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道兮行远
旭光引领了书坛的主流书风。领军人物不是只顾自己写字,而是推动、引领整个书坛的发展。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会议,他发表了《关怀这块土壤》为主旨的讲话,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书法这朵奇葩的土壤。要使这朵花开的灿烂,必须首先把土壤浇灌得十分肥沃,为当今书家成长指出了方向。2003年第八届全国书展大会,他提出主流书风的标志是“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这三句话十二个字把双方优势和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为整个书坛所认可,当代书坛的主流书风因此而逐步形成。
旭光还从唐代韩愈的古文运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发现了艺术经典之时代阐释的巨大价值,提出当代书法要以现代审美“重读经典”。这一思想,对于弥补今人传统功夫与品格的不足发挥了核心营养的作用。同时,他倡导当代书家要研究现代美学、审美心理学,因为当代书法作为艺术,已然进入审美为主,使用为辅的时代。增加更多美的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有个感人的说法叫:“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长河中去开掘,使我们的创作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流之上,即古即新,服务时代,走向未来。”大道无违,必有光明远景!
二、到位与味道
旭光提出了当代书法的作品标准即:到位、味道。“到位”就是线条和结构没有毛病,功夫到家;“味道”就是在到位基础上追求个性,表达性情。这个标准旭光首先是为评委提出的评选标准,也必然成了创作标准和作品标准。这个标准很实用,各地评选都在执行,不到位的作品,第一轮就遭淘汰,光到位而没有味道的作品也会被挤出获奖圈。因此,作者也就有了判定自己作品的标准,作品不到位会主动临帖,汲取经典;作品没味道,也会调动智慧和才情,表现出一定的个性追求。张旭光提出的理念很多,但“到位、味道”这四个字前无古人,又非常实用,必将载入史册,荫及后世书坛。
三、道德价更高
旭光提出的书法家标准叫“3+x”。其中“3”包括①道德:张旭光以切身体会说,道德是有具体价值的。艺术家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在做人上有高品味,才可能感染人,才有资格感化人。品德高尚的艺术家被大家喜欢,其作品就更有市场。②文章:文章包括思想、文学、诗词等,是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认识理解后的表达,是艺术家影响社会、贡献社会的正能量。没有文学、诗词表达力的书法家不是大家,也成不了大家。③书法本体:即书法技法和艺术水准,要做到既到位又有味道。“x”是一个变量,可以是任何一门姊妹艺术,如美术、舞蹈、音乐等,在线条、造型、节奏方面都是想通的。张旭光还说,实在不行懂烹调亦可,烹调与书法的共同点是火候。他对书家标准的概括,内涵丰富,形式简洁,便于记忆,更便于落实,我也在用“3+x”衡量自己,非常赞同!
四、开帖学新风
旭光的创作表现了典型的风格生成过程。1992年他参观西安碑林,那些熟悉的碑石并没有使他感动,反而院里的几尊汉代石雕使他特别的震撼,那种雄浑博大之气象触发了他心底的共鸣。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以书法艺术来表现这一博大气象的冲动。他为此而惊喜,甚至不知所措。因为他体验了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以及宋代黄山谷见峡中荡桨而悟得笔法的相同的体验。那瞬间的感动,已经象底片一样框在了心底,成为终身的审美理想和生命理想。他的风格生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深入汉隶、汉画像石、汉代石雕等汉代文化艺术的特点研究,得出了八个字结论“博大、雄浑,弥漫、充满”,他称之为汉代精神;②借助唐代颜真卿楷书结构开张、线条浑重的形式作为过渡,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之中;③进行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革,体验水墨与纸,与书写速度的关系。④2003年非典时期,因为不能上班,他开始带着新的理念,重新开掘经典。尤其对王羲之圣教序进行了反复临习,并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与精神,不断实验笔、纸、水墨、速度的关系。突然有一天,“那种感觉找到了!”当年在西安碑林的感动,经过12年的思考、探索、体验、孕化,终于找到了与书法语言相对应的那唯一表现形式。⑤几乎在他万分激动的同时,他暗暗提醒自己“要把握好度,一味地开张气势会降低文雅品格”。因为在他心目中,文与雅是书法的最高品格,只有在保持经典文与雅品格基础上,把字写大,把气象写大,才是自己燕赵儿女血液中所奔腾的,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审美的客观需要。这正是一个把传统经典推向现代化的转换过程,也是他风格生成过程的真实记录。人们认为当代的行草书就应该这样写,形成了中青年书法审美的集体无意识,时代书风,蔚然而成。旭光的书法风格因为是在非典时期形成的,故书坛有人称之为“非典型性张旭光”。
五、我手写我心
旭光是书家也是诗人。我多年从事诗词创作和编辑工作,对于诗人我是看重的,因为我赞成黑格尔的话“诗只对心灵负责。”真正的诗,完全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奥秘!中国书画讲求诗情画意。历代书画大家都是诗人,当代书画家没有诗性,不是诗人,恐怕难成大家。
