其中,方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情境教学模式。任何一项舞蹈艺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和发展的。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就是陈汉军旗的后人祭奠祖先时的舞蹈。所以对这门舞蹈的学习,还需要将其还原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这个母体中去。比如教师在将讲解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产生和发展后,则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带领学生进行考察,去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发源地亲自观看演出,这种身临其境之感,可以从本质上丰富学生对这门舞蹈的认知和体验。

  又如工作室模式,这也是一种适用于舞蹈教学的模式。可以由精通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在校教师或民间艺人为主导,在经过双向选择后组建工作室,除了日常教学外,工作室还要开展一系列科研和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内容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应开展专项研究,对其进行扩展和丰富,使之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审美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革新,既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丰富教学实践

  一方面,乌拉陈汉军单鼓舞是来源于民间的,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所以实践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却难以在表演中予以充分的运用,这种实践素质和能力的缺失,也成了学生就业的巨大阻碍。所以将乌拉陈汉军单鼓舞引入教学后,一定要借这个学习资源丰富和扩展的机会,全面加强教学实践。具体来说,在校内,学校应保证各种实践场地和设施的完备,每年定期进行维护,充分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在校外,则要与文艺团体、演艺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随着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广为人知,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包含打造山水实景演出、建设民俗小镇等,因而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要。对此,学校可以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让学生顶岗实习,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教师的宏观规划外,还需要教师也认识到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表现和创造,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的传承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选择教学内容

  乌拉陈汉军单鼓舞作为一门悠久的历史文化,其本身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在将其引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进行取舍和创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