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洪樵风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林 热度: 16217
洪樵风:2000年生于厦门,复旦大学德语系2018级本科生,正在学习。
  隐秘艺术课堂
  高中老师要求,写一首令她流泪的诗
  多年以后,那些句子在铁笼外面
  巡逻,老师派出间谍
  把密道挖到床的下面
  我说,快要恶心了。
  中午的人叮叮当当走,阳光
  被他们戒指反射,映在肉感的枝叶上
  像一次牢不住的画地。有时候
  小孩子撤出公园,我邀请你
  做窗台之会,稿纸长留在案头
  美妙的翻译竞相误解
  最好是,一篮肥苹果榨汁
  你滚烫地喝,丰腴地老
  桑葚落成一片,落败得
  不落窠臼。
  仿佛我想起你
  忘记过的好曲子,仿佛洗涤心灵
  洗出了满手幼虫。
  小槟榔
  1
  像是一场从夕阳持续到铃声里的
  永远挫败的跳高,像是他在小学里
  罹患的斑驳的中耳炎,制服短裤换洗
  田径队跑进教工宿舍,为森林盗出一整筐菠萝
  2
  计算机技校的学生在咖啡厅里抽烟
  然后拥抱,染淡青色头发的人
  终于还是在万达广场门口别过了,只有他
  心里坐了三小时马车,消受这游乐园的殊荣
  3
  而眼前的考试取消了,戏也没有唱成
  走遍了下午的公园,走不到夜里去
  有时迷路到太阳桥上,扔掉哐啷的篮子
  就傻笑,开易拉罐,追湖对岸的人
  4
  立交桥下小教堂,他的母亲曾经美丽,自信
  她是一条白鹭的影子,多少人因为下桥
  而走入她百只小羊的团契。如今还能变苦的
  东西
  全都横陈在桌上了,何处是他咳喘的心。
  误随车
  我见过那些化身山水的人
  从前他们的手臂掠过城市
  在气象台前,指给我街上的寺
  我拣选奇妙的顾虑,挨个
  送给他们,于是当晚找到
  客厅沙漠,盘中的葡萄
  起初道路直行远离医院
  面前满覆梅花时,记得住的
  门牌,却比过去要少
  后来他独自走下出租车
  鼻头留驻着弹性,在酒店门口
  已背完稀有的独白
  退 避
  爬到山坡上,一路
  暴露红岩,缩放郊野
  摘不完的李子,城门
  封闭,钱在手上攥皱了
  古寺如宫殿,卖给我们
  字紙。阶梯漫长
  村庄寥廓瘦硬
  小河边,狗尾草
  仍未完成空洞的提示
  当你穿过农舍回到下游
  我正在潮湿地更生。
  去寻找桑树之眼
  经练薄暗的盛夏
  被蒺藜包围,就能
  包围面前的道路。
  城门封闭。
  你把钱用完了,跌进
  预兆中,众帘之后
  一座废屋等着我们
  去完成最后一次
  两相妥协
  你的嘴唇有了
  蓝色,我被紧绷
  敌 人
  塔还在雾里
  塔下出来的人
  揉皱了池边的木棉花
  敌人驻扎到茫茫高处
  小小的你
  自黑暗里采菱而归
  等到动乱宁息,船桨
  折断了,这途中
  有多少道门
  开向海边
  短 评 DUAN PING
  几首短诗,先会令人坠入诗人对画面把控的克制,即精简一处场景的呈现。这种克制更多生发于对生活经验的体察,通过拼贴生活片段或聚焦某特定场景,注入了词语的张力,从而构成诗歌中空间性的视觉表达。诗人的空间构建方式常以“多年以后”、“从前”、“起初”、“终于”等表示时间的词汇作场景转换,在短诗的铺陈中,更像是将时空折叠压缩,再派出修辞“间谍”刺探田径队“为森林盗出一整筐菠萝”般的奇幻色彩想象。随着时空的跳跃与翻转,各自行动的人、物共同绘出“牢不住”的地图,这也显示诗人对词汇有敏感的经验感受。
  诗人在同一节中用重复相同句式——“仿佛”、“像是”来描摹个人体验的想象力,映出表达的方向或情感。这可视为一种回旋式结构,它以自身经历为中心领域向外插旗,扩张中又稳住向内探寻的过程。更细微的回旋如“快要恶心了”与“满手幼虫”的感受暗合。在《退避》中“钱在手上攥皱了”与“你把钱用完了”引出人称指代,展现叙事先后逻辑。如此或显或隐的回旋可被看作是拓展:它增添空间层次,同时也粘连了前后叙述,形成一种半封闭的状态。同样拓展了空间的方式包括将现代日常散漫生活融入“误随车”的“信马闲游”,“我邀请你/做窗台之会”联系随后出现的“肥苹果榨汁/你滚烫地喝”、“我想起你/忘记过的好曲子”便容易想到“朋酒之会”,如果回旋是平面横向拓展,那么诗人尝试借用古典则是纵向的比对扩展。
  从词语细读中跳出,还可发现诗人叙述视角多从自身出发,其他人物的出现更多被人称取代。不论是“你”、“他”还是“我们”,诗人将他们普遍化,不关注细节如“染淡青色头发”,而是引出一段状态,任何人可以代入其中。若掺入对诗人的日常印象,“他”走下出租车“背完稀有的独白”可能是诗人拿出一面镜子,反照出自身习惯。同样地,诗人也可成为“化身山水的人”继续为漫无目的的人指“街上的寺”。
  ——青年诗人 陈 霏
  缓慢的语调里中,贴近生活的图画徐徐铺开,这些关于山水与社区环境的人在叙述中留下一些朴实的印象。他们并没有正脸,而是通过其他间接的环境现身。诗人并没有给我们指示明显的感情符号,却通过一些绷紧、如藤蔓般相互缠绕的意象,跳跃着说出一些事实。在我们走近场景时,不难猜到他的心境,怀念与克制,不明确中确实有着朦胧的美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雾、植物与房屋,更有隐在其下的野心。
  ——青年诗人 李玥涵
  一个宏大的时代在追问诗歌存在的意义,而诗歌不屑于回答机械反映论的现实观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漫不经心但又敏感的切口来打开诗歌的政治现实性维度。一代青年的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洪樵风的几首诗中暗藏着一种典型的当代文学青年形象,在夹杂着反讽和无奈的语调中,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荒谬性被准确地呈现出来:俗不可耐、间谍般的老师,泡影般幻灭的爱慕,指标化的体育课……近年的观察里,越来越多的青年身上呈现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的影子,他们眼中再也看不到现实的不合理性。而一颗诗人的内心促使诗中人珍惜着每次类似“考试取消”的时刻,闯入本雅明的“都市游荡者”序列,去“迷路”,或效法古人“误随车”,去丈量奇异的世界;哪怕干脆什么也不干,“就傻笑”,来抵御社会机器对一个个体自生至死的周密计划和规训。从这个角度来看,诗歌的写作是最无法同合理性规划相兼容的行为,它使得诗人得以洞察到“另一世界”的存在,他可以同时去那里做个理想公民,那个世界并非什么镜花水月,而正是此世的矫正者,悬在虚空中,它时刻敦促着诗人再审视一下他们塞给你的东西,再想一想什么才是真实。
  ——诗人 王子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