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苏晗诗四首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林 热度: 15064

  苏晗,1994年11月生于湖北松滋,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载 驰
  “往前,再往前。”把右手,锁进
  储物的关口。路途横贯如笔
  一个世界跋涉而来,边缘颤动悠悠
  答应你,只是观看、行走,不探听众物原形。
  它们列队站好,备守缤纷的心意
  “货物已收拾井然。”指尖撩落
  冻紧的虾球鱼跃于滨海的笼子
  鸡翅裸露着天赋,肤色严厉。
  周身的人士在冰层中逐一隐现,谈笑
  风生。向后,你嗅着回归的索迹
  纷乱如云,九月的超市挂满声音
  腥味的传送带,无望的行旅之钟
  手指检阅一列列货架,勘探晚餐的据点
  红绿渐次斑斓,似弹奏:“秀色可餐。”
  模棱的行程岿然如燕,你拣选必要的马蹄
  把不必要的,扔进黧黑的水箱
  秩序尾随而来,入口处
  新漆的影子总驰心向外,左左右右相似
  你蹲进空荡的篮子:一枚青杏正等待挑选
  就这样,等待起跳并宣告失败。
  下 午
  父亲在钓鱼,水边
  太阳不大,湖面却粼粼闪光。
  钓竿又细又长,像一只鼻子,探入藻类深处
  嗅。远风传来几片柚叶,看他
  蹲在河边剖鱼,十岁,反革命的脖子
  拗着。湖北的红土在胃里烧
  那腥咸的气味,直落入发酸的河底。
  没有来信。
  我们的背后是守鱼人的砖房,堆满鱼草
  狗在吠叫,欢迎我们的新来宾。
  (而池塘依旧平静。)
  我们聊天,蹒跚的未来客失踪于中途
  他走到夜里寻异路。“还不是阴差阳错。”
  一转身,他提着杂文和商品粮
  把秋稻递进公务的窗口;
  一转身,他站在医院门前,成了父亲。
  ——我读。
  父亲穿着破旧的毛衫,钓鱼。
  水面的反光雕刻他。
  晚风起,我们便拎着空桶回家。
  水倒回湖里的时候,我听见藻底
  有鱼群的喧嚣。那样隐秘。
  父亲沉默着往老屋走
  他老了,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江 丐
   ——一张民国旧照
  泥黑的穹下,江水持续皱缩
  愈来愈紧。如层层包裹的桃肉
  反复纠缠那荷茧的航轮。
  再没有未知的地方,在远处叹息
  更衰弱的船长由绿锈砌成
  除了黑白滤镜,有什么能装扮太阳?
  仿佛还有多于穷人的苦痛
  从江底摇起细长的骨头,竹篓缚在末端
  像一口胃。无数次飞坠,抖颤
  在水的喉咙喑然,星星般呼喊。
  最阴暗的生存正摇撼甲板,富人
  盯住乌有之岸,别开脸去
  他们日日刷洗,逃不开
  那些缠绵的声音:煤气、婴儿、骨灰琴……
  在江面起伏。如同墓下的宫女
  一遍遍钙化着波浪。礼帽们敛好贝叶
  直到眼珠也枯如裸核
  便放弃乞望,轻闲如纸币。
  相同的姿势撇弃在羊皮箱外
  或有神恩熨开异乡的黑翼
  行于水上。瘦胳膊乞怜于它
  用骨杆砥砺着棉布教堂,沙沙作响。
  一匹湿绿的鸽子被暝色推促
  渐隐回漆落的泥岸。
  注:江丐,民国时期长江上的乞讨者。江丐们(主要是年老妇女)举着竹竿,竿顶绑着一只竹篓。但凡大船靠近,乞妇便摇着小舟过去,大船上或有施主,将钱丢进篓子里。江丐白天乞讨,夜晚便临岸休息。
  槐下观星
  阳光不再承担体温的责任
  只剩冰凉的翅膀,慷慨近乎廉价
  然而,那颜色已足够使久病后的画外人
  温暖了。我被这样空空的金色扇动着
  葱郁中,数团槐树荫漏下星星
  我本可以一直温暖着,本可以
  看不见系在高高枝丫上,废弃的
  黑丝绸。没来由的降温,这单薄的黑色
  没来由地降生。光泽早被太阳刺伤
  一只手紧摁凉风中的自由姿态
  它挂在槐树尖上,一阵尖利的撕扯
  又被弹回缚住的地方。风舞动
  在晶亮的叶子中浮沉,听不清:
  是弄潮儿搅起的沸反盈天,还是
  孱弱子的亡溺?我当然愿意相信前者
  若必选一种叙事的手艺,聊以自慰,聊以
  生活,我选红红火火的乐观精神
  盛极像丰收的风气,镰刀之光收割
  燎原而起的万亩希望。有人伸长细软的
  手臂,在光明里优雅浮动,指挥这
  乌有的命运,被风拉扯、伸长
  从钉住的脚掌,伸向沙海中央
  某个未具名的远方。至于不曾散去的
  荫翳,在金色上空回环,调好这离心运动的
  黏稠度。画中人熟悉它,像熟悉上空本身。
  一只浓黑的眼睛,凝视这力之巢茔
  2014.10.13 海淀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