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无意走远,才走的更远

时间:2023/11/9 作者: 创作评谭 热度: 13837
郑南川

  和万建平先生相识,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想不起是参加什么活动认识的,还是在什么群里聊上的。前些日子他说要出本诗集,问我能不能写一篇他诗歌的读后感,我答应了。在我脑子里,他是有特点的诗人,诗总是和家乡的赣江有关,和那些水鸟有关。因为从来没见过面,也没真正聊过天,我问他有什么可提供的个人资料,他说没有。他只是发来五十八首诗歌。

  捧着这五十八首诗,我开始有些不够自信,就凭这些诗,能得到对他的基本认识吗?想想就是写读诗感,就事论事也不碍什么。细读这些诗歌以后,我的想法有了转变,建平的诗吸引了我。曾经对他诗歌的印象,似乎得到了证实,他是一个把诗挂在赣江岸头的人,晒的全是那水乡的气味。虽然不了解他的身世,他的诗倒真让我读出了不少东西。

  五十八首诗,读出一个不一样的诗人。

  万建平写诗,是因为赣江,这条江水像是他生命中的机能,情不自禁,是他诗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五十八首诗中,竟然有近五十首都提到“赣江”。这不是简单的诧异,他和很多诗人不一样,是为赣江写诗的人,写诗绝不是从“做诗人”开始的,而是“身不由己”的生活“时空”在强烈地感染着他,情到诗出了。我不敢说他是这样一个值得“自豪”的诗人,是他的诗歌,留给了这样的印象。让我来略举他诗歌的一些短句:

  一枚扇贝被推上沙滩,我们之间

  共有一滴水、一粒沙、一片西下的夕阳

  我看着它独自驮着落日回家

  那一瞬间,我理解了赣江的空阔

  我不再为生命的卑微而伤感

  不再为一枚扇贝的前途担忧

  —《沙滩上的扇贝》

  这里,万建平就像在定位自己的“身份”,一枚贝壳,既是河水里的一粒生命种子,又是他渺小希望的一份象征,赣江在灌注他的生命情怀,他的存在,是赣江的,就属于赣江,他没a看见远处,看见了赣江激流而上,看见了水滴和浪花,像牵着他的心走远。他说:

  一滴水是江河的宿命

  一滴水,有一万种可能使一条河流成为河流

  像潜伏在人体类的暗疾,潜伏在江河中

  —

  除了水,还有什么可以拯救江河的灭顶之灾吗

  就像落日幻想自己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他知道,自己已经是那河流的一滴水了,如同一个躯体的一部分,这滴水可以汇流成江,也可能是江河的“暗疾”。生命对于他来说,思考的所有价值,就是关於那条江水和那一滴水。建平的诗歌中,关于他和赣江的“对话”和“独白”很多,在诗句中表达出的情怀,都是大自然对自身生命的感动。这里,我不想点评具体的诗文,仅记录他五十八首诗歌的部分名字,已经足以证明这位诗人与赣江的痴迷感情,他的诗,就是赣江,他的生命世界也是赣江:

  《我想把所有都交给这条河流》

  《我的卑微是江河的一部分》

  《你就像水一样》

  《我宁愿变成一条殉道的小鱼》

  《我在赣江边把光阴虚度》

  《在赣江的晚祷声中》

  《九月的赣江,水落石出》

  《秋风向晚,赣江越来越瘦》

  《天将暮,太阳慢慢沉入江中》

  《我把一块石头投入江中》

  《等待赣江倒流的时刻》

  《永诗人的灵感向赣江交付药费》

  《流水不回头,我就坐看它一日千里》

  《我弯腰向赣江鞠了一个躬》

  《我只是赣江一滴随波逐流的水》

  《隔着赣江,我担心落日找不到回家的路》

  《赣江北去,却将我遗忘在老屋村》

  《赣江像一根绳子,将我拴在了它的身上》

  《我追寻赣江源头的愿望会更加迫切》

  《没有赣江,没有人能够将我的人生诵读成篇》

  《寄存在赣江这道伤口里的一万个月亮》

  《喊一声你的名字,我泪流满面》

  《我坐拥以赣江为主题的无限江山》,

  等等。

  建平这样写诗,是赣江感动了他,这里隐藏着多少他的生活坎坷与经历,只有赣江知道。他首先是一个充满情怀的人,深爱故乡的人,日子让他过的有话要说的人,是一个“关于赣江”的诗人,要不怎么会天天有那么多的赣江情呢。这倒有点像一个秘密,我想询问赣江,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个人在深爱着你,他相信,他的生命与诗,是你的。

