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模式 路径探索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强调文献资源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发展内容。然而,即使是在明确的社会化服务思想指导下,一些高校仍旧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自身图书馆资源的真正社会化。首先,基于实际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仍低于30%,尤其是由于受到长期封闭式服务机制影响,使得大多数馆藏资源只能服务于在校学生及相关教职工,对于社会公众的服务力度严重不足;其次,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虽然大多数高校均已经实现了对图书馆区域的公开化,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得社会化过程依旧存在较大限制,尤其是外来公众是否会损坏高校图书馆书籍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广泛推广,也使得现有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面临更大的工作挑战。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
(一)图书馆的公益性要求
近年来,基于国家教育扶持力度的显著提升,各大高校相继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校园图书馆,但从本质上来看,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长期发展的文化积累,更是社会资源整合的切实成果,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不应仅面向高校师生,也应更加开放,更加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因此,基于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构建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满足其基本公益性要求的核心前提,更是保障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价值发挥到最佳的切实要求。
(二)图书馆的公众化要求
图书馆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沟通的关键媒介。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丰富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搭建高校学生与社会公众交流的桥梁,一方面要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公众化特点,这有助于促进高校文化交流,并在营造和谐高校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增强高校的影响力,最终促进高校教育工作,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固发展与长期进步。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认识,明确社会服务观念
基于观念层面,社会化服务思想的提出使得高校图书馆对基础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既能担当好高校师生图书馆学习的引路人,又能担负起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传播者。高校图书馆应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进行强化,要使其充分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并以此促进传统服务模式的快速转变。
(二)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要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构建特色化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宣传和推广图书馆文化。同时,在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高校要积极与社会力量建立紧密联系,引进更加充足的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此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注重培养,组建优质服务队伍
从目前来看,人才建设始终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因此,高校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明确人才培养计划,加快优质服务人才培养,尽可能组建一支更加贴合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优秀服务队伍。同时,针对人员层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激励机制与监督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改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在社会化服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基于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在加强服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有效宣传高校图书馆文化,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社会化发展,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长期进步。
参考文献:
[1]邵郭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03).
(作者简介:唐晓琴,女,大专,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