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5G;媒介环境;人技关系
世纪之交,唐·伊德(Don lhde)以变更理论(variational theory)、具身化(embodiment)、生活世界(life-world)三個要素分析现象学领域的“经验”问题,对人与技术之间的生存关系以及技术对人的知觉改变加以探讨。如果说伊德彼时对于人技关系的探讨存在一定的展望色彩,那么二十多年后的当下,人们所处的技术环境相较以往则更贴近伊德的描绘。随着人们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开发的逐渐推进,以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为特点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继1G、2G、3G、4G技术后,能够满足人们暴涨的移动数据流量需求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推进,5G技术融媒如毛细血管般渗透于社会各层肌理,无所不在地影响着社会的运行。
由此,本文提出研究的初始问题——5G何以对融媒应用技术赋能?由此构建的媒介环境又与人产生怎样的“人一技”关系?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从5G技术本身带来的融媒可能出发,剖析当前我国融媒应用中5G技术所带来的全新变革,探索我国5G技术赋能下的媒介环境融合性转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媒体行业未来发展路径加以研判。
一、何为“融媒”:从“大众媒介”走向“万物皆媒”
一般而言,学术层面“媒体融合”中“媒”的所指实为狭义的大众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且大多研究认可这一语境下的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多元要素相互渗透的深度融合阶段。事实上,在“万物皆媒”的5G时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进化,“融媒”这一概念已从单一的大众媒体领域进入更为广阔宽泛的全应用领域。如果说3G和4G的技术特性是围绕“移动宽带”数据场景并提高用户的无线接入速率,那么5G的技术特性则大大超越以往单一的“移动宽带”概念,助力各类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不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数据往来,也满足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5G融媒应用在多个领域开展探索,其应用的主战场赋能实体经济、赋能干行百业。
当前,我国5G融媒应用已覆盖汽车、电子、航空、钢铁等14个重点行业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在加速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就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从4G到5G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在“十四五”期间更加促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升智能终端设备陛能并促进互联网一物联网线上线下融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在5G融媒应用的助力下产生极大变革。目前,我国5G融媒应用飞跃式地提升了媒介内容传输速率,增强了用户与媒体的互动性,强化了媒体场景化使用功能,主要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无人机、机器人写作、大数据等。此外,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增强,设备之间的技术壁垒被打破的同时媒体硬件也在走入深度融合阶段。5G的低时延特点,使建立智能物联网成为可能,基于5G的无线分布式馈线系统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智能化互联互通的新方向。在5G技术加持下,媒介生态变化使人们从“看媒介”变为“应用媒介”,5G融媒应用建设将向着智能化、具身化、融合化、全链接转变。
二、何以“融媒”:5G为我国融媒应用提供的关键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71.8万个5G基站,同时我国也将继续拓展5G的垂直应用场景。5G技术蓬勃发展带来的强大溢出效应为千行百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也给我国媒体融合事业提供了全新的融媒技术可能。5G使得信息传输速率提升了10—100倍,其峰值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it/s,端到端时延达到ms级,可连接的设备密度也增至10—100倍,流量密度可达到以往的1000倍,频谱效率提升5—10倍,而这些都建立在每小时500km速度下能够保证用户使用体验的基础上,其超越前代信息传播技术的特性为我国融媒应用的更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一,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助推媒介内容实时化传输。3G时代,我国国民移动终端设备尚不能支持视频的良好体验;4G时代,网络速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推动了视频类应用的高速发展;5G时代,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能够真正实现对超高内容的实时化和高保真传输。相比4G的峰值下载速度300M/s,5G理论上可支持高达百倍的提速。时延方面,5G要求空口时延小于1ms,端到端时延小于5ms,缩短了整体延迟时间。5G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并不仅仅体现在体育赛事高清直播、娱乐短视频等应用中,如远程医疗手术、自动驾驶等对数据时延要求极高的融媒应用都在5G技术的助推下实现了内容传输实时化,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与精准性。
其二,5G技术助力人工智能,加速内容生产智能化。5G不仅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提供更迅捷的网络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成为人工智能相关融媒应用发展过程中新的驱动力。人工智能相关融媒应用在5G技术加持下提供了更快的反应速度、更智能的应用模式、更直观的传播内容以及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如百度升级建设的软硬一体AI新型基础设施“百度大脑6.0”、小米构建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AI为核心的华为智能体,都在5G技术的助力下为用户提供了全场景智慧体验。
