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当属绘画中的高雅艺术门类,喜欢油画是一种高雅的爱好;从事油画创作,我甚至认为是一门奢侈的爱好。矿工赵列墨就不仅是油画爱好者,而且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油画家。
画自乡村青野始
赵列墨是个憨厚的人。接触过他的人,第一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与画家联系在一起。他个子不高,有点微胖,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已刻出了一圈圈沧桑的年轮,凭主观臆断,他或许已是退休之人了。其实是北方的风吹出了生命的苍茫,北方的雨洗浴了他生活的厚重。他的长相与年龄或许有着一定的反差。山里娃(油画) ? ?赵列墨 作
不管光阴如何流过,他爱好油画,执著于创作油画,并且有不少油画作品在各种评选中获奖这是事实。这是他在时光里追求的收获,是他不懈努力获得的沉甸甸的回报。人一但有了追求,有了一种爱好,并且这种爱好能够不断地结出金灿灿的果实,那欢乐将何其多哉!赵列墨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油画爱好,他的生命在遥远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才绽放出异彩。
赵列墨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伴随着他童年的成长。从小学、初中、高中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所有的经历。要说感谢那样的岁月,是在那样“火热”的年代里,他一天天萌发了对绘画的热爱。
也许是受到父亲对绘画有特殊情结的影响,列墨一看到画,就不自觉地多看几眼,多琢磨几下。而在学校里,办板报、画漫画、画宣传画,这些活儿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兴致极高地每次都精益求精地干好。在读初二时,学校举办了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他临摹了一张毛主席头像,一经展出,轰动了全校,老师同学赞不绝口,都说画得太像了,太神了。此后,赵列墨就有了一个绰号——“小画家”。
“小画家”不仅给他带来了荣誉,更坚定了他的爱好,他要画出更好的画。此后,他就在学好文化课的间隙不断学画,画出他心中各种各样的梦。
在那段迷恋绘画的激情岁月里,他有收获,有历练,有挫折,也有迷茫,但更多的还是快乐。到了1976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陕北最北部的神木县瑶镇乡窝兔采当村插队。如果说在学校的岁月是他绘画的萌芽,到农村插队就一定是他绘画提升的真正开始。正是在插队期间,那漫长的乡村夜晚,那孤寂的生命时光,使他对绘画有了更执著的追求寄托。他白天和农民们一样下地干活,晚上就在房子里画画。有时候兴致来了,就在田间地头利用休息时间画速写,画和自己一起干活的老人、青年和玩耍的小孩,画农业学大寨的广告画。
他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他画的画儿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公社的领导知道他画得好,就把他调过去为机关单位画宣传画,在墙壁上书写大幅标语。他开始走村过户,为全公社每一个村落办“三史”连环画展览等,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绘画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在插队末期,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知青可以考大学了,赵列墨很快投入了考学,很幸运地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了老师,这期间仍然孜孜不倦地画画。限于条件制约,他画的都是水粉画或者速写之类的东西。一次,榆林地区群众艺术馆来了个画家,对他的画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对赵列墨说,你画的水粉画不是一个大的画种,而且表现力没有油画丰富,凭你的画功,你要是画油画效果会更好。知青岁月(油画) ? ?赵列墨 作
从此,赵列墨就迷上了油画。水粉和油画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水粉画有着强烈的立体感,油画更具有丰富脱俗的表现力。他画的第一幅油画是《牧羊女》,画的是草坡上的一个女孩,赶着一群羊。那女孩只留个背影,是典型的陕北女孩的背影,姿势非常有感染力。羊和女孩有机融合,就像照片一样,富有陕北风情,非常逼真形象。赵列墨用那幅画参加陕西省青年美展,结果入展了。这下坚定了他画油画的信心。他把微薄的工资大量投入到油画材料的购买上,油画作品日臻成熟,不断地具有新的表现力。
油画是远看的艺术,越远看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正所谓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使油画魔法般地充满了人们探究不完的好奇。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来表现。油画使用的是光、形、色这三大表现手段。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形,也就是形体,要求画家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色,是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有着极高的张力,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这些颜料须经画家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达到变化无穷、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赵列墨虽没有经过油画的专业学习,但他凭着爱好和天赋,一心追求油画的光、形、色之效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力求精湛,每一幅都追求立体感,都追求生活的表现力。他把他画的一些作品都花钱装裱起来,挂上墙去看。那种远看的效果,还真不是欣赏一般绘画作品能感受到的,他看着自己的作品,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会心地露出微笑。他本不是一个喜形于色的人,但他在欣赏自己的油画时,总是从心里溢出笑来。他时时感到自己的作品存在不足,总苛求完美,事实上所有的艺术都是遗憾的,正是因为存有遗憾,才有艺术追求的永恒。
