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地域文化下的民族舞剧——分析舞剧《大梦敦煌》与《唐卡》作品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0544
摘要:鉴于当下对现实题材创作的普遍关注,本文梳理了地域文化下民族舞剧的创作手法及美学理念,通过动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文化是一种继承和创新, 需要找到联结点, 建立新“平台”,保护原生态艺术活动。通过民族舞剧积累创新,使原有的地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舞剧 《唐卡》 《大梦敦煌》 地域文化

  通过艺术形象来传承民族文化的舞剧艺术,日益受到政府和艺术人士的重视和推崇。“地域舞剧”是指基于城市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经济、政治而创作的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探寻中国舞剧离不开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文化,《大梦敦煌》和《唐卡》分别是表现敦煌历史文化和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舞蹈作品,从具体表象和渗透出的精神理念来看,民族舞剧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

  民族地域性文化體现着地方的艺术特色,它反映各族人民生活,表现各族人民的情感和民族地区的壮美山河,以本民族为背景创作的小说、艺术作品等可以表现本民族人民性格、思想精神及文化艺术。

  《大梦敦煌》《唐卡》作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剧作品,从创作之始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在舞蹈舞美风格以及音乐风格的运用上,有着不同的创作手法。

  一、不同的文化主题

  《大梦敦煌》是以敦煌文化为背景编创的。舞剧中积累大量的戏剧性元素,舞剧情节曲折,用舞蹈等肢体语言把人物情感和戏剧性因素融入其中,着重要求要在一定的戏剧情节之中完成舞蹈形象表现。舞剧表现中展开一幅富丽堂皇、委婉悲怆的画卷,呈现出敦煌文化的精神内涵,极具西部特色,在典型的多维空间中追求艺术的辉煌,以体会人性悲剧美的力量来震撼观者的心灵。

  《唐卡》全剧讲述了藏族唐卡艺人虔诚并执着地作画,以生命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故事,赞颂了藏族人民敬仰唐卡绘画艺术的真情实感。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唐卡画师不断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坚韧形象。以对唐卡艺术的真情实感为主线贯穿全剧,以鲜灵活泼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肢体语言以及艺术感染力,揭示出藏文化主题。

  二、不同的舞台舞美

  《大梦敦煌》通过多变的灯光、多彩的幕景、多异域风情的服饰营造出晶莹璀璨的敦煌意味,将传统的飞天形象比作爱情的化身不断变化色彩,将悠久的敦煌历史文化与现代舞台舞美艺术融合,缔造了那个时代经典的舞剧作品。反弹琵琶以及敦煌莫高窟全布景等艺术形象表达更是别具一格,因为只有在敦煌舞派中我们才可以见到这种舞台艺术。

  而《唐卡》的表现形式并不像《大梦敦煌》形式多样,多姿多彩。舞剧以黑色背景为主体,舞美严肃庄重,令人敬仰,通过独特的藏族服饰和唐卡绘画民俗等舞蹈艺术的展示,给更广大的观众带去了具有鲜明民族性、地域性的舞蹈艺术。

  三、不同的音乐风格

  《大梦敦煌》作曲家将琵琶、箫管、筝、埙等传统乐器的伴奏,运用到舞剧中,让人们感受西域的苍凉和粗犷。以大漠风沙的呼啸声音乐结尾,运用古朴典雅的西部音乐风格来点题,极大地增强了全舞剧的艺术感染力。

  《唐卡》作曲家自始至终运用传统经典的藏族小曲风格为主音乐旋律,辅以温文尔雅、凄美缠绵的音乐曲调,使舞剧音乐充满了藏族地域风采。在整场舞剧中采用了曲调首尾呼应的原则,增强了音乐与舞蹈因素的协调性,在强调地方化、地域性风格的过程中更具创新性。

  四、结语

  民族舞剧传承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浸透着浓郁、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大梦敦煌》和《唐卡》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这种文化带给艺术的影响力是长远和持久的。舞剧的编导以现代的审美观念解读一段历史,在中国地域文化与民族舞剧观念的碰撞摩擦中联结艺术独特的关系。创作者通过他们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审美特征,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敦煌文明和唐卡文明进行了再现性的表现。地域文化下的民族舞蹈文化质朴自然,清新真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大力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邵佳丽.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2]李贵恩.从《大梦敦煌》看中国舞剧的地域性特征[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

  [3]江东.为什么而舞剧?[J].艺术评论,2011(01).

  [4]于平.“逐梦新时代”的中国舞剧艺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舞剧述评[J].江东文艺评论,2019(08).

  (作者简介:王宣懿,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