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戎马一生的张建中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史春秋 热度: 20293
●郭松林

  

  张建中,1955年10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8月,总政治部授予他“二级红星勋章”。革命战争年代,张建中曾在四川梓潼和东北黄家山战斗中两次负重伤,国家民政部颁发“二等甲级”军残证。

  张建中自幼参加红军,两次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代,张建中又率高炮师两次援越抗美,所部击落击伤美国飞机100多架。直到晚年,他还在指挥炮兵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一生,可谓戎马天涯、征战一生。

瞒报年龄参加红军

张建中,1921年2月出生于陕西宁强县代家坝镇张家坝村,乳名庚娃子。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发动了陕南战役,一举解放宁强、勉县,逼近汉中。张建中的家乡迎来了红军,组织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张建中当上了村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吃上“军饭”,并产生了当红军的念头。父亲是支持他去的,觉得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跟这样的队伍干,儿子才会有出息;而母亲坚决不同意,她不想让儿子当兵打仗,准备让儿子给人当上门女婿,过安稳日子。虽然父母意见不一,但张建中铁了心,一定要去当红军。他约好同伴去十几里路远的大安镇,找到红军征兵站。一个红军排长问了他们的基本情况,14岁的张建中撒谎说满了15岁,红军排长给他和一路来的8个伙伴办理了当兵手续。

  张建中参加红军后,被分到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政治处宣传队,洪学智是他们的主任。张建中识文断字,聪明伶俐。宣传队主要任务是排节目演出,搞宣传鼓动。张建中很快学会打快板,吹笛子,还会编快板词,唱好多首红军歌曲。每到一个地方,他还有个任务,即提上石灰桶,走街串巷书写红军标语。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宁强,张建中随同红军离开家乡。这一走就是15年,音讯全无,母亲张何氏经常站在路边,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不停地擦拭眼角的泪水,朝思暮想盼儿归。

  直到晚年,张建中还清楚地记得红军离开川陕苏区的准确时间是“1935年3月28日午夜”。那天深夜,红四方面军在广元苍溪段强渡嘉陵江,一举突破川军防线,迅速向川西进军。长征路上,张建中行军中是宣传员,加油鼓劲;打仗时又是担架兵,救护伤员。在攻打梓潼战役中,阵地上弹药告急,张建中因家里曾养过骡马,会驾驭,便奋不顾身地赶了一架马车,装上急需的弹药,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沿。弹药及时送到了,红军一个冲锋,打退了川军,但一颗子弹从张建中前肚子射进,从背后贯穿出去,这是他参加红军的第一次负伤。张建中被送进红军医院,子弹没有伤及要害,加之他年轻,生命力旺盛,伤口很快愈合,回到宣传队。张建中作战勇敢,人又机灵,被师政委陈锡联要去,当了他的勤务兵。因为陈锡联识字不多,高小水平的张建中还时常教政委认字,被陈锡联称作“小先生”。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张建中在红军队伍里,爬雪山过草地,面对饥寒交迫,餐风露宿,但他精神抖擞,一点都不怕苦,还喜欢帮助战友们,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在翻越雪山时,张建中被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临时调到红四军收容队。在雪山顶,他们连续发现6个红军战士倒在雪地里。收容队不忍心战友们长眠雪山之巅,硬是抬下山来。没想到竟然有5个战友活了过来。洪学智特地表扬了张建中,也记住了这个有勇有谋叫庚娃子的小战士。此后见到他,就以庚娃子称呼。

  经受了一路的艰险,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张建中终于随红四军抵达甘肃会宁。1936年6月,张建中在庆阳加入中国共产党。

集合在太行山上

1937年2月,张建中随师长陈锡联参加援西军,离开庆阳城,直奔西南方的镇原。在镇原,他被编入援西军教导团第六队学习,等待西进的命令下达。3月13日,却听到西路军全军覆灭的噩耗,张建中放声大哭,悲伤了好几天,因为西路军里有他不少熟悉的战友。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迎来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8月,红军完成改编,张建中经过组织考察,被选拔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机要科担任译电员。那段时间,他把密电码记得滚瓜烂熟。收发电文又快又好。因为经常接触师首长和抄写电文,他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得到提高。

  1937年10月5日,张建中随一二九师师部在韩城龙门渡过黄河,一路行军至山西侯马,然后改乘火车,进驻五台县东冶村。在那里,他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着,及时把太行山情况电传中共中央,也准确抄收延安的指示电文。但他还是一心想到一线部队去杀敌,为此,他找过老上级、时任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可刘伯承师长不答应,因为译电员这个岗位特殊,是不会轻易替换的。虽然师长不同意,张建中还是认为热血男儿是应该上前线杀鬼子的。

