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出版专业基础试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现代出版 热度: 17346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开本 2.同步出版

  3.社会化媒体 4.孤儿作品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官刻、私刻、坊刻各有什么特点?

  2.责任编辑撰写的审读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3.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4.试谈当下颇受追捧的知识付费与出版的关联。

三、写作(70分)

有学者指出,某种意义上,我们正进入一个融合与分化同时进行的时代,一个出版业及其概念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所谓“后出版时代”。出版的内涵在逐渐淡化,从淡化纸质印刷,到淡化出版主体,从淡化内容至引入信息,到淡化发行至引入传播,直至淡化出版本身;出版的外延在不断膨胀,新形态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传播和服务等功能被放大……自拟标题,试谈你对所谓“后出版时代”的看法与理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常见的有16开、32开、64开。

  2.同步出版:同步出版是一种国家出版合作类型,主要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出版机构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推出某一出版物的不同语种版本。

  3.社会化媒体:也称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

  4.孤儿作品:Orphan Works,是指仍在版权保护期内,但版权人不明,或虽可以查明版权人,但无法找到版权人以获得其许可的作品。

  二、简答题

  1.所谓“官刻”,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在内容取向上,官刻多以正经、正史为主,强调教化功能。由于财力雄厚,历代官刻本书籍一般书品都比较考究,具有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等特点。在校勘质量上,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刻印机构往往有很大不同。“私刻”的主体多是士人学者,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名或书斋名等。他们刻书多是出自崇尚学问、推广文化、传播知识而非营利。“坊刻”的主体是书商。我国早期印刷品多为坊刻本。唐代坊刻已经相当普遍。书坊刻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刻书大都是四部经典的名家注本、科举程式用书、医书、各类名家名著的选本、通俗文学读物等。中国历史上出版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大多出现在以坊刻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活动中。

  2.责任编辑撰写的审读报告为一审报告。应该包括对书稿选题意义、框架结构、行文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对书稿进一步修改、提升的意见、建议;提请二审、三审关注的要点等。

  3.成本和利润、生产数量、市场需求、同类出版物价格状况、消费者心理、品牌等。

  4.以知乎Live、得到为代表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将文本内容碎片化精加工,以系列化音视频方式提供给受众,并用社交属性粘住用户,通过收费订阅实现营收。这是当下知识付费的典型代表。出版可以借鉴其碎片化、精加工,以及多形式提供内容的方式,但要坚守出版的文化传承属性。

  三、写作(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