其三,5G技术强化感官体验,实现产品体验优质化。在5G问世之前,VR、AR技术和终端设备虽然已经多次迭代,但因为对网速的极高要求,用户的视觉体验仍不尽如人意。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推动宅家需求,实时传送海量丰富数据的5G技术能够满足用户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借助VR技术,用户网购前可以在家虚拟试衣,在节假日足不出户逛遍景区。同时,新闻媒体也能够调动受众的多感官联动,为其构建身临其境、虚拟和集成的沉浸式新闻体验。新闻场景复原及重现也拉近了新闻受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虚拟与现实相交叉的技术使受众成为新闻场景的一部分。
三、融媒环境下的“人—技”关系
传统的技术主义哲学视角下,学者们往往将技术视为“敌托邦”,并以一种略显怀乡病的浪漫主义色彩去描绘自然与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渴望回归田园牧歌式的“去技术”环境,关注使现代技术成为可能的历史和超越论(transcendental),而非重点关注伴随着技术文化发展而出现的真正变化。当代的技术哲学则通过关注特定技术去理解全新的文化现象。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
人类发展进程中,媒介的变迁给人们的思考、感觉、评价等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新媒介的诞生并不意味着旧媒介的消亡,而是新旧媒介和谐共生、共栖共存,一同建立和谐平衡的媒介环境。伊德将“(人一技)一环境”[(human—technology)一environment]大致以具身、诠释、它异、背景四种关系加以划分,也正与当前融媒体环境下的技术和生活世界巧妙耦合。
(一)融媒技术环境中的具身关系
人造的技术物在媒介环境下融入人的身体经验,成为人与技术的具身关系。媒介的发展为受众营造出不同的拟态环境,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感知和了解世界提供了便捷,不同媒介调动了受众多元的感官体验,融媒体的发展也在影响和重构人们的世界观。人类的数字化生存,从“离身性”转向“具身性”,数字化的人不仅是漂浮在各种虚拟空间的账号,而且以“虚拟实体”的形式与现实主体被绑定在一起。5G融媒体能够加强受众的感官度,在增强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使其社会认知产生全方位的改变。随着技术的变革和融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媒介环境被技术不断注入全新活力,两者也成为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
(二)融媒技术环境中的诠释关系
融媒体环境下,设备从人体知觉维度出发,利用自身的“刻度盘”“量表”“温度计”等元件,使技术“可读”的同时,也让人的感官与知觉被技术所诠释,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由此被技术展示,而技术的表达也被人所“阅读”。如深圳市拟建的搭载着5G小型基站、温度传感、环境质量监测、充电桩等设备的多功能智能杆使得智慧城市信息数据可输入、可诠释、可阅读。5G融媒的应用落地也使4K甚至8K超高清视频直播成为现实,并使技术诠释环境的能力变得更为即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设置了多个4K高清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5G传输稳定清晰的现场画面,人们正是通过网络直播“阅读”生活世界。5G融媒体时代,AI、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渠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状态,技术的更迭加速深化了符号环境的多元化程度。在多元化的符号环境中,不论是网络媒介传播还是人际传播,新兴媒介技术的出现为多元的符号解读提供了便利,通过信息收集、数据处理、语言编码及翻译,实现多元符号的可读性和共享性,传播介质的多元化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融媒技术环境中的它异关系
正如人们在孩童时期拥有的玩偶、汽车模型一样,技术本身并不完全是对事物与环境的指涉和显像,也可以是之于人的一种准他者(quasi—others)或準对象(quasi-objects)。如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物的存在,不仅协助人们的生活起居并大大提升智能家居中枢的服务能力,更大程度上也作为一种“它异”(alterity)的技术物,成为与人们共在的对象。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陪伴式机器人也成为孩童或者独居老人的玩耍或交流对象,以具有主体身份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技术与生活世界中。
(四)融媒技术环境中的背景关系
事实上,人们往往将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视为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存在。举例而言,一般只有当下水管道堵塞时,人们才会注意到每日工作的排污系统,也就是说只有当技术流程中有故障出现时,人们才会去关注自身所在的技术环境,而正是泛在的技术构成了人的生存背景。媒介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赖。随着融媒体以及5G技术的发展,融媒体相关产业链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网络电商平台、云农场、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在更新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另一种意义上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劳动与工作方式,并连接现实社会的产业链发展,助推供应链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的双线发展。另外,随着5G技术的发展,融媒体也逐渐融合到社会关系层面,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融合。多元媒介环境促推着多元符号环境发展,多元化的符号也正在对媒介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符号的建立基于媒介的“非排他性”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也成为符号及其背后文化意涵的传播桥梁。
未来社会的转型与变革需要融媒体的全面参与,并通过媒介传播加强对于个体以及社会层面的联结。如在政治发展维度,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拓宽了公众表达观点的传播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充分了解民意,感知社会公共舆论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使政务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在经济发展维度,5G融媒体正在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催生融媒体相关行业和移动应用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在根本上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多元化发展。在文化发展维度,融媒体的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习惯等。文化传播的载体在不断更新,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文化的个性化、小众化、社交化属性逐渐显现。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媒介传播的主要阵地,5G融媒体发展影响着社会层面媒介环境的变革。