  机会终于来了。根据抗战需要,一二九师决定选送一批抗战骨干深造学习。1940年10月,张建中被选送到延安抗大三分校学习。这是中共中央为培养特殊兵种干部设立的分校,坐落在清凉山麓,学员主要来自八路军、新四军各基层部队。当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延安被胡宗南从军事上、经济上严密封锁,非常困难。毛主席发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张建中一到延安,就开始边学习边生产,多次到离延安20公里远的劳山去背木炭。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抗大学习,张建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1941年8月来到山东抗日前线,先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报到,政委罗荣桓、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肖华接见了这批延安来的抗大学员,并很快将他们分配到各部队。张建中等3人被分配到鲁北的清河军区。清河位于山东的东北部,靠近渤海湾。1941年前后,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三光政策”,集中了侵华兵力的75%以上,伪军90%以上,疯狂向八路军、新四军进剿。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阶段。

  张建中这次分配到清河军区,本来是安排担任营教导员的,因为“精兵简政”被降职使用,担任清河军区直属团一营一连指导员。司令员杨国夫曾是红四军十二师团长,是张建中熟悉的老首长,为降级使用给他做思想工作。张建中爽朗地笑着说,只要打鬼子,官大官小不在乎。愉快地接受了职务安排。在部队,他先后参加了清水泊、三里庄、反“蚕食”、反“扫荡”,大小仗打了上百次。后来,张建中被杨国夫司令员安排到直属团特务连任连长,负责清河军区机关的保卫工作,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1945年8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渤海军区主力奉命改编为山东野战兵团七师,张建中也提升为十九团一营副营长。

  

  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天津守敌发动总攻,次日下午解放天津。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建中所在部队接到命令,日夜兼程开赴东北,在山海关,他们与在秦皇岛登陆的国民党两个军打了数场恶仗,历时半个月,守住了进军东北的通道,为后续部队进入东北赢得宝贵时间。

  张建中随七师一路行军,目的地是北满的辽源。1946年元月,该师在三肇地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七师,扩充到3个旅,扫清了松花江以北、中兴铁路以南的大大小小的股匪,在嫩江平原建立了稳固的解放区。当年3月,苏联红军从东北陆续撤离,国民党军趁机占领长春。张建中所在部队奉东总指令,开始了夺取长春的战役。之后,奉命西进,增援四平。四平处于长春和沈阳的中间,中长、平齐和四梅3条铁路在市区交汇,属军事要地。张建中所在部队和国民党新一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后来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围攻锦州,张建中都参加了,期间被提升为营长。在攻打吉林外围的团山子战斗中,27岁的张建中被提升为十七师四十九团副团长。

  1948年1月7日,在攻打黄家山的战斗中,张建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子弹出口形成一个拳头大个的血窟窿,他昏迷不醒,伤势很重。在纵队医院,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打来电话:“用最好的药,用最好的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一定要把庚娃子救活。”张建中躺在手术台上,但没有医生敢为他做手术,因为成功率几乎为零。最后还是在一位日本反战同盟医生的全力抢救下,整整做了6个多小时的手术,才把张建中从鬼门关拽回来。术后第3天,张建中就有了食欲,身体恢复很快,除了一只耳朵失聪,其他完好无损。罕见的军人,神奇的体魄,顽强的生命力,那么严重的伤,3个月就康复了,被医院惊为奇迹。张建中精神抖擞地回到部队,归入改编后的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二团。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关内,直奔天津,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开始了攻打天津的战斗,张建中所在的一二八师由和平门攻入,连续攻占敌人的据点自来水厂、南开中学、海光寺和电车公司,经过29小时的激烈战斗,城防司令陈长捷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天津被解放军占领,一二八师共毙敌465名,俘虏7760名。天津攻克后,傅作义率所部25个师共25万人放下武器出城接受改编,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张建中所在的三八二团从永定门入城,在前门接受了东野、华野首长的检阅。

  此后,三八二团在通县以南的徐官屯休整,又接到出发命令,一二八师作为四野的先遣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行军,穿过河北、河南,通过黄泛区,翻过大别山,行程1300公里,抵达长江以北的河口地区,开始了打过长江去的准备。

  5月15日,部队胜利渡江,张建中所在部队马不停蹄地开赴湘赣、解放两广,一路追击,该团在博白生擒了白崇禧集团的兵团司令张淦。

  1949年12月23日,四十三军抵达湛江,开始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准备。张建中接到命令,改任三八四团团长。他组织战士开始了渡海训练,并提出把“陆军变成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口号,开展了“争当泅渡能手”活动,进行刻苦训练。

