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微剧集 创新 儿童视角
一、《小戏骨》系列微剧集界定
《小戏骨》原是湖南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该栏目在全国首创“小孩演大剧”“演经典、学经典”的节目模式,所有演员都是6~12岁的少年儿童。《小戏骨》由立体的节目体系构成,每一期节目播出周期都横跨半个月以上。《小戏骨》的正片是对经典影视作品的再创作,既致敬经典,又全方位提升原作。
在本文中《小戏骨》系列微剧集主要指的是湖南卫视《小戏骨》栏目中由潘礼平团队进行创作的微型翻拍电视剧,包括《小戏骨:白蛇传》《小戏骨:花木兰》《小戏骨:红孩儿》《小戲骨之放开那三国》《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小戏骨:包青天之秦香莲与陈世美》等作品。另外,随着《小戏骨》系列的火爆,不少人模仿该形式进行创作,诸如《小戏骨:八仙过海》《小戏骨:降妖记》等作品,都是由10岁左右孩子作为演员翻拍的经典影视作品。
二、《小戏骨》系列微剧集的特征
(一)形式的创新
《小戏骨》系列电视剧与以往电视剧类型不同,在形式上有了许多方面的创新,选取6~12岁的少年儿童为主角演绎经典故事,电视剧的长度也与普通的电视剧不同,每集只有20~30分钟,大多数的故事只有三五集,表演的形式也十分多样化。
1.演员的低龄化
现在许多小孩沉迷于电脑网络、手机游戏,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小戏骨》系列的演员全都是6~12岁的少年儿童,利用小孩与小孩之间天然的亲近感,通过小戏骨们对传统文化的精彩表演,直接影响、带动了低龄观众,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另外,由年幼天真的孩童扮演严肃刻板的角色所带来的“反差萌”也吸引了诸多成年观众的目光,扩大了该剧的收视群体。同时,小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让观众不禁沉浸其中,重温经典。尤其是《小戏骨红楼梦》更是实现了87版《红楼梦》所没有做到的一点,那就是对书中人物年龄的还原。
2.微剧集之“微”
《小戏骨》系列电视剧长度也与普通的电视剧不同,每集只有20~30分钟,大多数的故事只有3~5集,例如《小戏骨之放开那三国》总共5集,《小戏骨:花木兰》总共3集,而有些短的只有一集,如《小戏骨:洪湖赤卫队》《小戏骨:白毛女》等。最长的也不过十集左右,如《小戏骨:水浒传》《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这一类的主线剧情相对较长,《水浒传》要表现梁山众人如何聚到一起,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的;《红楼梦》则要表现贾家是如何由盛转衰的,都有一个兴衰的过程,因而集数相对于其他而言要多一些。
3.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普通的电视剧大多是采用表演的方式,而《小戏骨》系列则是将唱演相结合,用一种类似于歌剧的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小戏骨:花木兰》就是由诗歌开场,用歌声表现木兰与其他女子的不同,织布的姑娘们都认为女子应该相夫教子,三从四德,而木兰却是满腔男儿般的抱负。《小戏骨:刘三姐》更是继承了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优势,用刘三姐的歌声贯穿全剧,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叙述故事,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的元素,以及广西民族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
(二)从儿童的视角重新解构文本
《小戏骨》系列的演员和主要受众都是青少年儿童,因此也就要求导演在翻拍的过程中,必需从儿童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将原版或原著中少儿不宜的部分删减或修改,从而更适于孩子去表演和欣赏作品。
1.人物性格的重塑
由于《小戏骨》系列的演员和主要受众都是青少年儿童,过于复杂的人物性格不利于孩子理解,因此人物的性格被简单化,更多的是表现人物的真、善、美,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被弱化,赋予反面人物不得以的苦衷,让孩子们相信人性之善,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王熙凤这个人物性格泼辣、精明能干、办事果断,是荣国府这个大家庭的管理者,虽然为人势利,但仍旧算得上是一个良善之人。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只是把她当做一门不得不应付的穷亲戚,拿点钱财便打发走了。在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时,得了老太太的青眼,王熙凤对她也更看重一些,故意和丫头一起捉弄刘姥姥,甚至自己女儿的名字也交给她取。而这样的王熙凤只是原著中人物性格的一面而已,属于人物“恶”的一面被消解了。原著中王熙凤的狠毒与赶尽杀绝的一面则被隐藏起来,虽然可以从众丫鬟对凤姐的惧怕及凤姐谈到放利子钱的事中可以窥见凤姐的一些手段,但到底不是那个害人性命、玩弄权术之人。
2.弱化爱情,强调亲情友情
爱情是属于成年人的,尤其是复杂的人物情感纠葛以及暧昧不清的关系都不是孩子所能理解的,因此《小戏骨》系列中更多的是强调亲情、友情以及正常的夫妻关系,其他的情感则被弱化、隐藏起来。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三人间复杂的情感纠葛被导演改为青梅竹马的友情与血缘亲情,尤其是黛玉因宝玉与宝钗二人关系好而拈酸吃醋的情节也由于孩子的扮演而更加单纯可爱。宝钗生病,宝玉与黛玉二人相继探望,宝玉要喝冷酒众人制止,宝钗一番话劝住宝玉。黛玉嗑着瓜子,同送暖炉的丫鬟打趣道:“也亏你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当耳旁风,他说的倒比圣旨还快”,这样的奚落之语由周漾玥这个九岁的小姑娘嘴里说出来,少了些阴阳怪气,更多的是孩子间的吃醋争宠,显得更加可爱。
3.情节的重新编排
《小戏骨》的情节是在原著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工改编,将原著中强烈的悲剧性与批判性改变了,表现一些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简单的思想,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
《小戏骨之放开那三国》选取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称霸朝纲,荼毒天下,曹操、貂蝉、吕布、王允等人为了拯救家国百姓而刺杀董卓的故事。它不同于以往的三国历史题材,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貂蝉为切入点,来看待东汉末年时期所发生的故事。剧中的貂蝉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身世不明,而是交代了她的身世。一开始她和武功高强的父亲隐居小镇,董卓借口剿灭黄巾余党血洗小镇,她父亲也寡不敌众被董卓杀死,貂蝉为父报仇去刺杀董卓。这里除了补充貂蝉的背景,还将貂蝉的角色形象从孱弱的歌姬转变为武艺高强的侠女。原本的貂蝉只是王允设美人计离间吕布董卓父子的一枚棋子,人生不为自己所掌控。而这里的貂蝉更多的是心怀大义、嫉恶如仇,这样的侠女形象比起原著中那个用美貌周旋于董卓父子之间的风尘歌女形象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传扬的也是积极向上的思想。
三、《小戏骨》系列微剧集存在的不足
《小戏骨》系列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新的电视剧类型,还并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2016年《小戏骨》系列刚刚出现之时,每集的时长不等,不是十分规范。在豆瓣评分高达9.1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虽然是对87版《红楼梦》的致敬,但不乏抄袭的嫌疑,并且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导致结尾有些仓促,贾府败落得有些突然,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交代完了,故事情节显得有些不完整。
(作者简介:夏梦圆,女,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