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智力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小学生一般都是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不同于其他科目,音乐对学生的天赋要求特别高,只有先掌握好音乐的旋律才能学好一首歌。一些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放弃。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帮助他们,那么学生就会丧失学习音乐的乐趣。一旦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那么学生就会发现音乐的魅力。
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有帮助。教师在教小学生合唱的技巧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唱歌的技巧,还要将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和歌词的意思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弱项,再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合唱基础。
例如在练习《同一首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是由陈哲作词、毛阿敏演唱、孟卫东作曲的著名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当时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片头曲。让学生了解在合唱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然后再教会学生唱歌的技巧,最后再经过反复的练习提升学生合唱水平。
二、借助乐器提高学生在合唱中的兴趣
一次成功的合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的练习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为了让小学生对唱歌保有新鲜感,我们可以在合唱中加入一些乐器演奏,让小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乐器演奏的加入还可以让小学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乐的节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合唱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合唱水平在逐渐提高,那么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像合唱这种集体性活动,加入乐器的配合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因为加入了乐器,教师和学生就要一起探讨如何才能配合得更好,而学生在融合的过程中,就会以集体作为出发点,在合唱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练习《爱我中华》时,教师可以将钢琴加入合唱中,钢琴的加入会更加突出歌曲的节奏感。在欢快的节奏中学生的合唱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还可以借助其他乐器,例如在练习《翅膀》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使用竖笛来辅助学生学习合唱。因为这首歌曲比较简单,所以在练习时可以采用分声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歌曲,最初只是轻声哼唱,如果发现学生在分组练习时有些跑调,可以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练习,每一组都请出一名学生在旁边吹竖笛,其他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这样练习的效果会比较好。
三、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竞争化和激烈化
合唱模式一般都是由教師组织一个团队,然后选定一首歌曲让学生反复地练习。这样的练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会慢慢丧失对合唱的兴趣,这样的训练模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合唱队,由合唱队选自己要合唱的部分,之后教师就将时间和空间全部留给学生,让两队之间进行比较,以此来增加学生在合唱中的竞争力,调动合唱氛围。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在练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都差不多,然后让学生自己组队去练习合唱歌曲,练习之后再进行合唱展示,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每个队伍的优点和缺点。有竞争的存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音乐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在竞争中培养学生不怕输的精神将会是学生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而且学生在竞争中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当找到问题所在之后,才能够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还能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合唱中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还能加强小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作者简介:王雨田,男,中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