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演奏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0038


  

  

  摘要:勃拉姆斯的作品一直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而浪漫主义是他本身作品创作的成熟时期,不管是题材还是体裁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作为“十九世纪室内乐作曲家中的巨匠”,《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是他晚期最为成熟的室内乐作品,整部作品主要由四个乐章构成,结构规整,既有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时期含蓄的音乐特征。笔者对这部作品进行演奏分析,主要目的是分享这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为自身的演奏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勃拉姆斯 《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 演奏分析

  《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这首作品是勃拉姆斯受同一时期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所托而创作的,1894年,勃拉姆斯创作了他最后的两首室内乐作品,而其中之一便是这首单簧管作品。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单簧管本身高低音转换、力度对比、音色变化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勃拉姆斯娴熟的音乐创作技巧与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类型丰富,主要包含了交响乐、艺术歌曲、室内乐、钢琴曲等一系列体裁的作品。他的作品主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晚期创作的单簧管作品主要包括单簧管与弦乐五重奏之作品115号;单簧管、钢琴、大提琴三重奏之作品11号;两首单簧管奏鸣曲之作品120号(第一、二首)。他的单簧管作品每一首的水准都极为高超,堪称单簧管音乐中的瑰寶,甚至可以说是单簧管音乐会中或是各类院校单簧管专业考试中的必选曲目,尤其是他的两首单簧管奏鸣曲之作品120号(第一、二首)。好的作品始终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因此,笔者选取其中的一首单簧管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深刻了解作品中的音乐内容与演奏技术。

  勃拉姆斯创作这几首单簧管作品主要是受到同一时期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米尔弗尔德所托。一直以来,米尔弗尔德都致力于完善单簧管的音色变化,丰富它的表现力,发掘这件乐器的更多音乐“潜能”,而勃拉姆斯受他所托在1891年写出钢琴、单簧管、大提琴三重奏和单簧管与弦乐五重奏两首作品。三年后,勃拉姆斯又一鼓作气创作了另外两首单簧管奏鸣曲,即《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和《降E大调单簧管第二奏鸣曲》,这两首作品也是他所创作的最后两首室内乐作品。两部作品在节奏上显得简洁、明快、抒情,又独具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充分展现了单簧管优美的音色、各具特色的音区、灵活的高低音转换等特征,也显示出勃拉姆斯天才般的作曲技巧和高雅且富于哲理性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风格及曲式探究

  《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主要包括四个乐章,整体结构比较规整,音乐风格在情感上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但在作品本身的结构上更多的是古典主义奏鸣曲式的缩影,针对四个乐章的异同,笔者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如下表)。

  音乐风格 引子与主题包含了乐曲的核心,单簧管与钢琴在主旋律上交替互鸣,形成音色上的对比,使音乐整体具有层次感。 单簧管旋律部分柔和具有幻想性,整个听起来比较像作曲家晚期的作品,节奏型主要以大附点和三十二分音符为主。 带有轻松性的小快板乐章。头、尾两部分具有奥地利民间舞蹈“连德乐”的音乐风格特征。 这个乐章的主题主要以对比手法为主。引子部分由钢琴演奏用以分解和弦,在第四小节部分单簧管以小二度接入旋律。

  除了对这四个乐章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音乐风格进行了比较分析,还对四个乐章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从音乐创作手法来看,作品整体结构布局极为规范,并体现作曲家惯用的创作手法。这部作品另一特点,就是作曲家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将有限的核心材料运用到了各个乐章中,并赋予它们节奏、调性以及情绪上的变化。

  三、演奏技法的应用分析

  以第一乐章为例,乐曲刚开始以钢琴引入旋律后,单簧管的主部主题开始进入,这一主题以钢琴八分音符分解和弦作为铺垫,这一乐句中就出现了大跳的音型,在演奏过程中就需要嘴部放松,气息加以控制与调整,嘴部如果过于紧张,那么发出的音色与音准就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在乐句的强弱处理方面也要更加细腻,使音乐前后形成对比,保证大跳音程的连贯性与统一性。

  在乐曲进入二十五小节开始进入呈示部的连接部分,钢琴与单簧管进行了应答式的演奏,在个别小节中作曲家略加重了音头,这样演奏作品使乐曲不失旋律的流动性,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与温和。

  乐曲的副部主题在开始以单簧管低音区的音色,表现出神秘而幽默的色彩,钢琴随之进行模仿,两种乐器相互配合,旋律不断上升进入到高音区。这种演奏需要一定的配合,以及技巧上的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技法方面需要进行长期不断的联系,以保证节奏的准确性和乐句的整体完整性。休止符也是演奏中的一种,虽然短暂也没有音响效果,但也是旋律中的一部分,在演奏过程中不可忽视,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通过对这首作品进行演奏分析,我们能对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为演奏好这首作品打下基础。最后,笔者对此进行了几点总结体会:(1)在作品中处理几连音或是同线连音这类节奏时,要进行拆分练习或是细化练习,这会对节奏把握以及时值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2)这部作品中的吐音演奏部分较多,尤其是集中在第四乐章,要想演奏出轻快的旋律,就要有一定的吐音技术。因此,加强吐音的基础训练,音色保证清脆、干净才能将这首作品演绎完整;(3)作品的音乐风格演绎,对于乐谱中强弱处理是极为重要的,这首奏鸣曲中强弱对比部分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作品风格的呈现,所以演奏中对音乐力度术语要更加严谨、严格;(4)要想保证作品的完整性,那么对于演奏中乐句的衔接是有一定要求的,每个乐句的“气口”,衔接下一个乐句的“气口”都是要引起重视的;(5)作品中最具有技术性挑战的就是音型中的大跳,如果大跳部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演奏效果。所以,在演奏大跳部分的音型时,高音部分要注意嘴型保持不变,气流急促,到低音部分适当控制嘴部的力度变化,来达到音准与音量的和谐处理。

  参考文献:

  [1]刘雨鑫.约翰内斯·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演奏技巧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6.

  [2]徐骜.勃拉姆斯单簧管《f小调第一奏鸣曲》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分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7.

  [3]姜彦名.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与单簧管演奏技巧研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6.

  [4]石丹.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Op.120.No.1)的音乐分析[J].艺术教育,2010(05):94.

  [5]王振先.浅析勃拉姆斯的f小调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之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4(04):43-48.

  [6]李昊.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J].北方音乐,2020(04):101+144.

  [7]刘又铭.约翰内斯·勃拉姆斯《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演奏技巧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 2020-05-01.

  [8]贾露露.浅析单簧管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以《苏北调变奏曲》为例[J].艺术评鉴,2020(12):75-78.

  [9]张佶.勃拉姆斯《降E大调第二单簧管奏鸣曲》演奏技法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20.

  [10]薛涵尹.罗西尼歌剧在单簧管作品中的延伸[D].上海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刘世桐,男,本科,长治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