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闻香识女人》 艺术美 社会美
一、电影《闻香识女人》简介
这部影片讲述了年轻的主人公查理·西姆斯和退伍军人弗兰克中校之间的故事。学生查理家境贫寒,他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因此,他必须到图书馆关门才能离开。一天,他无意间目睹了自己的几个同学趁着天黑想要戏弄校长。校长了解一系列情况后让他说出恶作剧的主谋,并用保送条件作为要挟。这让查理烦恼重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随后,查理只能带着烦恼来到退伍军人弗兰克中校家做周末兼职。弗兰克中校曾经是巴顿将军的副官,他在一次事故中因为眼睛被炸瞎而失明,但他的嗅觉神经却异常灵敏。他能凭借闻女性使用的香水味道来辨别她的身高、發色等。弗兰克在家中无聊至极,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自己封闭在无比黑暗的世界里。于是,他决定让自己来一次奢华的旅行,带着查理坐飞机、住豪华酒店、吃高档西餐、与美女跳探戈、开豪车,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途中查理向中校透露了自己的烦心事,同时他也极力阻止弗兰克中校自杀。两个人之间从此产生了如父子般的情感。查理的阳光、勤奋、讲义气感染了中校,让他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幸运的查理在学校礼堂得到了中校为之精彩的辩护,使得他免于处罚。
二、《闻香识女人》中的艺术美
审美形态可以分为三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其中“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闻香识女人》作为一部著名的电影,它所呈现的艺术价值必定是为大众所公认的。这种公认的价值首先在于人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即艺术高于生活,却来源于生活。无论是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这一特点几乎是所有电影都可以具备的,也是电影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的原因之一。影片中查理陷入困境,在得到中校的帮助后脱离困境。弗兰克中校在生命黑暗的角落徘徊之时,查理挽救了他并给予了他生活的希望。其实这样的剧情正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寻求的。因为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磨难,而在最煎熬的日子里正需要像查理或弗兰克这样的知己。朱光潜说:“艺术是最切身的,要能表现情感和激动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需要了解。如果他完全不了解就无从发生情感的共鸣和欣赏。了解是用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如果对于某种事物完全没有经验,便不能完全了解它。”①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不仅限于给人带来了情感共鸣,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性。在这部影片名字的背后,“闻香识女人”识的不仅是香味,更是人品。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和有用的人不光要有诚实的品德还需要有始终不渝的思想。查理就是弗兰克中校认可的优秀的男青年。弗兰克退伍后一直生活在家中,被人认为是一个性格怪异、脾气暴躁的人。但是他对待女人的态度和语气却格外亲切。这是因为他厌倦了自己常年在家不透气的生活,觉得十分压抑,而这时查理的到来也碰巧遇上了弗兰克压抑到极致想要宣泄郁闷的时候。他带着查理准备来一次奢华的旅行,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想到正直勇敢的查理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这个帮他找回生活意义的词就是“正义”。弗兰克从查理身上看到了正义感,这可能使他无意识地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一名将军,正义是他不可或缺的品质。从他去哥哥家后外甥在言语上对他的挑衅可以看出,因为正义也使他遭受过别人的冷嘲热讽。在查理因正义而烦恼时,他帮助了查理,为查理做出了最精彩的辩护。即使正义使他受过伤害,他却依然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也许这是他的殊死一搏,破釜沉舟。最终却印证了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的道理,既帮助查理免受处罚,也使自己获得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李泽厚在探讨什么是艺术时说道:“艺术作为各种艺术作品的总和,它不只是各个个体的创作堆积,它更是一个真实性的人类心理——情感本体的历史的建造。如同物质的工具确证着人类曾经现实地生活过,并且是后代物质生活的必要前提一样;艺术品也确证人类曾经精神地生活过,而且也是后代精神生活的基础或条件。艺术遗产已经积淀在人类的心理形式、情感形式中。艺术品作为符号生产,其价值和意义即在这里。这个符号系统是对人类心理情感的建构和确认。”②《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反映了真实的人性心理情感体验,许多人都有过与影片中主人公相似的经历,有些人可能很幸运,遇到了知己可以摆脱苦恼,有些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还处于烦恼之中。这部电影也可以成为人在迷途中获取精神安慰的一剂良药。与此同时,电影可以作为艺术品,保存起来成为后代的精神食粮。
三、《闻香识女人》中的社会美
(一)人的美
