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土情缘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19245
李明华

  乡土

  千丝万缕的天籁地鸣,滋润着我的河湟大地,回响在更替的四季。

  五月,婆娑的绿柳在沿河尽情吐故纳新。箭手们操箭的声响宛如深冬的西北风,只是在牵强附会寻找民族的一点记忆,我十分理解乡间这仅存的绝响。收羊皮的回族和东乡人无孔不入,摩托车来来往往,从门户里出来进去,不知不觉把村里的旱场变成了市场。一年四季的羊肉腥味,让村里人在如火如荼的正月感受不到年味。

  我在童年放飞的那只风筝已经断线。我渴望一个旷世的盛大节日,用二十四个节气,把我脆弱的乡土滋养。乐都,在我的心尖上长成了一块无法割舍的血肉。

  骨头连肉,难舍难分。

  如火如荼的爱情与庄稼亲密无间,占领了我厚重的领地。

  那些千篇一律的海誓山盟,宛如情场老手老谋深算的甜言蜜语,一夜之间,就化成了海市蜃楼。土地上长出了陌生而虚伪的景观,还说是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我猎狗一样的鼻子日益麻木,无法嗅出五谷的清香,我聪灵的耳朵一天天生锈,已经无法听到忘我的秋声。克隆的怪象蒸蒸日上,所有的人陶醉在其间,做着发财的美梦,唯独真正的圣哲们孤独如千年的惆怅。

  冬天的雷声轰隆隆响过村庄的上空,也不知是下雨还是下雪。乡村的伦理仓皇逃遁,宛如美洲豹追猎的羚羊失魂落魄;约定俗成的法则和秩序七零八落,城市一样的消费和观念空中楼阁,宛如阳光照耀中七彩的水泡。

  编造谎言的诗人们啊,坐在高雅舒适的写字楼里,一边高雅地品着名贵的咖啡,一边鹦鹉学舌般吟唱着“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唐宋田园。我在石头的缝隙里,呼吸泥土的芬芳。

  一次又一次歪歪扭扭的萌芽,把我的春梦和秋歌沉醉。庄稼拨节的声响不同往年,慌慌张张的脚步如春节紧锣密鼓的剪刀,响得让人方寸大乱,响得人们心花怒放。颠三倒四的季节让许多人晕头转向,大地上已经没有了春天的美丽,冷不防就成熟得一塌糊涂。收获五谷的人们,五月里就虎视眈眈磨好了锋利的镰刀。凭农时种植稼禾已是遥远的童话,凭农时收获五谷也同样是遥远的童话。

  忙碌的云雀呀,把秋天搅得眼花缭乱,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落脚。

  孤独的圣哲,只能用沉默和堕落来传达乡村的凋零与疼痛。

  季节深处,我与熟悉的风如影随形。

  我在麻雀们惊慌失措的逃遁中,辨认故乡的经纬,寻觅养育我朴素的村庄,和我栽下的那棵垂柳,不知现在长成了什么样子。村庄的样子和天空面目全非。我左顾右盼,寻觅昔日的芬芳和醇香。西瓜绿得不能再绿了,杏子黄得面黄肌瘦,沙果红得一片惊世骇俗,秋天的叶子红得气喘吁吁,我乡土的梦境里琳琅满目。

  我一次又一次钟情和亲昵于我的乡土,依偎着乡土的芳华和养育之恩,渴望每一缕炊烟能生出云岚的样子,我甚至希望能生出水墨。今生今世,我却无法企及《边城》中那个纯情的水乡女子。

  但我分明看见,乡土的中央,诗意的颂词,被更替的四季盛大地朗诵着。落日的晚霞伤情斑斑,如老半徐娘不合适宜的化妆。是那样地让我伤感。

  乡音

  太平盛世的好年景。

  如火如荼的庄稼,四平八稳地生长在上营下营角营浪营马营,激荡成忘我的秋声,添加剂如化学反应,一夜之间,让养人的庄稼早熟,宛如早熟的少男少女们的穿着打扮不伦不类。镰刀们架在老屋的梁缝里呆头呆脑,锈迹斑斑,不知道自己伟大的职责。

