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西方翻译思想研究
◎郝思佳
本文通过对二战后西方翻译背景及思想的回顾,研究西方翻译活动在二战后的发展状况,进而更好地了解西方翻译史学习并借鉴其精华之处,提高中国翻译学者的翻译素养,并充实翻译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
西方翻译 二战 中国翻译
二战后中西方翻译活动日益增多,翻译理论不断发展,翻译人才层出不穷。虽然我国因其自身的特殊国情,翻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同样都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拟对二战后中西翻译的背景及翻译思想进行浅析,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翻译活动。
一、社会环境介绍
我国二战后的翻译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50年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为了迅速恢复国内经济,中央政府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口号,其他事业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同样,翻译事业也落后于其他国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当代翻译事业才开始慢慢起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开始学习西方翻译的优秀成分,但无论是从翻译规模、翻译范围还是翻译人才等方面,都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翻译事业繁荣,并且我国的翻译流派不及西方国家那么多。由于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女性翻译家团队整体落后于西方。虽然二战给很多国家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是有些资本主义国家掠夺了大量财富,因此更好地规避了灾难和风险。这些西方国家利用大量资本积极恢复生产,使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重视人才,为翻译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保障。翻译专业出现在各国高校,国际翻译组织活动盛行,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翻译思维方式:笔译、口译、机器翻译等,西方各翻译流派种类繁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
二、翻译思想
翻译文本主要是英美国家文学以及苏联文学,后来才发展到翻译印度文学和拉丁文学。几乎所有的现代派文学的作品和理论专著都被翻译成中文。新中国时期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翻译人物主要是林语堂和傅雷。林语堂是现代文学流派“论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翻译艺术”的表达,这种表达体现在三点:第一,译者要对原文文本和内容有所了解;第二,译者必须清晰顺畅地用目标语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第三,译者应该使用一些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现代翻译大家,热爱翻译工作,他认为翻译是一种神圣的活动,同时提出翻译工作者必须了解原作和原作者,同时要提高自身的翻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和翻译原作,准确而忠实地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三、结语
西方翻译历史悠久,翻译流派众多,翻译作品琳琅满目,为各国发展翻译事业、从事翻译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对世界各国的翻译事业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我国实施科技文化强国战略,希望我国的翻译事业也可以为中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建议我国翻译事业平衡发展,为涌现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主义翻译家提供良好的环境。[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 2009.
[3]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刘冬杨)
(郝思佳,女,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