旭光的诗,追求清新、鲜活,提倡白话入诗。他反对文字游戏,但遵从格律和平水韵。著名作家卞毓方先生在《寻找大师》一书中,以“忘不掉的多半是不同凡响”为题,记录了他与张旭光两次晤谈以后的收获,一是“到位味道”四个字忘不掉,二是一些诗句忘不掉。
在我看来,他的诗既有直率的,又有含蓄的,而且卞毓方先生与我所见略同。我曾以《穹宇随心处处蓝》为题评论过旭光的诗,如《再临圣教序》后两句“出没风波三十载,半舱虾蟹少长鲸。”,一笔长鲸使我永记。还有如《登悬空寺》中“登高不与君同饮,寺未悬空心已空。”《山中捡石》:“与君相伴云深处,十万大山笑我痴。”直抒胸意,大开大合,感人至深,便于记忆。《醉卧秋夜》中“蓑翁醉倒无人问,一任宵寒霜染腮。”一个“染”字信手取来,有点睛之妙。
旭光是学王羲之起家的,去年夏天专门去嵊州拜谒羲之墓,有诗曰:“久慕心仪忙跪拜,碰出火花接上头。”在感情上他碰出了火花,在帖学上他接上了源头,他对二王经典帖学的理解,必然更深了一层,走在了帖学创作的前头。
六、激活唐楷
旭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发现一直活在老百姓心中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唐人楷书,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师的楷书经典,长期以来一直不能入选当代全国展。原因是法度太多,性情太少。对此他提出了“激活唐楷”这一理念,并在评选工作中予以推动。他组织评委,推动楷书艺术性评选导向,终于选出了有性情、有变化的唐楷作品。“激活唐楷”之说广泛影响了书坛,第九届全国展时,河北作者李国胜的有姿势、有行书意味、有笔墨情趣的颜体楷书就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激活唐楷”已经成为书坛的一个行动口号。
不仅思考自己,还关怀别人,关心社会,这就是古人说的“士人情怀”。2002年他得知甘肃华池县一些孩子上不起学时,他掉了泪,因为华池县曾是中共北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作为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感到自责,感到对不起那里的父老乡亲与孩子。于是他负责了60名孩子一至五年级的学费。一到假期孩子们都给他寄成绩单,写信,有叫叔叔的,有叫爷爷的,有叫老师的,他由衷的释怀,也感到自己活的有价值。
自2012年起,旭光又开始了书法国际传播的新征程。连续四次走进联合国总部举办书法展览和讲学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发表了以书法为主题的讲话,在最大的国际舞台上弘扬了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是书法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
旭光用毛笔饱蘸着生命和一个民族的情感,舞动了书坛,舞动了联合国大厦;他连续几年被书法媒体评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及十大书家;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旭宇: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
张旭光简历
张旭光,字散云,一九五五年十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荣宝斋艺术总监,荣宝斋书法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
张旭光先生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
张旭光倡导“重读经典”,提出“以现代审美意识开掘书法传统的现代洪流,使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头之上,即古即新,走向未来”。他提出的“到位与味道”、“发展新帖学”、“激活唐楷”等思想,以及他的创作,已经广泛影响了中国书坛,形成了主流书风,被称为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
张旭光自一九八八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日本、韩国、美国及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和交流讲学,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举办讲座和专题节目;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出版专著有《楷书》教材,《行书八讲》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中央数字电视行书技法讲座(四十二讲)》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届国展、第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二○○八年创建北兰亭,连续五年举办展览、捐赠、教学、研讨及书法电视晚会等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北兰亭书画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展览和讲学,开启了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系列活动。
(栏目编辑:杨瑷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