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公司主营业务等情况,剔除以报业、其他传媒业务为主业的公司,选取20家沪深A股出版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这20家出版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的信息,对出版行业当前进一步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探讨。
从2018年年报来看,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普遍还算稳定,业绩小幅增长,但增速下滑隐忧加剧,增速减缓公司数量进一步扩大。从营收整体结构来看,出版、发行业务等传统业务仍然是盈利重头,新业务营收占比仍然较低。13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近七成,但增幅普遍不高,只有中文在线等3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有约三成的公司营收同比为负增长。从营收增长率年度变化来看,12家公司2018年增速低于2017年,中文传媒等3家公司还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
净利润方面,20家公司中有18家实现盈利,其中中文传媒等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新华文轩、中原传媒等10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低于10亿元)。净利增速同样较为疲弱,只有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结合2017年的数据来看,出版上市公司净利增速普遍下滑,相较于2017年的净利同比增长率,2018年有14家出现增速下滑。
一、打造跨业态跨介质知识综合服务商
媒介融合背景下,一方面,产业自身困境及各路资本、产业组织对出版业的觊觎,为出版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产业边界的扩大和内容的丰富,对出版上市公司的转型发展也是重要的机遇。需求方面,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纸质书籍以外,更快捷、便利、精准而又全面的知识服务需求,如各类专业知识查询咨询、教育、培训等构成了庞大的市场,倒逼出版企业在供给端进行改革,全新的产业生态变革带来新的机会,知识服务应运而生,即“出版企业围绕目标用户的知识需求,通过整合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向用户提供信息、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信息服务活动”。
出版企业知识综合服务商的角色呼之欲出。以什么样的新业态入局才能共同支撑起具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综合性的知识服务产业或许是可行的路径之一。事实上,出版企业具备提供综合知识服务的软硬件基础。日益丰富的产业类型和出版企业多年积累的从版权到作者、读者、渠道等优质资源,使得“作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统一,出版业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服务商将成为出版社的新身份”。
当前,一些出版上市公司不断加快业务创新,也已有意识将自身打造成文化、教育等知识服务商的角色。如皖新传媒确立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的转型战略,致力于打造“终身学习教育的集成商和服务商”。此外,国际出版巨头的经验值得借鉴。培生、爱思唯尔、励讯、贝塔斯曼等大型出版商都逐步实现或加快从出版商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如培生集团近年来专注于教育与培训市场,频频剥离旗下与教育无关的媒体资产,同时通过并购海内外数字教育和其他教育企业等方式,不断强化其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国内一些专业出版单位在专业知识服务模式探索方面也卓有成效,形成了特色资源数据库、专业领域在线教育、专业数字化工具书等多产品形态。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爱慕课”在线智能化学习平台通过MOOC模式,专注医学类在线教育服务。
二、打造多元产业的差异化竞争力
知识服务商或知识服务业务体系的打造,需要发挥出版企业在内容产业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并聚焦着力点,将自身特长深入挖掘与拓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跨平台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为了应对近几年产业发展持续疲弱和公司盈利“滞胀”问题,出版上市公司纷纷采取调整措施进一步提升主业和优化多元产业。如在主业质量提升方面,凤凰传媒等公司采取了聚焦主营业务、剥离低效资产、提升经营效率等措施来深入调整。2018年,凤凰传媒通过剥离视频、游戏等股权投资,向控股股东现金出售连年亏损的印刷业务,终止2个文化MALL项目等一系列动作,盈利创新高,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长江传媒2018年主动压缩大宗贸易业务,出版发行等主业收入较上年度增长25%,盈利也创下新高。
出版上市公司此前积极布局多元化产业,以影视、游戏、教育服务、阅读服务等有协同发展基础的产业为重点,有的企业多元产业已颇具规模。但多数出版上市公司多元化业务盈利贡献小、模式仍不清晰,且多元化在带来增量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源投入分散、管理难度增大、企业业务结构冗余等问题。
从国外经验来看,培生、贝塔斯曼等知名国际出版集团都有明确的知识服务领域,构建了较完善的多元化业务体系,能够在不同专业领域为用户提供高水准的产品与服务,各业务部门的品牌优势又能够有效整合为集团的资源优势,从而形成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贝塔斯曼集团为了聚焦大众出版,将旗下知名学术品牌施普林格出售,收购了美国大众图书出版商兰登书屋。
对于出版上市公司来说,主业领域需不断强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宏观层面,发挥资源人才等优势,注重品牌的培育和特色的打造,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微观层面,不断优化图书产品质量和结构,对读者的需求精准定位,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及服务,以差异化竞争吸引细分领域受众。在多元产业打造上,可借鉴新兴行业企业的相关发展思路。如当前一些互联网企业巨头,已由自建“网络帝国”的模式过渡为通过收购、投资和兼并方式构建以自身主要业务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的模式。出版上市公司一方面需围绕核心出版主业,潜心培育企业内部的多元产业;另一方面可通过入股、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持有或控股产业圈内优质企业,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协同产业体系。