  万建平写诗,还因为有赣江这份爱,万建平的诗写的肺腑,展示了更多的真实情感,当今的时代,写诗的人很多,有相当多的人,用诗文“技巧”着墨,用抒情“呐喊”唱歌,用几首“像样”的诗作自称诗人,大家都情怀满注,感觉良好。不过,这不算真情写作,不算诗人精神,最多可以说是最好的娱乐。万建平的诗不同,他的诗从来没有跳开赣江,那里是他的生命与生活,他的诗歌语言也没有跳过那条质朴的河流。写赣江,就是我的心智与赣江的融合,说我真实的话。文字相当朴实,读出的是成长深处的思考、感动和流露。就像坐在赣江边上,看着有些浑浊的江流,兴奋地一跳而下,学会游泳,做了一条学会睁眼的鱼。随意选两首赏读:

  《我坐擁以赣江为主题的无限江山》

  坐在岸边,我把两只脚伸进赣江

  千里江流从我的脚趾缝流过后

  开始变得舒缓,开阔,苍远

  目尽天际,多少一去不复返的浩茫

  像一根长长的纤绳,拉直了我

  日月都剪不断的生命惆怅。此刻

  对岸的落日也迟迟不肯归去

  无限夕阳极力的渲染这短暂的辉煌

  我心中的那只水鸟,拍翅而起

  像一滴水被夕阳蒸发,像升华的赣江

  诗的语言,神秘地抵达了我的内心

  仿佛流经我肉体的江水一样清凉

  我独自坐拥以赣江为主题的无限江山

  用爱的余温迎接又一个秋天的霜降

  这样的诗,没有任何诗歌意义上的修饰,更没有“超越”式的发挥,就是一望江水,一张画面,自然流露,一气呵成,他了解这条河,只是在表达江水这样匆忙流去,给他心灵掀起的波澜。

  《赣江像一根绳子,将我拴在了它的身旁》

  赣江像一根绳子,将我拴在了它的身旁

  我在沙滩上独坐无言,练习心无旁骛

  就这样看着流水远去,又似乎从未远去

  那只经常陪伴我的水鸟,什么时候飞走了

  我一点也不知道。赣江不语,静水流深

  那个放牛的人,把一群水牛赶回了老屋村

  我一点也不知道。散落在枯草上的牛粪

  已经被风吹干。思念如刀,牛粪也难逃

  赣江及时的拐了一个弯。善于修正自己

  才能走得更远?暮色从哪里落下来的

  我一点也不知道。冬天的风起自哪里

  我一点也不知道。赣江像一根绳子

  将我拴在了它的身旁。我心无旁骛

  坐在赣江岸边,任由涛声取代我的语言

  如果说前一首诗,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素描画,那么这一首诗,就是纯粹质朴的感情曲,这首诗,把家、家里的他和家门口的赣江,用“一根绳子”拉住,变成一个时空,就是他的家乡了,文字就这么通俗,如果没有深刻的家乡记忆,怎么可能一笔入诗呢。在他的诗中,曾读到过关于“老屋村”的描述,记忆像是遥远的,是江流途中的驿站,那是他生活开始“创作”的、年轻的诗记忆。在微信群里,常常看到他创作的水墨画,都是和鸟类有关的作品,而水鸟画更让人产生联想,万建平一定和这些水鸟有缘,这些水鸟一定和赣江有缘,他们都是赣江的一景。记得有一次,他在群里亮过当兵时照片,帅气十足,给大家留下了印象。他还说了一些自己受苦的经历,他走的路是丰富的,不过所有这些,都被收入到了他和赣江的故事中。

  说到诗,我想起古人那句话“诗言志”。这里讲的就是我们心里的东西,美好的理念,若心理龌龊,就写不出美好真实的东西。读建平的诗,感觉他走在“诗言志”的情结上,没有偏离,所以,他的诗有爱、有地气,有感动。

  这两天,在写这篇评述时,我又读到他刚发的一篇新作,这是写给2018年的春天:

  《像赣江那样,无意走远才走得更远》

  我从春天出发,此刻又回到了春天

  季节的轮回,是否与生命相关。但我

  还是该放下一些虚妄,放下一些执念

  像赣江那样,无意走远才走得更远

  或者,我该向那个放牛的小兄弟学习

  日出的时候将一群水牛散放在江边

  到日落时分就来把它们领回老屋村

  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放心地

  把自己的所有都托付给自己熟悉的赣江

  从日落到日出这段时间,又任由赣江

  走进他不着边际的梦想,潮涨潮落

  好像是他生命中某种不可言传的呼应

  真的该放弃一些欲望,放弃一些追寻

  我曾经走得很远,最终却回到了起点

  在这首诗里,他用了这样一句话:“像赣江那样,无意走远才走的更遠。”我立刻眼前一亮。万建平先生说的,可不是一朝情话,正好表达了他对赣江几十年的认识。人生走过了很多年,“无意走远才走的更远”,就是他感悟的真谛。在诗中,他谈到“放牛的小兄弟”,日落后的“老屋村”,谈到“很远”,说到“起点”,又提到赣江,这就是人生的“潮涨潮落”。这位诗人终于给自己的诗做了一个总结,“一枚贝壳被推上沙滩”,又落入水中,永远依恋着赣江,没想到,竟然走的更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