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欢快的沉重和柔软的坚硬

时间:2023/11/9 作者: 创作评谭 热度: 9949
武向春

  周文是颇具潜力的作家。2021年出版的随笔集《河远近 水深浅》以浓烈的生态意识、厚重的人文理念、深切的故土情怀、多元的语言特色受到广泛好评。在《百花洲》杂志连载刊出的长篇小说《树化玉》沿袭了既往创作风格,经作者修订后,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的单行本呈现出崭新样貌。

  有读者认为,《树化玉》是“非典型”长篇小说。单从题材而言,似乎难以归类,官场、老年、乡土、生态、反腐,各种元素杂糅,但无论哪一个关键词都不能涵盖。小说主人公隐约有作者的影子,但肯定不是自传,不过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小说故事有曲折,情节有波澜,但并不惊心动魄,亦无刀光剑影,反倒是云淡风轻;细心品读,不乏是一本“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佳作。小说关注个体叙事,但文本亦有宏大叙事的篇章。作者精妙的幽默感令近三十万字大体量长篇读来不嫌冗长,反而能够感受到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文本张力—既欢快又沉重,既柔软又坚硬,书中呈现的独特况味令人回味。

  小说开篇引用一首小诗作引子:“岁月不曾把谁饶,老来多送一秃瓢。当年人前常扮酷,如今镜里莫细瞧。”貌似闲笔,却为小说通篇“语态”奠定了欢快与柔软的基调,尤其是人物对白生动、紧致、口语化,灶间俚语运用裕如,又间杂了不少文言雅句,比喻新鲜,韵律有致,既从众又脱俗,读来姿态横生,气韵生动,显示了作者的机智和博识、警觉和理性。这种叙事风格,仿若村舍老屋间飘出的缕缕炊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小说围绕退休老干部祝祖明夫妇择地康养谋篇布局。在乡村康养考察之旅中,他们暂居的永和县凤凰湾成了作品中众多人物粉墨登场的舞台,是小说的“题眼”。作品中人物的活动轨迹浓缩在短短数月之内,叙事背景却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小说对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基层干部的热情讴歌,体现了作者对“国之大者”的倾情关注以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县及县以下便是乡村。乡土是中国社会的深层底色,深入考察乡村是全面认识中国的关键密码。《树化玉》通过不同的时空和社会环境塑造大时代下的众生相,如:曾经任职县级主要领导的退休老干部武潼光、祝祖明;基层一线干部龙兴民、王新娟、蓝立生、梁彬超;民营企业家袁应;在乡村历史变迁中命运沉浮不一的矮牯子、辛寡妇、吊眉毛书记、晏德举医生、横仔、精怪、阔口,郑晖、菲儿等一干基层民众;新时代肩负重任的县委书记陶平;等等。小说出场人物繁多,作者行文绵密细致,人物个性鲜明独特。作者秉持基层是建构中国文化根性的卯榫这一观点,将历史大背景融于基层人物的生活琐碎之中,以乡村的一隅展现时代的更替变化,勾勒出一幅酣畅淋漓的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生活画卷。

  小说以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话题为切入点,用退休领导干部的独特视角观照新乡土中国,摆脱了“就乡村论乡村”的局限,提炼出一种新的乡村架构,塑造了新时期乡村人物的精神成长历史,生动地再现政治文化视野中的乡村民间图景。如由过去的“煤老板”转型成为现代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经营者的袁应,是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从地下转到地上,从黑色转到绿色,从消耗资源转到涵养资源,从图财害命转到行善积德,从提心吊胆转到方心斗胆”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在乡村文化、乡村伦理下,人性善恶的自然消长。

  “树化玉”是硅化木俗称,是亿万年前的参天大树在地壳运动中被盖层淹埋于地底下,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玉色之石。树化玉之美,在于其似木非木,似玉非玉,色彩斑斕,温润坚韧,凝结着苍劲的时光,是植物的“舍利子”。作为凤凰湾的文化图腾,经过打磨后的树化玉被命名为“永和天眼”“凤凰于飞”,象征着古老的乡村在振兴中焕发的新活力,也象征着聚集在凤凰湾的众多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群体。