三、数字化建设要布局未来“超级入口”
数字化战略可以归类到多元产业领域,是出版上市公司转型的重要内容。出版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建设早已超出具体的产业范畴,呈现出融合发展基础设施的意味。下一步,无论出版企业向哪个方向转型,数字化建设都是必由之路。而若要在出版产业创新和助力出版企业建构综合知识服务业务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用,数字化建设就要实现突破式创新,抢占未来知识和信息传播新的“超级入口”。从出版上市公司近几年数字化项目可以看出其项目范围广、数字化投资大的特征。总体来看,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项目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开发、数字教育平台的打造、发行渠道的网络建设以及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在出版上市公司的实践及引领下,行业基本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战略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出版数字化的创新与拓展利用落后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步伐。本文的调研显示,出版上市公司对未来数字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认知普遍不够清晰,缺乏明确目标和操作模式。各企业在“点”上的尝试多,能够引领形成行业整体性趋势的作为少。
目前,数字内容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边界进一步模糊化。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接触到海量用户。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要进一步探索内容生产与新兴传播平台的融合创新模式,升级改造原有的内容生产运营体系,从单一的内容产品形态、惯性式的内容生产模式,向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服务模式转变。为此,出版上市公司需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融合技术在产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数字出版等项目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打造新的生态系统;升级内容的数字化生产线与运营管理系统。突破性的数字化建设最终会带来渠道和终端的变革,出版企业应利用数字化融合平台,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让需求传递、内容配送、终端呈现等环节更加简便快捷,探索颠覆性创新,推动出版产业与互联网业的深度融合。如商务印书馆将该社品牌工具书新华字典开发成App,赋予产品更多的知识服务功能,成为受到市场欢迎的明星应用。此外,出版上市公司还需保持对互联网新技术的足够重视与敏感,关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概念、新技术与出版产业的联系与应用,保持持续创新力。
四、加大融资并购力度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
随着文化产业领域市场化逐渐深入,各路产业资本、风险资本争相进入,推动了出版业产业布局的重构和新业态的崛起。此前,作为经营稳定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出版企业总体是轻资产运行的。而今,出版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完善、全面数字化建设、多元产业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成本急剧上升。没有雄厚资本的支撑,仅靠内生增长再投入,出版企业诸如打造知识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可以说寸步难行。出版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主业,如通过收购出版企业等进行内容平台扩张,通过收购发行公司进行渠道扩张;二是进行融媒体运营,如收购数字教育、影视、音频、游戏、动漫、资源库、数字出版平台、IP运营等公司,以及介入云计算领域,并购阅读器、VR等硬件公司等;三是进入教育培训、文化地产、文化金融等多元业务领域。
从国际出版业相关经验来看,国外大型出版企业都十分重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迅速拓展业务范围,发现新增长空间。仅在2014年,美国书业并购就多达数十起,有的是以扩大图书/电子书资源为目的的并购,有的是为拓展发行渠道,如新闻集团收购禾林出版社等。而在业务重组方面,培生集团为向数字服务转型和新兴市场拓展,历时两年,投入5,000万英镑,用于在低增长地区裁员和在教材采购业务领域新增岗位。
出版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着地区和规模发展均衡、同构性特征,分散了出版资源,降低了出版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利于形成巨头型企业。随着对金融领域规则的熟悉,出版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发挥在融资、并购等方面的市场优势,持续挖掘或培育优质项目,通过推进兼并重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出版资源有效对接,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多元产业打造、数字化融合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并购整合,从而促进要素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流动,重塑行业新格局下的话语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团企业。
注释:
① 张新新.出版机构知识服务转型的思考与构想[J].中国出版,2015(24):17.
② 汪曙华.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出版变迁与转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③ 莫曲波.谈出版的融合发展—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19(4).
④ 徐建华.现代出版业资本运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