  在秋天快要来临的时日,我看不见田野里耀耀生辉的光芒,我看不见麦场上人们兴奋的目光,但我深知每一把镰刀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陌生的打击和摇滚在乡间四处流蹿,宛如冬天凛冽的西北风,榨油机撕心裂肺的声响,淹没了“花儿”和“少年”脆弱的神经。《诗经》里的国风似天外来音,谁也读不懂里面的诗情画意,天旋地转的人们,找不着东南西北,回家的路一片迷茫。传统的民俗风情变成了遥远的民谣和故事,老生常谈的叙说,说掉了爷爷和奶奶的牙齿。

  母亲的身影在村头若隐若现。

  多少回,妖娆的乡音反反复复,无时不在折磨着我的梦境,宛如注入血液的毒瘾,无法忘却。一些植根于土壤深处的树木和庄稼早已倒下,没有倒下的树木挺拔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我听见喜鹊零碎的叫声,宛如母亲的呼唤。我听见鸽哨从空中滑过,我寻找着消失已久的乡音。

  而此时,一缕缕温情光芒万丈,舒展生命的美丽和芬芳。

  云影。霞色。高歌。流韵。

  穿越繁华,穿越辉煌。蓄盈着惊世的赤诚,我等待着久违的盛世回响,抵达和拥有无尽的收获。

  雨露。风月。丽日。瑞雪。

  在四季忙碌的脚步声里,庄稼却长得不像庄稼。我不知道是种子的原因,是土壤的原因,还是务劳不周到。但我坚守着父亲笨拙的劳动工具,坚守着父亲唠唠叨叨的语言,儿孙们取笑我的愚昧和固执。

  乡情

  我看见出门挣钱的人行色匆匆,男人们宛如夜色中行窃的小偷,女人们宛如东张西望的狐狸。我看见撂荒的土地在呲齿裂嘴中拨起了高楼,宛如海市蜃楼的盛景。

  所有的人都向那个方向踊去。

  走来———,包工头一声长长的吆喝,掀起了一阵大风,把沉积的冬雪吹得无影无踪。村子里空空荡荡,四季的风吹得无奈,想烂了尕妹子的心肝,想干了尕妹子十八年的玉脂。

  四季如歌,八方来风包围了我四野流浪的身心,婉转的乡音泥土一样,多少回,让我的喉咙有了歌唱的欲望。

  一些熟悉的植被和气息底气十足,从故乡慢慢涌来,宛如母亲劳累不堪的喘息。我看见故乡的上空一片星光灿烂。

  渴望抵达的方向,就是父辈们率先进入泥土的地方。

  回乡的路途遥遥可及,我已经听到大地的律动,温暖像水一样潜滋,暗长着故乡亘古的山水。山水之间,疯长着七七八八的欲望,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我生命中库存的一些原生态(或绿色),在秋天还没有来临之前,已变成了老气横秋的金色。人们都说我未老先衰。

  我在如火如荼的杂念中分明听见一声声熟悉的叫声,呼唤着我丑陋的奶名,宛如夜莺的鸣叫。和着乡音,将我沉重的记忆唤醒,多少回,我从梦中惊醒,我生命的烈火熊熊燃烧。

  故乡,我至亲的故乡,泯泯灭灭的万家灯火,宛如夏天的萤火飞蹿在夜色里,在湟水一隅,像生命的花朵,隔河开放。

  疼痛的“花儿”和“少年”啊,在几经变调的摇滚中面黄肌瘦,“花儿”们难舍难分,“少年”们生死疲劳,在混杂的乡愁中婆娑起舞。所有的梦游者都含辛茹苦地收藏在其间,放歌“花儿”的人和家园的守望者,在我的目光中渐渐远逝。

