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分析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建设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9168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在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以山东省为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保护,打造我国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平台建设普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平台。通过这一社会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进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推进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提高普查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整理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环节。近年来,山东省依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成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此基础上,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需要继续对省内具有浓厚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与整理工作,依据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价值以及濒临消亡的程度,划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级别,将这些数据和资料整理和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伪性进行细致的鉴别,并成立专项的研究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整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实现山东省文化与艺术的创新。

  在进行普查整理工作时,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进行整理方式的科学对应,以期给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最全面的保护,让其可以得到更多的渠道得以流传、发展。同时,在普查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方式,尤其是一些民间手艺,尽量提升此种手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可以拥有更多传承下去的机会。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亡,许多民间传统技艺的消失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因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有助于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进而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家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山东省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体系,同时,搭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共享平台。为提升社会大众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需要利用资源数据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和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因此,需要对数据库的使用对象进行确定,既可以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项目的传承者,也可以是对项目感兴趣的普通群众。通过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可观赏性,同时,各领域的人群还可以通过数库进行对相关项目的探讨与交流,对项目感兴趣的群众能够从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参与度。在数据资源进行共享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风险,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同时,针对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存在着较大的产权纠纷问题。因此,数据库管理人员需要针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设置数据库的安全加密级别操作权限,避免数据资源丢失和被盗取现象的发生,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而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同时,有效保障项目传承群体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网站,提高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与关注度,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呼吁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而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三、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

  山东省通过成立专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体系,能够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传播服务。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山东省可以充分借助传播平台的优势作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各地区的图书馆和文化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可以借助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发挥其社会职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例如组织当地的专家、学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群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讲座,帮助更多社会群体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我国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平台开展各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传统艺术表演活动,在丰富人们业余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效果,有利于增强社会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博物馆具有对文物收藏和保护的作用和职能,因此,山东省需要发挥博物馆的优势作用,向社会群体展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如针织、刺绣、窗花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工具等,进行陈设和展示,以这样的方式帮助社会群众充分了解山东地域的民俗文化以及家庭生活习俗。还可以通过传统技艺的现场制作来展现我国传统工艺的高超水平,提升社会群众对齐鲁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此外,山东省具有许多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戏剧,如山东梆子戏和柳子戏等,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在静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础上,以动态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同时,还可以依据现场观众的喜爱和接受程度,给予其与项目传承人接触的机会,亲手制作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表演技艺,进而有效提高社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四、筹措非物质文化遺产保护工作的专项基金

  当前阶段,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上,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力量。一方面,政府需要依据国家下发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的指导,不断加大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成立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项基金,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确定保护项目和对象,为项目对象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面向社会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以募捐、资助和奖励等方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而有效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性。设置专项基金时,要注意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进行资金配置,防止“一刀切”,因为种类不同,在资金的需求上表现不同,要注意让资金的作用全面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当前,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濒临消亡,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需要成立专门的公共文化保护机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文化传播平台,筹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进而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王云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02).

  [2]刘露.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04).

  [3]刘晟翔,闫雯.由山东大鼓的现状浅谈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北方音乐,2015(13).

  [4]王宇.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分析与保护利用[J].理论学刊,2012(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现代学院校级课题“山东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编号:XD20191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苏进静,女,硕士研究生,山东现代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编辑 张云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