  祝祖明老家的祖坟被乡人盗挖并实施敲诈,是作品中值得关注并引人深思的情节设计。祖坟是基于个人身世渊源的连接与历史标注。祖坟被盗掘,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变化,象征着根亲文化的凋敝,被工业文明冲刷的乡村呈现出文化移植、文化断裂、文化碰撞等复杂的矛盾状态。祝祖明获悉消息后初始愤怒,之后冰释前嫌选择宽恕,作者也借此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知的跃升。

  虽然《树化玉》只是作者小说创作的首秀,但由于作者经历丰富且勤于笔耕,能将丰沛的生活内蕴与丰厚的文化意涵融为一体,且在写作时高度警惕由“身份”而生的惯常感受,坚持用赣鄱地域生活的在场者和过来人的平视目光,锁定江南水乡的别样风光,并以乡人所熟悉的质朴、本色以及略显粗粝的文字表达,潜心进行个体命运、族群状态、社会伦理、自然生态等等的意义探询和形象展示,文本因此显得敏锐洒脱,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引人入胜。其叙事风格由此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描写场景活色生香,生动展现人物及生活场景,并使人物关系得以彰显,顺利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如趣谈寡妇猪脚、戏说计划生育、唐汉斯宏论唱歌、黄教授高谈树化玉等生动桥段均可圈可点。二是描写风景妙笔生花,如对乾坤湾、鼎罐坝和凤凰潭地形地势的描摹,展现出虚实相间的风物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细节。三是故事情节精彩纷呈,暗藏供人深思和研究解读的知识点,显示出作者成熟的写作技巧、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广博的文化造诣,如祝祖明在水泥公司回忆企业改制,武潼光深情叙说将他乡作故乡,方教授宏论绿色经济发展等。特别是祝祖明和陶平恳谈怎样当好县委书记,言语既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祝祖明谈到地方上抓项目,在充分肯定上项目的积极意义之后,不忘提醒新任领导:“区区一个县,资源只有这么多,一届班子的时间只有这么长,能做好几个项目?能完成几个工程?我们当年那些拉旗放炮信誓旦旦要做的‘工程,别说全部落实,就是搞成一半,那会是什么景象?”[1]在谈到主政一方的领导要知敬畏时以身说法:“我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当年坐着车在永和大地上飞跑,我也发过飘,也曾认为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上帝是老大,祝祖明是老二。虽然只是一闪念,但很蠢很危险!”[2]祝祖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既是离任领导对新任领导的一次廉政教育,亦是一次从政提醒,寄寓了退休领导干部对后任的殷切期望。而陶平的一番表态则彰显了个人的政治品格与政治智慧。党的事业生生不息,似铁打的营房,而“一把手”似流水的兵。因为“流”所以有了前任和后任,后任对前任的态度不仅影响个人的感情,也影响党的事业的兴衰。行文至此,“树化玉”似乎还有另一重隐喻:领导干部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退休后社会影响力下降,失去了曾经稳定的工作与生活的节奏、规律和目标,然而经过时光的锻造,他们有了似玉非玉的圆润与通达,守望着金色人生,积极探索和寻找人生的价值和真谛。

  作者的创作谈《油豆泡儿禾草串》如是说:“关注过去,也关注当下和未来;关注老人,也关注年轻人;关注身份高的人,也关注底层人。万事万物都是互相牵连着的。粗粗地看,我说的主要是城里人的事,但根子在乡土,毫无疑问。”[3]作者别出心裁地将生活中积累的素材比作“豆子”,把经过文学加工的人物和故事比作“煎豆腐”,自谦“倘能制成书,一本一挂,也算带了些豆香油香的煎豆腐串”。以上种种,对品读《树化玉》这部接地气的长篇小说具有借鉴意义。《树化玉》构筑了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唤醒审美记忆的乡村景观,在氤氲着世井生活烟火气的同时,又建构了一种诗性与理想,让读者看到了变革的重要与必要,亦看到传统文化的根性,小说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得以确立。

  注释:

  [1] 周文:《树化玉》,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79页。

  [2] 周文:《树化玉》,第280—281页。

  [3] 周文:《树化玉》,第300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