  1950年4月16日晚,张建中所在团和万名将士渡过琼州海峡,在玉抱港、才芳岭一带强行登陆。在向纵深挺进时,遭遇薛岳5个师包抄,全团在黄竹、美亭、风门岭一线与敌展开了空前惨烈的拼杀,后在四十军登陆部队的支援下终将敌人击溃,一举解放海南岛。

主动请缨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布武装入侵朝鲜,朝鲜局势恶化。中央军委作出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并以四野的十三兵团为主,组建东北边防军。张建中敏锐地判断,一场大战难以避免。习惯于打仗的张建中,还真闲不下来,于是便去广州军区找老首长洪学智,要求去东北边防军。洪学智和十三兵团司令员邓华通了电话,邓华正缺少得力干部,对张建中也熟悉,马上让张建中去广州十三兵团机关找作战处报到。7月25日,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欢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红军前来工作,说邓司令安排你担任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你看可以吗?张建中说坚决执行命令。遂于当晚改换番号为十五兵团机关从广州南站乘专列南下,27日晚到达武汉,在四野总部休息一天,28日晚,专列北上。经过几天几夜,抵达辽宁安东(今丹东),张建中一到驻地,就开始了侦察科这一新工作。

  1950年10月19日晚,兵团司令部机关随四十军一一八师前卫团跨过鸭绿江,向朝鲜秘密开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兵团机关转为志愿军总部机关(以下简称志司);在金日成的建议下,志司入住平安北道的大榆洞。这是一条四面环山、林木茂密的山沟,有几处废弃金矿洞,搭建了数间简易房屋,布置为志司指挥机关。

  彭德怀司令员宣布了中央军委关于志愿军总部领导班子及所属处室负责人任职命令。张建中被任命为志司情报科副科长,主要任务是截听对方密码电台通讯,破译对方通讯密码,深入敌营获取密码或在敌特机关发展内线建立特情关系,以掌握敌人动向。

  很快,美军发现大榆洞是一处军事基地,不断有侦察机在上空盘旋。11月25日,美国飞机投掷燃烧弹,张建中目睹了毛岸英等3位同志的牺牲过程。但他此时并不知道彭德怀司令员的俄文翻译、和他们朝夕相处非常要好的战友毛岸英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

  1951年6月,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洪学智任司令员。洪学智到任后,带来一批他熟悉的干部,老部下张建中被选中,担任参谋处战勤科长。战勤科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综合协调、检查督促、指导后勤战备训练和应急物资贮备。后勤司令部成立后,应对敌人的空中“绞杀战”,建立起一条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有效地解决了前方将士的后勤保障,确保了历次战役的胜利,最终将美军逼到谈判桌前。

  张建中还是不愿呆在机关,想到一线部队带兵打仗,多次向洪学智提出要求下部队面对面地同美国兵干。洪学智本来考虑让张建中去后勤五分部出任参谋长,级别副师。但张建中不愿呆在后勤,还是坚持要下部队,在他的软磨硬缠下,被任命为高炮六十四师六一○团团长。他高高兴兴上任了。张建中是干一行爱一行的优秀干部,很快成为高炮部队的优秀指挥员。该团在配属上甘岭的炮火支援中,为了保障后勤供应线,对每天出动500架次的美军飞机,组成高、中、低三层火力网,一个月时间里,先后对空作战270次,击落敌机17架,击伤13架。

  1954年,为庆祝国庆5周年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大阅兵。防空部队奉命组成检阅方阵,张建中所在的六一○团也被光荣抽调,从7月1日开始,他们在驻地进行阅兵训练。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受阅各项指标。8月底,六一○团赴北京进行合成训练。10月1日,光荣地走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检阅。

  期间,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炮兵六十四师归国入闽,担负福建沿海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六一○团完成了大阅兵任务后,即从北京转赴福建。1955年3月,高炮六十五师进驻福清地区。5月,进驻省会福州。1957年11月,张建中提升为高炮六十五师参谋长。这一期间,还发生一件轶事:张建中在选送沈阳高级炮校学习中,因为对教员(国民党军官留用)老拿国民党军战例说事不满,顶撞教员,擅离课堂,受到校方批评。在1955年评定军衔时,本来评为上校,宣布时变为中校,妻子和孩子常拿这件事开他的玩笑。

  

  志愿军高炮团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蒋介石也疯狂叫嚣反攻大陆。中共中央发出《准备粉碎国民党军进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高炮六十五师进入临战状态。该师先后击落击伤敌机27架,受到了国防部的通令嘉奖,《解放军报》还发表了“五战三捷”的社论。之后,张建中调任驻守厦门的高炮六十三师副师长。

