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文化扶贫策略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1125
摘要: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从而提高当地群众文化综合素质,让其尽快摆脱经济上的贫穷。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本文就文化扶贫策略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化扶贫 策略

  一、文化扶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文化扶贫符合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

  时代在不断变化,不同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出现空白和缺位,而文化扶贫正好可以补足扶贫工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短板,还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案。

  (二)文化扶贫是群众内在的精神扶贫

  文化扶贫关键是“扶志”和“扶智”。文化扶贫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摒弃不良习惯和陈规陋俗,增加科学思想、理性认识和规范社会实践行为,排除阻碍农村发展的落后的文化因素,从而鼓舞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努力奋斗,抢抓党和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红利,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三)文化扶贫是防止返贫的根本性举措

  贫困是一个阶段性的经济现状,能不能脱贫靠的不是一时的经济救济,而是靠贫困群众强大的精神内生动力。人的文化综合素质是制约贫困地区减贫脱贫的关键因素,文化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坚决脱贫的意志品质,还包括规划未来实现美好生活理想的精神动力。只有进行全面的深层的文化扶贫,才能实现对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等综合实力的系统性提升。因此,文化扶贫工作是从治标向治本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转变。

  二、建设精干高效的文化扶贫专职队伍

  (一)建设专家型文化扶贫领导机构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为确保文化扶贫工作务实、文化扶贫过程扎实、文化扶贫结果真实,组建一个专家型文化扶贫领导机构,是文化扶贫工作能够持久见效的关键。文化扶贫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選配领导干部必须要党性修养强,具备极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另外,还要懂得文化扶贫的科学规律,才能科学正确地领导文化扶贫工作如期进行,并让贫困群众实现永久性脱贫。

  (二)建设专业型文化扶贫专干队伍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扶贫总目标总任务,关键在于文化扶贫专干是否热爱文化扶贫事业,是否具备扶贫攻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意志,是否具备敢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是否具备文化扶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要把文化扶贫总目标总任务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实践,首先要打造一支专业型文化扶贫专干队伍。

  (三)建立健全文化扶贫的工作制度

  制度具有规范性、目的性、计划性、执行性等特点,建立健全文化扶贫工作制度就是规范文化扶贫工作,确保文化扶贫工作按计划执行,并能按期完成文化扶贫工作总目标、总任务。文化扶贫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如期完成该项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考评、奖罚、问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三、文化扶贫要精准施策

  (一)建设文化扶贫电子书库

  建设种类齐全、规模庞大、趣味性实用性强,并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网视听的文化扶贫电子书库,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文化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把文化扶贫电子书库打造成具有先进科学知识获取、优秀文化继承传播分享、基础文化技能培训、正能量文化娱乐、家庭文化建设示范、现代文明生活引领等,功能齐全、感染力吸引力极强的让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上形影不离的文化宝库。

  (二)资助贫困大学生,激活文化扶贫点

  人力资源是文化扶贫工作最宝贵的资源,大学生更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精准扶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深造梦想就等于救助了一个家庭,并能阻断其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帮助其家庭实现永久性脱贫的最佳途径;救助一个贫困大学生,还能在其社区内树立知识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正面典型,极大激发该社区内贫困学子发奋读书的意志和决心,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文化扶贫达到以点带面的最好办法。

  (三)文化扶贫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调查,建立文化档案,梳理当地文化资源优势,探索适宜于当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文化扶贫的关键一步。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文化资源,地方戏曲是发展特色戏曲演出产业化发展的文化资源,地方皮影工艺制作及表演是发展皮影戏产业化发展的文化资源,地方纸织画是绘画工艺产业化发展的文化资源,等等。只要盘活当地现有文化资源,让其一一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并能帮助贫困群众走出经济困局,就是文化扶贫最好的也是最成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辛秋水.重视农村的文化扶贫[J].瞭望新闻周刊,2006(02).

  (作者简介:张蕾,女,本科,甘肃省庄浪县商务局,群文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梦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