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对人类一个时期的思想发展、道德水平、思维方式等软性思维发展的总结和精神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良性文化作为传统文化被当做人类精神财富被保留并且传承下来。过去,文化的传播被限制在书、报、信等以客观事物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中。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在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中产生了变化。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单向、不统一、被动的限制,使艺术走向一个多向、立体、交互的新的发展形式。
在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逐渐渗透,大到奥运赛事,小到平民手机无一不透露着新媒体发展的气息。在新媒体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该怎样融合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大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讲究“仁爱”、“义”、“理”、“智”、“信”、“德道”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千年传承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的地位正在被撼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一个金钱消费社会阶段。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个领域逐渐地被新媒体所主导。
在这种新形势带来的发展问题下,我们有责任进行反思,利用优秀的新媒体艺术优势,加快对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对大众的观念引导,使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一方面,不仅可以对人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艺术,对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进行重新引导。同时,对传统文化不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改良,使之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
从其性质上看,传统文化反应客观世界的同时,亦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文化升华。新媒体艺术则是建立在信息时代中的以虚拟主体为主的艺术创作,我们很容易就会受其影响。正是因为如此,二者的相互融合才显得尤为重要,让新媒体艺术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有力助手。
博物馆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体现地点,随之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也随处可见。通过随处可见的馆内大屏幕以及每个文物前的交互式设备,就可以不用触摸就能了解到这个文物的历史以及3D全景。同时,北京故宫博物馆于日前推出的“每日故宫”的APP软件,使人们每天可以在手机上欣赏一件珍宝,并且可以不用到到达故宫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珍贵文物和代表作品,并附有高清细节图片。整个软件的设计也是充满了传统艺术的气息,古香古色,一下便吸引住了大量用户群。
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的运用还不止于此,网络的特性决定了新媒体艺术的传播方式,我们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二维限制,在设备上将艺术虚拟“真实化”,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进行
有效的传播。[1]
在新媒体艺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网络词语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影响。网络流行语的滥用,改变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语法规则,不仅会产生歧义,也会对整个国内的语言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划
新媒体的设计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所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大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各自的爱好群体。受众市场由大众向分众乃至向小众甚至向一对一转变,细分程度越来越深入。所以,每个人都有点喜欢的节目,这样是没有市场的,而只有一部分人非常喜欢的
产品才有市场。[2]
所以,未来的具有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艺术,必是从不同方面满足不同层面人的需要: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很丰富的历史底蕴,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新媒体艺术的方式将之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利用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使之被人熟知,提高当地文化知名度,用文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少数民族文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每个事物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样的文化传播方式,使我们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让文化更平民,更开放。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利用新媒体艺术,将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合进去,禁忌盲目模仿他方文化,做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媒体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毛烨.新媒体技术在福建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电脑,2012,28(11):66.
[2] 卜彦芳.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J].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71-72.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媒体艺术》(项目编号:CX2015SP283)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电影)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