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丝网版画创作的生态环境
在中外美术史上版画的创作与传播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美术的兴衰向来有着必然联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钟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丝网版画正式在八十年代初这种特殊历史环境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宽松的社会环境与开明的文化政策,为丝网版画的发展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
一些艺术家有机会走出国门,国外先进的版画技术和经营模式被引进。中国丝网版画的开拓者、创始人,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张桂林是和中国当代丝网版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1980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第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从此,开启了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丝网版画先行者之一,他一直在丝网版画领域担任着重要角色,并且致力于将丝网版画延伸到生活里。著名评论家易英评价他的版画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丝网版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最早从事丝网版画创作的实践者大都是木刻版画家或其他艺术领域重新转入到丝网版画这个新兴创作领域的。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这段时间里,相继有各个年龄层的版画家尝试了这个对中国版画界来说相对新鲜的版画种类和创作形式,不少丝网版画作品出现在全国版画展中。八十年代大多数丝网版画家开始的作品木刻味较浓,画面表现的语言和形态跟套色木刻都极其相似。这就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版画表现手法创作形态相对单一,从而使丝网版画无法找到自身的特征所在。当时是用照片复印件直接在丝网上感光制作出丝网版画。用照片复印件做多次不同明暗层次的差异递减来制作套版的色层处理,因而又产生了很多照片转印式的丝网版画。
在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全国“三版”展的举行,为丝网版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从事丝网版画创作的版画家已经越来越多,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段逐渐变得多元化。近年来,丝网版画的队伍逐步扩大,在各类画展中夺得多种展览奖项的老一辈丝网版画家和新兴丝网版画家开始崭露头角,开设丝网版画的院校渐渐增多,到20世纪末已形成了一种蓬勃发展的局面。我们也同样意识到,丝网版画跟其他版画种类相比,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对工具材料的运用,还是对艺术力度的探索和经典作品的追求上,都有着太大的差距。这种评价吻合了当前丝网版画界的真实现状。
三、关于中国丝网版画当前发展趋势
丝网版画不同于木刻版画或者铜板画,刀刻痕迹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美感,它的美感在于印痕组合所产生的整体语言形态。丝网版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张力,能更好的表达创作者的观念。因此,丝网版画在现代艺术中以其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满足了社会和画家的需求。丝网版画的科技含量是其他版种无法比拟的,它的多元性、包容性、色彩性实现了其他版种无法实现的视觉冲击,极大地开拓了版画新的表现形态。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提出更多的课题,尤其是中国的丝网版画尚还处在发展阶段,从艺术层面到技术层面,有待丝网版画家们探索与创新的还有很多问题。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相信未来中国的丝网版画必定会以一种多元且充满内涵的艺术形态存在。丝网版画家们会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符合丝网版画自身表现方式和艺术形态,发掘出符合普遍大众感受的新颖视觉艺术来映射人们的情感与梦想。丝网版画的发展应该以社会文化形态为思想基础,赋予丝网版画的社会意识,客观的分析利用网版印刷技术在当代文化中的实验空间和商业价值,推动中国丝网版画艺术的更大发展。
总之,无论是社会构成形式还是艺术的发展形式,只有在适合的生态环境前提下,丝网版画的发展才会更为稳健、合理,在发展条件不够成熟的环境中,它必须适当的调整自身表达形态来适应社会达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慧丽.浅析过当代丝网版画创作的现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1).
[2]孙田成.试论世纪之交的中国丝网印刷工艺——兼谈我国丝网版画的发展态势[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2).
[3]张天星.版画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旺编.丝网版画教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
[5]参考网站:http://www.docin.com/p-5326229 53.html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浅析中国丝网版画现状及发展趋势》(项目编号CX2015SP282)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