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0380
摘要:“数+量/名+之+形/动”格式有的表示主观大量,有的表示主观小量,有的不表示主观量,还有的主观量不确定。本文旨在通过查阅BCC语料库及CCL语料库,探讨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特点。

  关键词:“数+量/名+之+形/动”格式主观小量 特点

  一、可以用来表示主观大量

  (一)“数+量/名+之+隔”

  1.m q之隔。语料库中出现的有“一代之隔、一天之隔、千里之隔、数十丈之隔、两尺之隔……”例1:礁石与江岸尚有七八丈之隔 ,燕飞萍虽然用了全力,终究距离过远,跃至中途,身体向江中直跌下去。

  2.m n之隔。语料库中出现的有“一帘之隔、一门之隔、一夜之隔、一周之隔、一步之隔、一墙之隔、一字之隔 ……”例2:“边文惠不识‘独脚神乞,薛仇可是认得的,他看到‘独脚神乞,只两月之隔 ,竟然苍老了许多。”

  在“数+量/名+之+隔”格式中,绝大部分的数词都是“一”,表示主观小量,也有少部分格式用其他数词,例“两屋之隔”,在这些格式中,有些表示主观小量,有些表示大量,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2表示主观小量,例1在句中则表示大量的含义。因为“数+量/名+之+隔”中绝大部分都是“一+量/名+之+隔”格式,只有少部分格式数词不是“一”,并且在这些数词不是“一”的格式中也只有少部分不表示主观小量,所以这里将“数+量/名+之+隔”格式归为有主观小量的倾向。

  (二)“数+量/名+之+差”

  1.m q之差。语料库中出现的实例有“两分之差、一步之差、30点之差、两三倍之差……”例3:我曾听人家说过,苟且活着跟埋在地里只不过数尺之差。例4:打出“野生”牌子的甲鱼每500克售价达到150—200元,而人工养殖的甲鱼每500克只有30—60元,价格相差数倍。其他如鸡蛋、三黄鸡等的价格也有两三倍之差。

  2.m n之差。语料库中出现的实例有“三小时之差、一剑之差、两球之差、两像素之差、一肩之差、两频率之差……”例5:这是法国的地名,怎么能用英文发音呢?就算将“圣德尼”译成“圣但尼”只有一音之差 。

  在“数+量/名+之+差”中,经常出现数词“一”,比如“一步之差、一字之差、一词之差”等,“一+数词/量词+之+差”格式往往表示主观小量的含义,如例5。与其他数词搭配时,“数+量/名+之+差”格式也大都表示主观小量,如例3。但也有少数情况“数+量/名+之+差”格式表示主观大量,如例4。

  (三)“数+量/名+之+失”

  1.m q之失。语料中出现的有“一招之失、一次之失、一步之失、千里之失、一场之失……”例6:高手过招,往往取决于呼吸之间,只要丝毫之差,便有千里之失。

  2.m n之失。语料中出现的有“一剑之失、一掌之失、一人之失、一球之失……”例7:这也没有什么,区区一掌之失 ,无碍我武林霸业。

  在“数+量/名+之+失”中,数词倾向于与“一”搭配,常常表示主观小量。也有不与数词“一”搭配的情况,比如“千里之失”,这时就表示主观大量,

  二、不表示主观大量

  “不表示主观大量”就是指不能表示主观大量但可以表示主观小量或者不表示主观量,这一部分将分析有主观小量倾向的且不表示主观大量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特点。

  (一)“数+量/名+之+跨”

  1.m q之跨。这种语例数量很少,有“一步之跨”,例8:在有些里弄住宅内,与之间只有一步之跨 ,互相门对门。

  2.m n之跨。这种语例只见“百人之跨”,例9:起百人之跨 ,万亩不举。例8在句中表示主观小量,例9不表示主观量,不存在表示主观大量的“数+量/名+之+跨”格式。

  (二)“数+量/名+之+小”

  1.m q之小。语料库中出现的此类格式有“一尺之小、一年之小、一家之小、一户之小……”例10:吃了那半瓶药液,便能把七尺之体,缩成一尺之小的小人,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

  2.m n之小。语料库中出现的此类格式有“十室之小”。例11:今若恃众而动,自绝于天。十室之小 ,必得忠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而助顺者乎?例10表示主观小量,例11不表示主观量。

  在语料库中,符合“数+量/名+之+跨”和“数+量/名+之+小”格式的词语并不多,其中大多数都是搭配数词“一”,表示主观小量。少部分结構数词不是“一”,当数词不是“一”时通常也不表示主观量。

  三、结语

  本文描写了“数+量/名+之+隔”“数+量/名+之+差”“数+量/名+之+失”“数+量/名+之+跨”“数+量/名+之+小”等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它们或者表示主观小量,或者不表示主观量。其中“数+量/名+之+隔”“数+量/名+之+差”“数+量/名+之+失”是偶尔可以表示主观大量的。“数+量/名+之+跨”“数+量/名+之+小”是不能表示主观大量的。

  参考文献:

  [1]罗荣华.主观量相关问题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2010(05).

  [2]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05).

  (作者简介:王煜茹,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