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取代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课程的创新型模式研究(上)
◎张金宝
目前在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的和声、曲式分析、复调和配器课程,也就是俗称的“四大件”课程,通常都是割裂分开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都是偏难的,与实际的演唱、演奏基本也是有很大距离的。因此,造成了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严重后果。随着全国各高校的多元结构以及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正在大力推行,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的建设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教学改革。
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 “四大件”教学观念 音乐表现参数
音乐作品是由一个个音乐表现参数组成的,表现参数犹如生物体的细胞一样,组成整个鲜活的机体。而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就是要引导带领学习者从每一个音乐构成要素和基本表现手段入手,从而深入作品的整体结构与精神内涵。
音乐综合分析法针对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史、音乐美学等专业的特性,以音乐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实际用途为出发点,用综合分析课取代原来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教学,将作曲技术理论的各类课程内容融入到对具体音乐作品的分析当中,使学生能够兼顾音乐作品的风格发展线索,力求广泛接触音乐作品技法和音乐风格、音乐内涵,为广大学习音乐的普通学生打开认识音乐本体技术的大门,同时达到拓宽其艺术视野的目的。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作曲技术理论的各个学习科目常常彼此割裂,互不相通,造成学生接受过程中的盲目性;或者在教学实践当中没有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味地以一种相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做四部和声题,听不出很简单的和声连接的音响;学习曲式结构,只认识ABA的外形轮廓,而不知其中音高、调性、规模之间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逻辑关系。这会导致学习音乐的学生从根本上说不出音乐作品“其所以然”,极大影响着各自专业的发展潜力。而本课程力求在学习内容、科学的综合性方面下功夫,以新的角度安排学习者的实践,通过典型的音乐作品,学习最为经典的知识技能。音乐的风格涉及从古典、浪漫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以开阔学习视野,适应行业的交流、普及性、纵深发展等各个层面的需要。
一、音乐作品的材料与结构
音乐材料的构成,从微观上来说包含多种音乐表现参数: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表演方式等。通过对音乐作品材料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每一个音乐表现参数对音乐发展和结构组织所起到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从音乐的宏观结构和整体上,来把握音乐风格及内涵。音的四要素:音的高低(旋律)、音的长短(节奏)、音的力度(强弱)、音质音色(色彩)。在音乐语言表达中,各个基本要素要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分析作品时,要先从这些基本要素入手。
主题的发展变化、多声部织体的组织、作品的曲式结构、配器的整体布局等,透过整体的逻辑分析,着眼于整体的表达手段,可以深入到音乐的内容、形式与精神核心。
(一)旋律
旋律是一首音乐作品的灵魂,主调音乐作品的美很大程度上是由旋律所决定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和旋律线的设计是构成旋律的关键点。旋律的关键作用是表达作品的基本内容。
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作品所表现的旋律外貌具有很大差异。古典主义时期旋律句法分明,结构均衡,清新明快,线条整体起伏较为平稳,旋律进行主要以音阶、分解和弦为主。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要最大化地表达内心情感与戏剧性,所以旋律线条表现为有很大的起伏幅度,句子之间对比强烈。而近现代音乐作品中,旋律的传统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甚至逐渐被瓦解。旋律线条不追求流畅、周期循环、级进的线条,而是用大幅度的跳进,结构不对称,前后不追求呼应原则,常常是片段性的,较少的情感色彩。
(二)节奏
音的相对长短关系即节奏。旋律常由一个或数个节奏型贯穿起来。节奏给旋律鲜明的个性。二者的运动结合勾勒了音乐形象。音乐作品的风格常常是由不同地域或民族所特有的节奏型表达的。
二、主题材料的基本展开手法
展开就是根据音乐的动机、主题乐思,将音乐材料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曲式规模的完整结构,是素材凝练地加工、变形的结果。音乐材料的变化对于发展整体音乐结构、揭示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对原有动机加工处理,包括重复、变化重复、模进、逆行、倒影、扩大、紧缩、分裂等。
掌握音乐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认识音乐作品中的材料、调性、规模等分析的基本条件及其基本的分析手法;掌握一部曲式结构的主要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乐段与复乐段)及其附加结构,在分析过程中充分结合音乐的各种表现方式和展开手段,以小见大,为分析较大型的曲式结构打下基础。
[1]姚恒璐.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课题《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取代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课程的创新型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SB0425)结题论文。
(张金宝,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