两次奉命赴越抗美 打击空中强敌

1964年8月,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后,开始把战火扩展到越南北方。1965年2月,美国总统约翰逊批准了代号为“火箭行动”的空中大轰炸,列出北越94个空袭目标,先后出动300架次飞机狂轰滥炸,造成大批平民伤亡。1965年4月,胡志明主席的特使、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来中国寻求援助。毛主席提出“无条件满足越方要求”。

  1965年8月1日,高炮六十三师兵出友谊关,整装开赴越南谅山一带,师番号改为工程六十三支队,换穿越南人民军服装,开始了援越抗美斗争,主要担负宋化地区城市和仓库以及公路桥梁的防空保护。8月23日,美军“F-8A”型6架、“A-4B”型15架飞抵我六二八大队防空区域开始俯冲轰炸,我高炮部队当即开火,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这是六十三师出国首战,虽然有战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战后,张建中深入到连队总结经验教训,比如以营为单位,集中火力打一架;打低不打高,打近不打远;雷达断续开机等,并通报各大队。9月20日,美军飞机飞临六○九大队空域,我高炮部队沉着应对,击落美机3架,击伤1架,我方无伤亡。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致贺电,通令嘉奖。

  10月7日上午,恼羞成怒的美军出动10批,每批2至4架的小编队,间隔2分钟的密集度,对六○九大队高炮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高炮迎头痛击,击落敌机5架,击伤4架,但也造成了27名战士牺牲,47名战士负伤,大队(团)指挥机关被炸,大队长、政委、参谋长牺牲,这是六十三支队遭受的最严重损失。当晚,张建中彻夜未眠,怀念牺牲的战友,并写下悼诗:

  山高路险宋化镇,江河激浪怒沉沦。

  援越炮兵射飞贼,将士英灵泣鬼神。

  10月12日,广州军区在广西南宁市召开追悼会,北京三总部来首长参加,悼念抗美援越、为国捐躯的烈士。

  1966年1月,六十三支队接到总参“轮战换防命令”,撤回国内休整。临走前,胡志明在河内亲切会见了张建中等支队领导,对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表扬和感谢。越方还在谅山市召开隆重的庆功会,授予六十三支队一些连营单位和个人功勋奖章。根据战报:六十三支队进入越南防空作战历时半年时间,作战13次,以连、营为单位计算37次,共发现敌机131批452架次,击落敌机53架,击伤22架,毙敌飞行员3名,俘获美军飞行员3名,取得了骄人战绩,完成了保障“北线”铁路及公路的畅通任务。

  刚回到国内,副师长张建中就接到调令,出任在广西柳州新组建的高炮七十师师长。该师兵员是由广州军区东线高炮群指挥部和四十一、四十二、五十五军的高炮营组建而成,外加一独立高炮团。当时装备为我国最先进的100、37、57高炮,是军委炮兵装备最好的齐装满员师(后于1985年大裁军时撤掉)。在柳州,张建中排除种种干扰,围绕准备打仗,带领全师官兵开始了新组建部队和新装备使用的适应性训练。

  1967年7月,七十师接到中央军委电令,开赴越南换防在越南北太省会太原的沈阳军区高炮六十二师。8月16日,该师从友谊关和水口关分别进入越南,这也是张建中率领解放军最新装备的高炮师第二次进入越南。他们部署在越南北太省,位于河内市北80公里。重点保护太原省会,越南钢铁厂、电厂和一号公路加百桥段。苏联的一个导弹营和朝鲜一个女子高炮营也部署在这里。

  张建中是个善于动脑子的优秀指挥员,针对美军空中优势,研究出“高炮打游击”的新战法和“各类炮混编,低来低打,中来中打,高来高打”的炮火部署,无论敌机在何高度都会遭到痛击,且屡屡见效,解放军还伤亡最少。后来,连高傲的苏军导弹营和朝鲜女子高炮营也派人来学习中国高炮部队打飞机的经验。美国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对此非常头疼,也使美军飞行员非常胆怯,美国人竟然在“美国之音”对越广播中,点名张建中,威胁要进行斩首行动。

  1968年3月,该师完成援越抗美防空作战任务,张建中率领这支英雄的部队凯旋归国。根据战报:该师援越抗美作战历时半年,历经大小战斗50多次,击落敌机55架,击伤51架,打出了军威。1968年,张建中出席总政召开的六兵种赴越作战表彰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68年10月,张建中升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全家从广西柳州搬往广东花县。1970年4月,张建中作为解放军仅有的几名代表,应邀去甘肃酒泉,观摩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1975年5月,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裁撤,张建中改任广西军区顾问。1980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张建中离职休养。

  2014年8月9日,张建中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终年93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