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工作、生活在城市里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2012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圆.远亿人,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新的社会阶层。在城市文化生活中,占全国人口1/5的他们,业余生活匮乏、单调、寂寞。他们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单调的工余时间他们更渴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那么,哪种媒体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最理想的媒体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在众多的媒体中,只有广播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最理想的媒体。
一、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农民工是城市里春来冬去的“候鸟”,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了解城市文明,一有时间就蜷缩在条件简陋的棚屋里,长期重复着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城市中的科技馆、博物馆、特色公园、风景名胜等休闲景区景点,影院、餐厅、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等,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地方。喝一瓶啤酒、看一场电影,对他们来说就是奢望,就是业余时间看看热播电视剧也往往无缘。他们白天忙于生计,晚上靠睡觉、聊天、打牌、抽烟、喝酒、闲逛等方式打发时间,有的甚至成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5年,中宣部、文化部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了“请农民工进剧场,送戏到工地,送书、音像制品上工地”等活动,丰富活跃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东方歌舞团的歌舞《火一样的羞涩》、中国歌舞团的舞蹈《祝福》及著名演员成方圆、刘维维、崔京浩的演唱,让在京的外来农民工享受到了真正的艺术大餐,由在京务工人员组成的“农友之家”艺术团演唱的《打工打工最光荣》,引起了在场每一位农民工的共鸣。从洛阳市“农民工电影俱乐部”免费为农民工放电影,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火爆的露天电影场面来看,农民工对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正因为如此,2010年11月6日,农民工兄弟“旭日阳刚”组合迈上《星光大道》的舞台,用生命高歌并获得了周赛的周冠军!
有的地方文化部门组建文艺小分队、电影放映队和流动图书室等方式对农民工进行了很好的“精神按摩”,但“按摩”过后的精神匮乏显而易见。北京城建集团在做农民工生活状态调查时发现:10年没有看过电影的农民工占60%以上,有40多岁的四川籍农民工甚至18年没有看过电影。“有位农民工说:‘在北京看一场电影要50元,看一次文艺表演要150元,看一场歌剧要300元,哪个农民工消费得起?”
在首都北京尚且如此,在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
二、广播的社会影响力
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引起了美国社会和工业化世界的混乱。当人们将期待的目光对准了领导者时,广播变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从1933年3月12日开始,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就在他的广播节目“炉边谈话”中直接同美国人民谈话。广播是第一次让“单个人”有可能在同一时间说服几百万人,这种媒体的力量是不能被否定的。
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中国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湘西、海南两个测控站,将接收到的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音信号录制成磁带,由专机送往北京,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这一壮举,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光辉形象,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战天斗地的气概。
随着收音机收听广播节目的应用,收音机以电视不易使用的方式保持着不断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基本上是为新闻播报而服务了。由于地方台的不断增加,广播成了出租车司机的伙伴以及野外使用者的便携音乐资源。随着电视的发展,收音机也因为它的经济便用而幸存下来。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收音机以不同于其他媒介的形式开始产生影响,广播也以新的数字形式提供了数以百计的不受干扰的电台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广播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最理想的媒体
(一)广播媒体可以在农民工群体中巩固社会主义舆论阵地
广播是社会的主流媒体,发挥着传播信息、舆论监督、提供娱乐等功能。丰富多彩的广播栏目既可以在农民工群体中巩固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也可以保障农民工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政策信息等,从而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来看,有时间看电视的人们和有电视看的人们毕竟是极少数。即使是在工余时间,他们也很少具备看电视的条件。在众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媒体中,广播媒体传播快速,技术简单,环境阻力小,使用方便,一个人或几个人只要花几十元钱买一个收音机就能解决问题,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最理想的媒体。另外,收听广播节目时可以睡着、躺着、坐公交车、走路,不耽误农民工做别的事情。对农民工而言,广播媒体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二)广播媒体能基本满足众多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民族之声》、《文艺之声》、《藏语广播》、《维吾尔语广播》、《娱乐广播》、《香港之声》、《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中国乡村之声》等无线广播节目,全天累计播音324小时。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丰富的收听内容,能够让农民工在简陋的环境里了解世界,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地方广播电台的栏目也是丰富多彩,能够让农民工群体在劳作之后,轻松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物,从而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大旋律。
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新闻》、《欢乐正前方》、《先听为快》、《说烦解忧》、《小说连播》、《城市零距离》、《中国歌曲排行榜》、《开心茶馆》、《古典也流行》、《感受北京》、《新闻大视野》、《茶余饭后话北京》、《广播之友》、《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午夜拍案惊奇》、《演艺群英会》、《读书俱乐部》、《整点快报》、《纪实广播小说连播》、《幽默集装箱》、《吃喝玩乐大搜索》、《空中笑林》、《市民热线》、《今晚拍案》、《评书连播》、《警法时空》等栏目;如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类《听说天下》、民生类《午间关注》、残疾人节目《同在蓝天下》、《今日说法》、《三农新闻》、《身边》等品牌栏目;如盘县人民广播电台的《诗文田园》等栏目。这些地方广播电台广播的栏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农民工,是群体庞大的农民工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