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有5000亿只仅使用过一次的塑料袋被抛弃,每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仅为12分钟。然而,地球需要1000年来降解这些塑料袋。按照这个速度,到2050年时,将有120亿吨塑料垃圾堆积在地球表面。
但是,希望还是有的。2018年,127个国家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2019年,170个国家加大了对塑料的限制力度。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类措施,投身到抗塑之战中。
| 哥斯达黎加:建设没有垃圾的未来 |
哥斯达黎加减少塑料垃圾的决心十分坚定,这个中美洲国家是首批投身于一次性塑料垃圾清除行动的国家之一,清除对象包括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吸管、咖啡搅拌棒、一次性餐具等。为了让环保项目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出台了若干激励政策,支持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并投资研发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比如木薯制成的环保袋、甘蔗制成的环保餐具等。哥斯达黎加政府的目标是,短期内,让生物降解材料在所有包装用料中的占比达到80%。2019年,哥斯达黎加荣获“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保荣誉。
| 危地马拉:回归传统古法 |
六年前,危地马拉的玛雅村落圣佩德罗–拉拉古纳,发起了反一次性塑料袋运动,推动国家出台了第一部关于一次性塑料的法规。危地马拉政府为居民提供了可重复使用或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比如橡胶购物袋与橡胶购物筐。同时,圣佩德罗–拉拉古纳的村民采取传统方法,使用大芭蕉叶盛装肉制品,用布料包裹玉米饼等。在这个村落的影响下,危地马拉其他地区的居民也纷纷效仿,开始摒弃一次性塑料制品。
| 墨西哥:优先采用本土资源 |
墨西哥“生物阶段”公司用牛油果核制成的餐具墨西哥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减少塑料垃圾”的紧迫感之下。2018年,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出台法规,致力于减少一次性塑料垃圾,并鼓励使用本土产品代替一次性塑料,比如以龙舌兰植物纤维制成的吸管,以牛油果核制成的餐具等。截至目前,墨西哥超过85%的州都已禁用塑料袋。墨西哥城自2020年实施禁塑令后,用于包装谷物及香料的传统锥形纸筒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安提瓜和巴布达:环保产品减免税费 |
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安提瓜和巴布达,于2016年开始禁止商家提供一次性塑料袋。为了减轻居民负担,政府减免了环保产品的税费,尤其是竹制品、纸制品、甘蔗制品及土豆淀粉制品。而且,政府会在超市中免费发放由当地裁缝缝制的环保购物袋。
| 牙买加:停止进口塑料袋 |
牙买加的椰壳碗赋予了椰子第二次生命。三年前,牙买加停止了塑料袋与塑料吸管的进口、生产与流通。去年,当地政府规定禁止商家在果汁包装上贴附吸管。与此同时,当地企业也推出了各类环保产品,比如竹制餐具、椰壳碗等。
| 秘鲁:塑料瓶变身栽培盆 |
在秘鲁首都的一片庞大住宅区,当地人研究出了解决塑料垃圾和耕地面积不足的好办法——把塑料瓶做成栽培盆。利马圣地亚哥德苏尔科区人口有35万,该区环保项目的负责人克里斯·科尔特兹说,在塑料瓶侧边剪个洞,倒挂起来,装满泥土,栽培盆就做成了。
塑料栽培盆的体积足够种植生菜、菠菜、甜菜或一根红菜头、小萝卜、胡萝卜。这些塑料瓶的底部打了孔,另一只瓶子的瓶口可以插进去,拧紧瓶盖就能将它们连接起来,一列最多七个,挂到墙上便是垂直农场了。
在“气候之声”生态公园里,坐落着利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回收工厂。工厂700米长的外墙上挂着22万多只重复使用的塑料瓶。科尔特兹不放过墙壁的任何角落,最大化地利用园艺技术,节省了水资源和种植空间。每隔几周,这座垂直农场就能收获不少蔬菜。工作人员会把蔬菜捐給当地施粥场,为居民提供便宜的饭菜。
| 法国:推行生物塑料 |
2022年1月1日,继塑料餐具、塑料吸管、棉签等制品之后,法国的蔬果塑料包装及快餐店套餐附赠的塑料玩具也被正式并入禁止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列中。商家提供的替代品以一种叫作“生物塑料”的材料制成,它虽具有塑料的特性,但从理论上来说更加环保。塑料栽培盆的体积足够种植生菜、菠菜、甜菜或一根红菜头、小萝卜、胡萝卜。
法国超市提供的购物袋大多是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塑料袋。
绿色环保袋是卢森堡家庭常用的购物袋。
生物塑料分为两种:生物基塑料及生物降解塑料。前者由可再生的生物原料组成,如土豆、玉米、甘蔗、木薯等。法国政府规定,生物原料比例达50%的制品才能被称为“生物基塑料”。
但是,生物基塑料不一定是可生物降解的,而生物降解塑料却可以是生物基的,后者由石油、天然气或碳构成,就像普通塑料一样。但这种材料与普通塑料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降解,而普通塑料若要彻底分解,至少需要数百年。