四、媒体行业:5G技术赋能下的路径探索
众多5G融媒应用实践中,我国媒体行业的融媒转型深度稍显不足。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些传媒集团逐步建立了全新的融媒体部门,然而由于组织架构与技术改革的不匹配,多数媒体机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新闻采集重复、改革进展缓慢、同平台重复题材稿件频出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媒体领域的融媒改革中,由于不同部门采编习惯存在差别,在形成合力的过程中时常产生摩擦,难以实现融媒体新闻中心资源的完全、彻底整合。因此,5G技术带来万物皆媒趋势的同时,也使得媒体行业加快深化融合转型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宏观层面
首先是把握媒体形态变化,树立适应新兴技术的传播理念。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不断发生裂变。基于5G技术,“立体化”的媒体形态成为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媒体传播方式和内容生产在5G背景下不断迭代更替,因此要把握好融媒体的发展方向,树立与时俱进的传播理念,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变革,遵循新媒体发展的规律,感知5G时代下媒介形态的变化。其次是转变传统体制机制,推动技术与传媒产业深度融合。2019年是我国5G发展的元年,基于5G的融媒体改革与变化也冲击着传统的体制机制,因此要快速适应媒介环境变化,构建全新的体制机制。一方面,顶层制度设计应与底层逻辑同步,努力实现制度革新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接轨;另一方面,体制内的从业人员应该转变思路,积极学习新技能,加强新闻素养,适应5G技术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变革。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
(二)中观层面
首先是搭建云平台,实现优质媒体内容资源共享。云平台系统的搭建带来更加高效、集约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传统媒体在不断变革与创新,而在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融媒体云平台应运而生,因此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对于融媒体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有效推动媒体渠道和内容的优质资源整合。其次是优化管理流程,建设新型数字全媒体传播体系。搭建涵盖从央媒到地方县级媒体的传播体系,协调好区域之间互联互通的关系,优化管理流程,为传统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媒体注入全新活力,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衔接提供缓冲区和过渡带。个体角度而言,参与到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个体需要协同高效合作,共建数字化的传播生态系统,从平台、业务、模式、流程四个方面搭建智能场景化的传播矩阵,同时对资源集约化利用,为搭建新型传播体系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
(三)微观层面
首先是补齐技术短板,突破内容生产瓶颈。核心技术的突破依赖于基础科研,技术创新是融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难点,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形成使新闻选题到采编以及分发的过程快速实現一站式发展,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信息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和整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内容创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内容生产的瓶颈。因此,媒体^通过高效利用“技术工具”能够给受众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创作内容,如挖掘大数据传达更加立体的媒体作品;运用AR或者VR技术产出可视化新闻,加强用户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其次是精准把握受众,提高内容受众精准度。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渠道的增加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受众需求,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也为社交媒体的投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传统的营销策划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融合传播中,技术的人性化趋势益发显著。因此,要针对用户偏好,在遵从隐私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合法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筛选,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后,明确用户定位,并进行完整的用户群像分析,利用算法给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进行精准化营销。
五、余论
总而言之,5G技术的蓬勃发展赋能干行百业,助推了我国各领域融媒事业的发展,也凭借超越前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自身特性给我国融媒应用的内容生产智能化、数据传输实时化、产品体验优质化需求提供了技术可能,同时也使得伊德所言的四种“人一技”关系成为现实,技术在强化人们感官体验的同时深化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相互构型。对于媒体行业而言,5G融媒应用作为新兴技术物仍存在模式不成熟、区域性发展不均衡、固有思维制约创新发展等问题。因此,宏观层面而言,各行业应当把握技术形态变化,树立适应新兴技术的生产理念,转变传统体制机制,推动技术与原有应用深度融合;中观层面而言,亟须联通传播终端,真正促进社会数字化互联互通发展;微观层面而言,应当提升技术短板,突破生产瓶颈,真正在5G时代实现千行百业的技术赋能以及更具深度的媒体融合。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