从美学的角度看,人的美可以分为人体美和心灵美。人体美又包括身材相貌的美,姿态动作的美和人工修饰的美。影片中弗兰克非常喜欢美女。他在车里与司机对话时问司机酒店有没有高级的美女,可以看出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他在酒店和一个陌生女郎跳探戈的镜头把姿态动作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弗兰克本性其实是十分优雅和风趣的。虽然弗兰克年纪很大了,眼睛也失明了,但他的审美并没有因此而变差。相反,他依然生活得十分精致,请来一名专业的裁缝为自己量体制衣。甚至他离开家后,出现在每个地方都是一身得体的西装,修饰出他的绅士风度。这也体现出人工修饰的美也是美感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心灵美则主要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观。弗兰克其实一直在给查理灌输一个美好的向往:美是靠用心去感悟的,不需要眼见。弗兰克是个久经沙场、经历丰富的人,而查理不谙世事,单纯无邪,两个人正形成了反差。正因为年龄不同,他们各自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顿悟也不同。看似生活在压抑世界里的弗兰克中校对生活没有了期待,但在他身上仍然有着高尚的思想品质。他认为心灵的感悟胜于言语或眼神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坦诚,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领悟出人性美好和善意。
(二)人文环境与日常生活的美
《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的取材依赖于现实生活中人生存和发展的时代、民族、群体的社会关系以及物质生活环境。影片中,学生查理家境贫寒,弗兰克中校却曾经担任巴顿将军的副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却成了知己。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普遍存在着。李泽厚说:“抽象和形式美并非是精神、观念的产物。它乃是人类历史实践所形成所建立的感性中的结构,感性中的理性。然后人在这种形式结构和规律中,获得生存和延续,从而在形式美中获得安全感和家园感。”③这也说明了社会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具有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入人的日常生活空间的特点。从影片中人物的社会关系可以看出,人物具有很強的阶级属性。虽然影片具有一定程度的年代感。但无论是富人和穷人,高官和平民的差距,在当代社会形势中仍然无法消除。查理与同学之间家境的不同,使他比别人更加勤奋,成绩比别人更加优秀。在别的富家子弟玩世不恭的时期,他选择不让家人失望努力学习。而正是家境使他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强大的庇护伞,他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容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向迷途。这时,弗兰克中校的出场似乎有些令人意想不到。但是生活是美好的,查理因为一份周末兼职的工作,与弗兰克产生了如父子般的情谊。这就是日常生活的美。因此这部电影的出现将日常生活审美化,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
四、影片中官能的美感
从电影名字可以看出,片中最让人钦佩的是嗅觉的敏感。弗兰克眼睛失明,嗅觉却十分敏感,他可以靠闻不同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来判断这位女性的年龄、身高、爱好甚至发色。实则不然,嗅觉只是属于他的外在感官。康德提出审美共通感,也就是说人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具有统一性。哈奇生也提出过这样的理论:美感来自内在感官与外在感官两种,两种都可以产生快感,而内在感官对美的感知更为强烈。弗兰克之所以失去了视觉还可以有这样的惊人天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他本身的审美经验,他可能在眼睛失明之前对各种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在记忆里形成了自己判断的规则。弗兰克中校经历过生命的起伏,具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所以,他对人性的判断力也是强于普通人的。这也足以使他对阳光、勤奋、正直的查理产生喜爱。因为人性中最美的东西是需要被懂欣赏的人所发现的。校长虽然称为“校长”,他却利用人最美好的品质来要挟查理说出主谋。查理高贵的灵魂差一点就要被校长打入黑暗之中,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者,他虽然有一双看得见的眼睛,却发现不了自己身边的学生的真、善、美,也发现不了那些玩世不恭、欠教育的孩子。而弗兰克与校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他发现了查理单纯、善良、充满正义的高贵品质,他挽救了这位在黑暗中徘徊的少年。这是他用心灵去感受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也解释了这一现象,认识和理解某一事物需要顿悟和感知,知识是认知的放大镜,放大的是可用的规律。弗兰克所表现出的行为由此可以做出解释。与其说他是靠嗅觉闻出事物,不如说他是靠感知来感悟世间的人情。
该影片给观众带来的其实是心理上的美感。它采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渲染了极富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特色,同时也反映出各个阶段弗兰克与查理的心理变化。他们在完成彼此灵魂救赎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注释:
①朱光潜:《朱光潜全集1》,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220-221页。
②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58—360页。
③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91—292页。
(作者简介:宋佳惠,女,本科在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