| 卢森堡:环保袋策略 |
2004年,卢森堡政府与管理塑料废物的非营利机构威卢克斯达成合作,推行绿色环保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在这个63万人口的国家中,有超过60家零售企业参与了这项行动,减少的塑料袋数量超过11亿只。
| 新西蘭:超越预期 |
2018年,12家新西兰企业决定在2025年前彻底摒弃一次性包装,当地一些食品行业巨头也加入其中。2019年,新西兰政府开始禁用塑料袋。今年,当地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禁塑令,禁令范围将扩大至“含有塑料的一切制品”,比如一次性湿巾及外带咖啡杯。
| 印度:循环利用 |
虽然有限塑法规,但塑料袋在印度各邦仍屡禁不绝,尤其在疫情期间。有鉴于此,该国政府下定决心,于2022年7月起禁止绝大部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部分商家不得不进行调整,以配合政策,但也有商家早已作好准备。在喀拉拉邦,芭蕉叶本就是盛装食物的传统餐具;在拉贾斯坦邦,许多人会把穿旧的纱丽改造成包包,二次利用。此外,黄麻在印度分布广泛,是代替塑料的绝佳材料。
| 泰国:走在时代前沿的超级市场 |
泰国里姆平超市的芭蕉叶包装广告2019年,里姆平连锁超市凭借一项环保举措闻名泰国。在超市的广告图中,芭蕉叶被用作产品包装。虽然不少国家都以芭蕉叶作为包装及餐具,但这是第一次有超市采取这种方法。2020年,泰国有75家大型零售商跟随里姆平的步伐,停止供应塑料袋。
|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听取年轻人的意见 |
巴厘岛的“ 大山妈妈”公司为当地女性提供了就业岗位。2013年,巴厘岛的一对年轻姐妹发起了“拜拜塑料袋”行动。她们以新颖的方式,说服了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塑料袋与塑料吸管的使用。这对姐妹让模特穿上回收的塑料垃圾,走起了时装秀;她们深入乡村地区,将村庄中的所有塑料袋清除干净;她们还发起了一年一度的全岛大扫除活动;此外,她们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大山妈妈”公司,聘请岛上的女性缝制环保购物袋。这对姐妹成了当地的环保领头人,印尼政府借鉴了她们的做法,致力于在2025年前减少70%的塑料垃圾。
| 卢旺达:迈出非洲的第一步 |
如今,在非洲的54个国家中,有34国已禁用了塑料袋。卢旺达在2008年率先实施了禁塑令。2019年,卢旺达又成为了首个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的非洲国家。不过,卢旺达的禁令并不是最严格的。在肯尼亚,进口、生产、售卖塑料袋的企业都将面临3.6万欧元的罚款,而个人使用塑料袋则面临450欧元的罚款。此外,卢旺达政府强制要求全民每月大扫除,以延续该国“非洲最干净的国家”称号。
| 乌干达:变废为宝 |
在乌干达,每逢下雨,塑料垃圾就会堵住下水道。菲丝·阿维科在坎帕拉的贫民窟长大,对她而言,倾盆大雨之后便是洪水来袭。她说:“人们习惯把塑料垃圾扔在水沟里,等到雨季,塑料瓶和塑料袋免不了会被冲到马路上。”因此,在2018年,阿维科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女性共同推出了“改革非洲”项目,旨在将塑料垃圾改造成防水背包。“改革非洲”项目的成员将收集的塑料垃圾改造成防水背包。
在项目中,一组女性从大街小巷和垃圾场收集塑料袋、塑料瓶,接着将它们洗净、烘干,加工成类似皮革的防水材料,最后做成背包。她们平均每天生产约20个包,这些包会放在乌干达的六家精品店和“改革非洲”官网上售卖。
如今,这些防水背包走出了乌干达,来到了荷兰、德国、英国和美国。“我们的销售额比去年多了一倍。”阿维科说。她准备开办一家工厂,将硬塑料垃圾改造成钉子、花盆等物品,并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这对乌干达而言至关重要,毕竟这个国家只有1%的垃圾被回收。
| 马拉维:用塑料艺术品呼吁保护动物 |
奇索莫·利法最初是把塑料垃圾做成了犀牛雕像,后来又做了大象、猎豹和穿山甲雕像。这名27岁的小伙来自马拉维布兰太尔,两年前开始收集塑料垃圾,他对街头巨量的垃圾感到灰心丧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后来脑子里冒出了创作艺术品的想法。”他说。利法用垃圾堆里捡来的材料创作了动物雕像。
利法将塑料瓶、塑料袋软化并模压成动物形状,然后再描画和涂清漆。“人们热烈的反响激励我继续创作。”他说,“我之所以选择动物来创作,是希望人们关注非法盗猎活动。”利法的雕塑作品已经在利隆圭四季花园中心展出。他还将自己的作品出售,希望能够改变人们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认知。
环保人士估计,马拉维每年会产出7.5万吨塑料,其中80%无法回收,只能被填埋。尽管政府针对制造、分销和使用薄塑料出台了禁令,但司法和执法层面的不作为依然导致了塑料泛滥。
2014年,利法患疟疾期间,他躺在床上开始画画,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城里开一所艺术学校。“与塑料打交道大胆又冒险,因为我们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他说,“不过,我现在充满了动力,我正在研究穿山甲等人们比较陌生的动物,我想让公众知道它们长什么样。”
[编译自《读者文摘》法国版、
法国《解密世界》、英国《卫报周刊》等]
编辑:侯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