扎根最真实的美好田园
赵列墨后来到了中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商神华集团工作,他到神东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领导知道他有绘画特长,安排他在文体中心工作,正好为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他一门心思专攻油画,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油画学习与创作上,而且他创作的题材源泉居然还是他最难忘的知青岁月。他把绘画的根基深深扎入了乡村田园,在他梦中、心灵中、脑海中,陕北乡村的影像成为他一幅幅油画的底片,他放笔直取,自然天成,直达胸臆,追求的是直接。在他看来,任何矫揉造作、没有根基的创作都是不好的,艺术必须呈现生活,越直接、越朴素、越简洁越好。
上世纪90年代,他画了一幅油画《知青岁月》,再现的就是记忆中的一个镜头,画上的背景是他插队的山村。那个山村一座山的北坡,一名插队女知青头上披着红纱巾坐在草地上,背后是一群带有陕北典型特征的羊群;天空只露出了一点点,天际间除了羊,还有几棵逼真的树。这幅画记录的是那名女知青放羊间隙的一个场景。那时候,插队女知青重活干不了,就被安排去放羊;挖水渠等重活都是男的干,要一锹一锹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
画面上青春靓丽的女知青用双手托着纱巾,脸上露出微笑。最传神的是她脸上明显带出劳动的辛苦,露出的一排牙齿展示了内心的灿烂,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欣赏他的这幅画,使我不由想起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幅画。那是油画的经典名作,传承不朽,成功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详而又意味深长,美术史家称她为“神秘的微笑”。
而赵列墨也用他特有的油彩表达了女知青的梦想和现实。虽然赵列墨的画无法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提并论,但艺术的包容与共通性,完全可以从同一个角度的眼光去欣赏。在我看来,赵列墨这幅画的色彩如果再明丽些,背景再纯粹些,也同样有着经典和永恒的时代记忆。 而越远越细地欣赏,那画中的女知青就愈逼真而传神,陕北情调突出而明显,特别是女知青的褂子、裤子,明显烙上了时代的印痕。
赵列墨其他的画作也都基于田园,没有离开田园。那幅《知青回忆》,两个女人背着大堆的谷子,一前一后从山坡前走来,逼真地表现出陕北乡村的劳动场景,也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劳动生活水平。而那人物的表情,眼睛只看着地面,很形象、很完整,似乎呼之欲出,再现了人们再苦再累也没有悲观的精神,透出背谷人内心的毅力。从画幅中,还能看出陕北高原的苍茫,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还生活在贫穷之中,一种辛苦中的安详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知青回忆(油画) ? ?赵列墨 作
赵列墨在油画的艺术天地里默默耕耘,一边工作,一边绘画。他觉得,这高原上的生活,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再创造中的幸福,他对艺术的追求更执著了。他认为,一个人从生到死,未必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自己,未必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追求艺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呈现,不是心灵的呈现,就是时代的呈现,一情一景都是生命变化之态的激情绽放。他觉得,艺术作品有好与不好之别,一幅作品能够打动人,其必然承载着画家的真情实感。艺无止境,他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单纯,是最平实地与人类最真实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赵列墨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置身于与人类最真实情感相通的美好田园中耕耘,而陕北的田园将是他艺术创作的永恒沃土。
艺术简历
赵列墨:男,汉族,1958年出生,陕西神木县人。现就职于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文体中心。1979年毕业于榆林师范学校,1996年在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学习,现为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美术展览并获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