  记忆深处只留下父亲和母亲的背影。

  没有比阳光更美好的事物,没有比乡情更动情的折磨。在阳光中,我的影子无限拉长,成为另一种风景,宛如乡民的身子,忘我的秋色生死存亡。

  劳作的盐分和欢笑在乡路上俯拾即是,母亲的目光啊,让我丝毫不能懒惰。我的乡情鼓鼓囊囊,一路上让的哥讨厌。

  乡曲

  在湟水一隅,在生长花檎和沙果的地方,我的乡村一览无余。五谷的香味经常让我做梦。

  梦境里一片畅亮。我触目伤怀。

  一些南腔北调的语言叽哩咕噜,我很想唱一支童谣,故乡的变奏让我力不从心。

  我倾吐入梦的私语,宛如秋天绵延的时光。明净的秋水含情脉脉,银子般脆响的秋声,在深谷,在人们无法企及的地方,久久回荡,宛如母亲温馨的呼唤。纠结已久的“花儿”和“少年”,被纯正无疑的方言润泽,宛如雨露沐浴着稼禾。

  我抚摸月亮的影子,在你的梦乡,头枕着熟透的稞麦。

  我听到天籁地鸣的绝世流韵,宛如命运的歌唱和来自天宇的梵音。青稞酿成的琼浆,让我醉得稀里糊涂。

  幸福的笛音绵延起伏,四时声色里,庄稼拔节的声响始终比机械的轰鸣脆弱,家园的云雀惊慌失措,在远离村庄的高空喊爹骂娘。

  金色的哲理,不再满至乡野。

  我只能苍白无力地满怀敬意,满怀泥土的芬芳,我穿越旧日的潮声和禅音,倾听乡间四季更替的曲子。我留恋万事万物的茁壮,借助风的力量,让我的诗意走得更远。

  乡恋

  应该到了麦熟的季节,每年的这个季节,后腰里别着的镰刀,把乡间照的四面八方亮堂堂的。而此刻,锈迹斑斑的镰刀还架在屋梁的中央,孤独和惆怅,宛如一只生命殆尽的老猫。

  透过钢筋和混泥土坚硬的质地,散发五谷气息的麦子,来自养育我的故乡。

  我看到生命的光芒闪耀,在火红的正月和腊月,在远离繁华的乡村,遍地的明亮,摇曳成一缕缕炊烟,宛如母亲们风风火火的穿针引线。

  我的乡恋在街市的中央,从《八大光棍》扭成了著名的《四季歌》,山谷里彻夜难眠的“火龙”,被一群渴望五谷丰登的乡民年年岁岁簇拥着,“九曲黄河灯阵”宛如天上的街市,聚集着一场盛大的节日。

  一轮明月,一杯美酒,一句嘘寒问暖的家长话,故乡的款待让我容纳了千万种风情。乡下的农业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文人怀旧的文章,光影中的父老兄弟让我回首成长的艰辛。

  一些熟悉的歌谣挤满乡野和幽深的村巷,把我如秋的心灵抬举。我寻找童年的纯真,寻找依恋的自然,寻找幸福的向往。

  我的故乡呀,在城市疯长的楼盘中,被一群经济汉奸们见缝插针,被旷世的灯红酒绿凄迷。有一种忧伤,烧灼我悸动的心。

  我拢住内心的烟火,在故乡深远的意境里,把“花儿”和“少年”唱成千年的情歌,还说是我犯了精神病。

  乡愁

  许多年之前,乡土还代表着一种操守和贞洁,被人们像歌颂伟大的母亲一样,在城市的广场,在庄严的讲堂,铮铮朗诵。

  许多年后,乡土成了传统悲剧的一部分,裸挂在冬天的原野里,满目荒凉,我乡土的记忆已经死亡。

  一些朴素的品格,只能从死亡的力量获得记忆的永恒和伟大。

  乡土被强大的城市围剿得密不透风,一群不识操守的男人,疯狂的欲望已经失去人类的理智,无法动摇他们的堕落。

  报喜不报忧的喜鹊在高不可及的杨树上,发出了乌鸦的怪叫,放风嘹哨的青蛙以美洲豹的速度从田里逃之夭夭。悲剧,在乡土的中央,在光天化日之下,像新生和死亡,不停地重复。

  我乡土的梦境一片空白。

  我看见夜幕中的城市一丝不挂,宛如刚刚剥下的羊皮一样骇人。良家女子在金钱的掩映下大大咧咧进了包房,侠胆义肠。千万不要鄙视她们的行为,这一切只为了求得生存。

  在秋天来临的时刻,麦子青黄不接。

  我等待参差不齐的麦子成熟之后,去城里看一趟乡下的女子,却不知道带什么礼物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