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六枝话中的“得”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7138
陈诚

  本文列举较为丰富的例句,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中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得” 及“得”字相关句式的用法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重视常用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差异。

  六枝特区地处贵州西部,是“江南煤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距省会贵阳172公里。六枝话属于西南官话,在涂光禄教授对贵州方言的划分(《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六枝话属黔中片。

  在六枝话中,“得”读作/te42/。 “得”在句中可以充当实义动词用,此外在实义动词的基础上,可以引申或虚化出其它较虚意义的相关“得”字。本文我们将对六枝话的“得”及“得”字相关句式的用法作一个全面细致的描写。

  一、“得”作动词

  “得”用作动词,表示“得到、获得”之意。这是汉语的固有用法,表否定则在前加“不”,表示不曾得到。

  (1)今天发钱,你得了没?我得钱咯。/真嘞啊?我不得嘛。

  (2)我得车子坐咯/我得饭吃咯。/我不得车子坐。

  (3)读了啊么多年书,分得工作没有?/还不得。

  “得+N”这一形式,其否定形式为“不+得+N”,其正反句形式为“得+N+不得+N”如:

  (1)你得钱不得嘛?

  (2)你得车坐不得嘛?

  这一形式还可以在前面加“是”,强调“得”这一动作。。

  (1)你是得钱不得嘛?

  (2)你是得车坐不得嘛?

  二、“得”作能愿动词

  六枝话中的能愿动词“得”有“会、能、可以、允许”之义,与普通话中“可以、能够”义相当,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助动词,既可以放在动词前,构成“得V”格式,也可以放在动词后面,构成“V得”格式。

  (一)当“得”的前动词有具体的所指对象时,“得”表达“可以、能”的意义。如:

  (1)昨天的剩菜还吃得?吃不得,馊了。

  (2)啊杯水你喝不得,是人家嘞。

  (3)啊件事情做不得。

  (4)这种牛奶小娃娃喝得。

  从上面例句中可以看出,能愿动词“得”构成的“V得”格式后一般不带宾语,但它前面常有受事成分。“得”有肯定式和否定式,“得”字位于动词后面,格式为“V+得”和“V+不+得”,相当于“能+V”和“不能+V”。

  该格式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如果主语换成人称代词就能受程度副词修饰,那样语义会发生变化。如:

  (1)他好吃得哦,一大钵钵面条都吃归一噢。(他很能吃,一大碗面条都吃完了)

  (2)他硬是坐得,都在家头坐咯一天噢。(他很能坐,居然一天都不出门。)

  (3)他太喝得,一瓶白酒下去一点事都不得。

  上述例句中的“吃得”“坐得”“喝得”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很强。

  在这一形式“V+得”中,还常常在后面带程度补语“完嘞”:他吃得完嘞(他能吃极了)/他坐得完嘞。

  这一形式还常常在后面带补充成分。

  1.“V得+到”,这个“到”字在六枝话中读上声。“V得+到”(否定形式:V不到)表达的是能否达到某一目的或做某种动作行为。如:

  (1)我走得到街上去嘞。/走不到

  (2)我吃得到饭嘞。/吃不到

  (3)我请得到假嘞。/请不到

  2.“V得+起”(否定形式:V不起)。表达有无能力达到某一状态或承担某一后果。

  (1)這个房子我买得起。/买不起

  (2)他雄得起,那么大嘞家业。

  3.“V得+起来/下去” (否定形式:V不+起来/下去),表示动作的延续。

  (1)他摔到了,爬得起来嘞。/爬不起来

  (2)这歌音太高咯,她唱得下去嘞。/唱不下去

  (二)表示允许

  1. V+得表示有条件或者情理上许可。

  (1)我的话说完了,走得了不?

  (2)你看得,大家就都看得。

  (3)这些野菜吃得,那些野菜吃不得。

  (4)这个片子小娃娃看得么? 大人看得,娃娃看不得。

  2. V+得“得”相当于“应该、必须”

  (1)8点钟上班,7点半了,你走得了。

  (2)天气这么冷,毛衣穿得了。

  (3)这个班风整得了,再不整不行了。

  3. V+得 不仅表示“可以”。还表示“很值得”。

  (1)这件衣裳又高档,又好看,才100块钱,买得。(合算,可以买)

  (2)这种好事当然做得,又不花钱,又不费事,还作了人情。

  (3)又办了公事,又观了风光,这个差出得。

  六枝话表示被允许做某事时,通常用这一形式“得到[dao214]+VP”(否定形式:得不到+V),如:

  (1)我得到走街上去嘞。/得不到去

  (2)我得到买那件衣裳嘞。/得不到买

  (三)表示说话人主观的意愿以及客观的可能性

  (1)啊件衣裳不好看,我不得买。(那件衣服不好看,我不愿意买。)

  (2)啊点太远咯,我不得去。

  (3)太阳大,衣裳才晾得干。

  (4)啊样做不得错嘞。(那样做是不会错的)

  前两例中的V是自主动词,既可以表示主观的意愿,在这里“得”相当于“愿”、“肯”,又可以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在这里“得”相当于“会”,例1就理解为“那件衣服不好看,我不会买”。后两例中的V为形容词,主语由事物来充当,只能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在普通话中,有“得+V来表示客观的可能性的用法。

  三、“得”作结构助词

  (一)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它们的补语之间,充当补语的标志。格式为“动/形+得+补语”。

  A.用在动词和它的程度补语或状态补语之间

  (1)之个面煮得□pa55兮兮的,咋个吃哦。

  (2)之个肉冻得硬邦邦的,咋切哦。

  (3)他拿个虫放在我嘞抽箱头,吓xe42得我叫起来。

  B.用在形容词和它的状态补语之间

  (1)他热得满头大汗嘞。

  (2)他家家头什么都没有,穷得要死。

  (3)他冷得打摆子噢。(他冷得直哆嗦。)

  (4)饭熟了不得,我饿得很。

  (二)动/形+得+有+宾语

  这种格式相当于普通话的“动词+了、动词+着”的用法。

  (1)他这几年写得有诗歌、散文,还写得有两篇小说。(他这几年写了诗歌、散文,还写了两篇小说。)

  (2)塘头喂得有鱼。(池塘里养了鱼。)

  (3)我揣得有钱,你就不要揣了。

  (4)门上贴得有一个大红“福”字嘞,那就是陈老师嘞家,你一看就晓得了嘞。

  四、语气词“得”

  (一)“得”作语气词,放在句尾,用语陈述句,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表达“委婉”之意。

  (1)之个衣裳不好看,我不想买得。

  (2)啊个地方太远咯,我不想去得。

  (二)不怕+得

  (1)我踩到你噢。——不怕得,不怕得。

  (2)你感冒咯,要吃药。不怕得嘞,一哈就好咯。

  (三)“得”位于句首,这一用法是“得”的副词用法虚化而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够,足够”,这一用法通常表达谦让或训斥语气。

  (3)我不得钱,我不想走街上去。

  在现代汉语中,“得”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可能或连接表示程度、结果的补语,被看作结构助词。但在六枝话中却还可以作动词、助动词、动态助词、语气词。

  六枝话属于官话方言,跟共同语的距离较近,方言里有而共同语没有的词语容易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通用词语的方言用法以及由此造成的词汇语法上的差异却常常被人们忽略,而这恰恰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涂光禄.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及格式[J].贵州大学学报,1997(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