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行走在小黄村寨的时候,总会有异样的感觉。那是初夏时节,6月12日,邀上好友佩香,从高增搭上卡车出发,一路颠簸,历经一个半小时,到达小黄大门。走下台阶,顺河走,渐渐地,呵,如梦一般的鼓楼群在眼前拉开了帷幕。小河岸上,扶风的细柳,婀娜多姿,在游人肩上轻轻晕染了一抹如烟般的绿黄。玲珑飘逸的石桥,酒醉的诗人一般,横跨在绿蓝的河上,无尽洒脱。山,陡如门,将村寨搂在怀中,古色古香的木墙掉进了河里,追着云飘洒。河上夕阳兴致正浓,照着村子,呈现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空灵、优雅。
过了风雨桥,眼前一亮,来到了传说中的“小黄一绝”——民居古群。该有上千年的历史吧。你看,那依山而建、顺河而走的街道,那被时空打磨得圆润光滑的青石板路。行走在这条街上,如同在古董店里玩弄古董,靜静地感受这里的安静,安静得已泊在世事喧嚣之外。一屋一瓦,一石一阶,一声沉郁的长叹,都透着洗尽铅华的深远、淡泊、与世无争。坐在桥头,观看那田里的老渔翁,一网一竹竿,荡漾在河间,随手挥洒,一挂一挥一放一挪一收,哟,鱼入篓了。这场景真令人羡慕,也只能让人羡慕罢了。这里的人,和鼓楼群一样,遁入了历史的宁静中。
发现小巷的美,纯属意外。友人发现了井巷,雅趣甚浓,便携手而入,飘来了一巷子的浓味。那般清晰,清晰得能够透析出青绿或墨绿的苦涩,缭缭绕绕传来的还有窖藏多年的陈坛老酒(米酒)味儿。这些斑驳多姿的房子残留着底蕴,仿佛见证了千年历史的辛酸。行走在巷子深处,清脆的脚步声回荡在曲折婉转的小巷中,悠长,悠长。远来的吆喝声,依然谈论着千年来的传奇故事。转一个角落,一口“卧槽井”映入眼帘,泉水淙淙,饮上一口,凉凉的。这水,流淌着这里祖祖辈辈的人情世故,演绎着寻常百姓家的安宁幸福。巷子的尽头,小黄山腰,放眼远眺,鼓楼景色尽收眼底,不免想起一首诗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看水碧云天,画船听夜眠。”风景如画的江南古城,碧水映天,雨眠画桥,佳人骚客,古朴风面如故乡般的温情修补了游子破碎的心。
值得一说的是,夜景堪当小黄景色的一绝。灯笼,依建筑不同角度而悬挂,山的不同侧面而摆设,一闪一闪的神态,蕴藉着优雅的简约,一种历经繁华后返璞归真的风格。小黄不仅仅是淳朴中见优雅、宁静中有繁华的水乡,还应纳入历史文化。自从侗民入居以来,这里一直没有中断过生命的历程,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代代相传。这些历史画卷已融入了这里的山草树木,这一路下来,只要你愿意深入,够喝一辈子的了。人观鼓楼,如同在历史的痕迹中穿梭,咀嚼,品味;楼观人,如同老人看小孩,一副沧桑,一副慈祥,倾听孩子们的抱怨。随着旅游的旗越打越响,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了这里的美,那么这份古老的、纯真的韵味还会不会遗留下去?那可说不准,交给时代去说吧。
转过头来,友人正凝神远眺,陷入沉思,久久长叹,想必她已有了自己的收获吧。
我说:怎么样?答曰:不虚此行!
的确,古城好似一散迷魂香。来的人,据说,不走了,来了的,还来!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